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是患者主要死因之一.为减少SAH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我们对1996~1999年43例SAH后再出血患者再出血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中风,主要指位于颅内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脑表浅动脉畸形的破裂,造成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性脑脊液为主要特征.再出血是SAH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40%,病情较重,复杂多变,死亡率高[1].作者总结了30例SAH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观察治疗和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起病急骤,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的基本“三联征”,若经积极治疗,病情可逐渐好转,但少数病例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再次出血,使病情突然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已有资料表明,SAH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15.8%,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陈娅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89-190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疾病的20%.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1].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病死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病死率的2倍.本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SAH70例,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主要护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禚丽梅  葛宝芬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83-268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再发率在30%左右或更高,首发的SAH病死率在20%~30%,而再发者的病死率高达40%~60%,故再发是造成SAH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SAH后的康复护理对防止其再发是关键.我院于1999-2005年收治58例经CT或MRI证实的SAH患者,现将防治SAH再发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提出防治方法,指导临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8年5月资料完整的60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SAH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再出血死亡率最高[1],分别达33%、26.7%。SAH再出血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SAH再出血诱发因素为:血压高、过早停用抗纤溶药或动脉瘤破裂。结论:预防再出血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突发的急症,起病急骤,多无前驱症状,多以剧烈难以忍受的头痛开始,常伴有恶心、呕吐.本病的预后与病因、病情,是否合并血管痉挛,是否复发及得到适当的治疗有关.其中再出血率为15.8%,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2].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的重要环节.1997年1月~1999年12月,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其中再出血5例,再出血率为8.6%.现将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1] 。SAH不仅要正确诊治,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也至关重要。2 0 0 0年10月至2 0 0 3年6月我院收治SAH患者2 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护理,患者未发生再次破裂出血,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突发的急症 ,起病急骤 ,多无前驱症状 ,多以剧烈难以忍受的头痛开始 ,常伴有恶心、呕吐。本病的预后与病因、病情 ,是否合并血管痉挛 ,是否复发及得到适当的治疗有关。其中再出血率为 15 .8% ,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2 ] 。因此 ,再出血的预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的重要环节。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5 8例 ,其中再出血 5例 ,再出血率为 8.6 %。现将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 19~73岁。再出血 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意义,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身心护理,饮食护理及恢复期活动休息等.结果 45例患者再出血3例,死亡1例,未出现一例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非创伤性引起称为自发性SAH[1].自发性SAH常会引起低钠血症,可导致意识障碍加重、癫痫及脑水肿,正确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自发性SAH患者56例,出现低钠血症19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国内报告约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27~33%,且有20~50%的SAH患于首次出血后发生再出血。因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做好系统化整体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对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对洲患68例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 noid hemorrhape,SAH)年发病率为0.16%,占脑血管病人的8%-10%,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而再出血是其致死的主要因素。近期再出血死亡率达60%,3次出血死亡率达100%,本文对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以提高SAH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隙再出血预防中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中崭新的学科,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已成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趋势。受它的影响响,循证护理也得以迅速发展,这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临床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护理SAH患者过程中引进了循证医学的理念,以探讨循证护理在蛛网膜下隙再出血预防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1年6月-2005年5月共收治51例SAH患者,51例均按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制订的SAH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陈娅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89-190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疾病的20%。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病死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病死率的2倍。本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SAH70例,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主要护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或静脉破裂,血流进入蛛网膜下腔即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自发性SAH的原因有51%~80%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引起,动脉瘤破裂后约1/3的患者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破裂后的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期脑积水发生于出血后的短期内,是由于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或基底池阻塞了脑脊液通路所致.同时,血液堵塞了蛛网膜粒的绒毛孔,也可使脑脊液的吸收发生急性堵塞.急性脑积水使病情发生急骤恶化,引起意识障碍,可导致死亡[1].及时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我科于2010年4月10日收治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急性脑积水的患者,经紧急救治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并行右侧小脑上动脉末梢型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患者23例,分析诱发再出血因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20~75岁,平均47.5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证实为SAH.其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16例,颈背疼痛5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7例,脑膜刺激征16例,抽搐8例,偏瘫8例,失语6例.再出血发生时间在病程的第8~27天,经积极抢救治疗,死亡20例,存活3例.  相似文献   

19.
1998年7月~2004年7月,我院共收治58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其中因情绪变化再出血15例,用力活动再出血7例,躁动不安再出血23例,大小便用力再出血9例,剧烈咳嗽再发出血4例。58例再出血患者中死亡17例。2病情观察2.1意识因老年患者多有脑动脉硬化,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脑功能低下,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颅内压增高,产生脑缺氧和脑水肿,导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昏迷程度的动态观察可为病情的判断提供依据。若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突然加重,应考虑颅内继续出血或脑血…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SAH初次发病的死亡率约35—50%,复发性SAH的死亡率约70—80%。我科于93年10月收的一例复发性SAH的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