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苏女 《临床医学》2006,26(12):3-4
目的观察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病例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9例肥厚型心肌病与1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77.8%心电图出现异常,以ST—T改变发生率最高(6例,67%),左心室肥大次之(5例,56%),传导障碍(3例,33%),有1例V3-V5导联出现巨大倒置T波(11%)。扩张型心肌病组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ST—T改变发生率(12例,63%)与肥厚型大致相等,P波改变(12例,63%)、传导障碍(9例,47%)、心房颤动(4例,21%)、室性心动过速(3例,16%)发生率均较肥厚型高,左心室肥大较肥厚型低(37%)。结论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均可引起多种类型心电图改变,重视临床及心电图变化,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临床诊断:回盲部肿瘤,阑尾周围脓肿?冠心病。拟行剖腹探查术。心电图示(图1):窦性心律,心率86次/分,PtfV1=-0.04mm/s,Ⅱ、Ⅲ、avF导联ST段稍有下移,T波低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PtfV1异常,ST—T改变。患者入手术室后感心慌,行心电图示(图2):窦性心律。心率125次/分,P—R间期恒定0.12s,QRS波群呈正常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1交替,同时ST-IT也随QRS波群变化而呈交替变化。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2:1阻滞),PtfV1异常,ST—T改变。经内科医师会诊,认为患者心功能不全,术中心血管意外,暂不宣手术。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意识。方法:对23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心电图均有ST-T的异常表现,8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Ⅱ、Ⅲ、aVF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Ⅰ、aVL、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9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V4-V6、导联T波倒置或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其改变范围小。结论:重视心电图的改变特点并与心脏超声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被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44例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 ST-T改变38例(86.4%),左心室肥大18例(40.9%),电轴左偏13例(29.6%),异常Q波21例(47.7%),心律失常21例(47.7%),房室传导阻滞6例(13.6%),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11.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6.8%)。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可表现多种心电图异常,特异性不高,但敏感性高,结合患者心电图ST段、T波及QRS波群的变化,有助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对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倒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静息与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为A组,占77.36%(41/53),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者占95.12%(39/41),无动态改变者占4.88%(2/41);冠状动脉正常者为B组,占22.64%(12/53),胸痛发作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占25%(3/12),均为心肌桥;无动态改变占75%(9/12),其中3倒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倒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误诊率较高,确诊应作冠脉造影;胸痛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胸痛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注意鉴别冠脉痉事或心肌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42例心电图超声已确诊的HCM患者,按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32例,游离壁肥厚3例,心尖部肥厚2例,全心肥厚5例,对各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T改变多E(95.2%),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波倒置多出现于V3~V6导联,且心尖肥厚型发生率明显多于室间隔肥厚型(P〈0.05)。结论肥厚型HCM心电图ST—T非特异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最多见,临床上应提高HCM患者心电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老年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往认为多发于中青年,近年来发现老年人并不少见。且老年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其特殊性。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来诊断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并114例,按年龄分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按198O年WHO/ISFC诊断标准:(1)经体征、X线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扩大;(2)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3)心电图有各种类型心律失常、ST-T改变或异常Q波(除外心肌梗塞所致);(4)有晕厥或栓塞发作史;(5)除外其它心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84-286
探讨心电图(ECG)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收集2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显示:左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RV4RV5RV3),胸前导联(V3-V6)T波巨大对称性倒置,以V4~V6导联最为明显,ST段压低以胸前导联显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会发生特征性改变,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与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的关系。方法52例DCM患儿(研究组),选择匹配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对照组)。受检对象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自动分析仪描记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计算机回放,选择清晰波形自动分析合并人工干预,测量各导联P、QRS、T波振幅及ST段振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vL振幅、RⅠ+SⅢ振幅、Rv1+Sv5振幅显著增大(P〈0.01),RavF振幅增大(P〈0.05),总P振幅(∑P振幅)、总QRS振幅(∑QRS振幅)显著增加(P〈0.01),总T振幅(∑T振幅)显著降低(P〈0.01)。Ⅰ、Ⅱ、aVF、V1、V4、Vs、V6导联ST段下移(P〈0.05或〈0.01),T波振幅除Ⅲ、V3导联增高外其他导联均降低(P〈0.01)。结论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能客观评价小儿DCM心脏扩大及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 对168例老年公寓的老人进行健康查体,对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68例中心电图异常的有105例,其中ST改变53例、T波改变5例、ST—T改变1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1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心房颤动2例、早搏3例、左室高电压4例、心率异常14例。结论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在老年人中所占比率较高,应引起临床注意。老年人应定期健康查体,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改变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病理性ST—T改变的鉴别。方法对4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复极综合征以男性多见(82.97%)。ST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87.23%),大多伴J波(89.36%),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临床无需治疗。因其表现ST段抬高易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超急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病理性改变心电图鉴别。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冠脉的的临床检查技术,性价比最高,但也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检查方法,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时ST—T变化取决于缺血程度,现将ST—T变化简单分为AST段改变组。BT波改变组,比较2组患冠心病的阳性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部入选患者心电图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包含心律失常、Q波异常、左室面高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低平或倒置、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偏左等多项内容,而且以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要变化特征,占比为95.00%。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心电图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准度,但也会发生误诊或漏诊情形,因此可联合心脏磁共振、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精准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均给予动态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68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ST段抬高、T波高耸及U波倒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临床效果满意,能准确、完整记录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向阳 《临床医学》2013,33(1):42-43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50例,对其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U波倒置、R波增高和S波降低、异常Q波的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U波倒置、R波增高和S波降低、异常Q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性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继续推广应用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高血钾对临床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有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的患者,结合其血清K^+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与临床化验诊断符合率为85%,所有患者心电图表现为直立高耸的T波,呈帐篷样改变。T波振幅的高低与血清K^+浓度不呈平行关系,随着血清K^+浓度增高,P波振幅降低或消失、P—R间期延长、QRS时限增宽、S波加深、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室内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出现窦性心动过速3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室传导4例,心房纤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着血清K^+浓度的增高,T波改变的导联数越多。肾功能不全引起的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与血清钾浓度有很好相关性;急性失血脱水所致的高钾血症其心电图改变较明显,而血清K^+浓度值相对较低;细胞内外K^+转移和细胞膜破坏钾释放入血所致的假性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血清K^+浓度更准确。结论: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方便、快捷,是临床急诊筛查高钾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征。方法对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2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虽常见,且具有TV4〉TV5〉TV3特征,大多伴有ST段下移和左胸导联高电压,这些心电图改变主要导联为V4、V5。但心电轴和QT间期均正常,未见异常Q波。结论对左胸导联原因不明T波倒置的患者要特别注意V4、V5导联心电图改变,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即使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尖肥厚,也应密切随访、观察。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6例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25例(57.87%),男性92例,女性33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25例,多支病变31例。106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48例(45.28%),男性36例,女性12例。结论临床依据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慎重。  相似文献   

19.
刘敏  陈弹  蒋廷波  杨俊华 《新医学》2010,41(12):791-794,F0003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了解两者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AHCM患者(AHCM组)与27名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AHCM组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HCM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移,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腔明显变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相关性:R波最大波幅与心尖心肌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ST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与心尖心肌厚度呈负相关,T波倒置深度与心尖部厚度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AHCM具有重要价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霞 《新医学》2005,36(11):631-632
1引言 在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或对胸痛的判断,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快速正确的诊断,对于AMI的患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最常用的AMI的诊断标准是: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中出现ST段抬高。然而,AMI患者第1次心电图检查便能明确诊断的不足半数。在AMI的早期,心电图可以是正常或接近正常。确诊的AMI患者中,约10%可以没有ST段的移位。在大多数病例中,连续的心电图可观察动态演变,最终确诊。在心电‘图上,AMI的动态演变主要表现在T波、ST段和QRS波群或Q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