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均行AF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手术,术后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术后X线拍片复查,骨折椎体前缘高完全恢复,椎体后缘骨块复位,随诊6~26个月,X线拍片、CT扫描显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应用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CT断层扫描测得的椎管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2/2004一10天津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8例,均为T11,T12,L1,L2 4个节段中任一椎体的爆裂骨折。患者入院后进行①脊髓功能评估:采用Fmnkel分级法,分5级,A(5分)为完全损伤,B(4分)为仅有感觉,C(3分)为运动存在但无功用,D(2分)为有功用的运动,E(1分)为正常。②CT断层扫描的测量:测量骨折脊椎相邻上下位各一脊椎的椎管面积,取其均数作为受伤椎体正常椎管面积,选定自上而下出现椎弓根影的扫描层,椎管面积测量用透明的面积测算纸计数小方格(2mm&;#215;2mm)累积计算,取椎管面积缩小百分率记录。以测量的受伤椎管的有效面积与正常椎管面积的比率来反映椎管的狭窄度。将受伤椎体CT断层扫描椎管占位面积的百分比和脊髓功能的Frankle评分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68例患者的Frankle评分和受伤椎体的CT断层扫描测量结果均纳入分析。①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脊髓功能Frankle评分结果:T11,T12,L1,L2分别为1.95&;#177;1.24,3.14&;#177;1.46,1.82&;#177;1.19,1.90&;#177;1.20。②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受伤椎体CT断层扫描椎管占位面积的百分比:T11,T12,L1,L2分别为(42.78&;#177;21.13)%,(48.24&;#177;24.96)%,(30-88&;#177;26.42)%,(44.oo&;#177;26.71)%。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脊髓功能Frankle评分和受伤椎体CT断层扫描椎管占位面积百分比的相关分析: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以T12最高(r=0.87),k最低(r=0.59)。结论:①椎管内骨性占位形成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程度总体上存在相关性,在T12水平相关程度最高,在L2水平相关程度最低。②相同程度椎管狭窄致脊髓神经损伤危险性T11和T12水平较L1和L2水平大,说明椎管受压越严重,骨折部位越高,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单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和CT检查。结果 CT检查病变椎体、有治疗意义椎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椎体术后X线显示椎体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手术前;Cobb角及椎体局部后凸角度均明显低于手术前。术前CT检查可提高症状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X线检查可为其提供术后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0~1994年收治严重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63例,应用推弓根装置治疗21例,经过6个月~4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18~50岁,平均33.5岁。骨折部位:胸椎(T11)3例,T126例,腰椎(L1)8例,L24例。骨折分型:爆裂型11例,屈曲型10例,全部病例前、中、后三柱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后凸畸形,Cobb氏角6°~33°,平均21°,椎体前缘压缩20%~60%,平均46%,后缘压缩5%~30%,平均13%,6例伴有脱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类法评定:A级5例,B级7例,C级6例,D级3例。…  相似文献   

5.
陈春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58-1260
【目的】比较GSS-II通用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与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7例胸腰段骨折病人分别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治疗,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之间疗效。【结果】GSSⅡ组患者术前平均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分别为(0.47±0.08)%、(27.6±3.7)°,术后1周为(O.94±0.11)%、(5.4±0.4)°,末次随访为(0.91±0.09)%、(6.8±0.5)°。而AF组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术前分别为(0.53±0.07)%、(24.6±2.8)°,术后1周为(0.96±0.09)%、(3.8±0.6)°,末次随访为(0.94土0.10)%、(5.7±0.7)°。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组间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F钉系统与GSS-Ⅱ系统均为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GSS-Ⅱ系统操作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03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完成。本组共42例50椎,男10例,女32例,年龄52~81岁,平均69.7岁。术前均经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表现确诊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临床检查除疼痛、腰背部后凸畸形等症状外,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CT及MRI检查确认椎体后壁完整,脊髓无压迫,为单纯压缩骨折。实验室及全身检查证实均无明确手术禁忌证。临床检查症状持续时间0.1-0.8个月,平均0.3个月。本组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4例,两椎体骨折6例,三椎体骨折2例。累及节段:R2椎,R2椎,T104椎,T117椎,T1212椎,L17椎,L29椎,L32椎,L43椎,L52椎。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0个病椎,均经两侧椎弓根穿刺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术后平卧至少1h,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平卧2h后自由翻身,X射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42例50个椎体,所有椎体均双侧穿刺成功,手术时间每例25~65min,平均31.5min。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6mL。1例骨水泥沿椎体上终板渗漏至椎体间隙少许,无神经症状。术后所有病例疼痛缓解显著,术前、术后第3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显著[(9.2&;#177;1.3),(3.5&;#177;2.1)分,p〈0.05]。经1~3个月随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2.9&;#177;1.0)分。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明显增加。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显著(16、31,20.62mm,P〈0.05);术前、术后中线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显著(15.33,19.51mm,P〈0.05);术前、术后后缘平均高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平均7.8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5例18个椎体的良恶性肿瘤病变,其中转移性肿瘤9例12个椎体、血管瘤6例6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2—7ml)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PVP技术成功率100%,对各种椎体病变镇痛有效率达97%,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PVP术后未有椎体塌陷加重或新的压缩发生,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技术安全可行,对胸腰椎等多数椎体行PVP只要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即可,PMMA使用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7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 =36)和对照组(n =31),对照组行短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长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神经功能、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8.7±33.9)min,明显长于(113.6±24.2)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86.4±122.9)mL,明显多于对照组(183.7±57.8)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度、椎体前缘压缩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并有效预防远期矫正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24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3.4±1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2±57)mL,均未放置切口引流管,无神经损伤病例,无切口感染病例.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矫正,术前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55.3±6.8)%,后凸Cobb角为(24.3±4.3)°,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8.3±5.8)%,后凸Cobb角为(7.3±3.3)°,两者与术前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X线随访内固定稳定,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发生.术后半年随访骨折节段腰背痛VAS评分0~3分,平均0.8分.结论: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盲打”状态下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目前该系统尚未能推广使用与价格昂贵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自制圆棒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撬拔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结果】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1周伤椎影像学检查,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椎管狭窄受堵情况按wolter分类评估。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2°矫正至平均4.2°;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矫正至平均36mm,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由术前的平均35.8%矫正至95.5%,术后随访测量伤椎X线片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1周比较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率高,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骨折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31-4732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OVCF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椎体后凸Cobb角。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及压缩椎体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VP治疗高龄老年OVCF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骨折椎体高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嫉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三医院在2008—02-2011—02期间应用经伤椎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0例,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五钉固定法。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1月X线诊断与最终确诊椎体节段不相符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X线初诊漏诊率为6.47%,误诊率为0.50%。14例均因腰背部疼痛就诊,其中3例经X线检查未见椎体压缩性骨折,由于腰背部疼痛未缓解,完善椎体MRI后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经X线检查发现有椎体压缩性骨折,完善椎体MRI后发现同时合并其他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1例经X线检查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入院,完善椎体MRI后发现此椎体为陈旧性骨折,责任椎体为相邻椎体。所有患者明确责任椎体后予手术治疗,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结论临床遇及老年腰痛患者,无论有无明确外伤史,根据症状、体征考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时,应该尽可能完善椎体MRI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椎体骨折或合并其他椎体骨折,避免漏误诊,减少治疗节段错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X线片和CT扫描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了我院1997~2003年5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和CT表现。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2~80岁。结果 X线和CT扫描发现,X线片对脊柱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椎体脱位半脱位容易确诊,而对某些类型骨折较易误诊和漏诊,诊断符合率81%。CT扫描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片的移位以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还能显示多节段椎体骨折和附件骨折。椎体骨折均为粉碎性骨折者,椎体后缘骨折片不同程度突入椎管占48%,CT对各类椎体骨折诊断符合率达到98%。结论 在脊柱损伤的诊断中,必须X片和CT扫描相结合方能提高脊柱损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PVP组(复位床组)、单纯PVP组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局部Cobb角、vas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手术当天骨水泥注入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骨密度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复位床组和PKP组与单纯PVP组比较,术后Cobb角更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更低,骨水泥注入量更多;复位床组和PKP组比较,住院费用更低;术后同一时间,3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术后骨密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位床联合PVP治疗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发病部位及其分布。方法:来源于成都地区年龄50岁以上来院体检的1081名研究对象,进行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若楔形指数(椎体前缘/后缘)≤0.8即诊断为脊椎压缩性骨折,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被检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总患病率为16.2%。50~59岁组的患病率为8.7%,60~69岁组为15.2%,70~79岁为25.9%,80岁以上组为36%。脊椎压缩性骨折主要发生的椎体:R为2.78%,T7为3.42%,T11为4.26%,T12为5,64%,h为5.46%,k为2.68%。女性患病率为17.3%,高于男性15.0%。城市13.3%低于农村19.0%(P&lt;0.05)。结论:来源于成都地区中老年被检者中,脊椎压缩性骨折总患病率为16.11%,主要发生于中胸段及胸腰段的椎体,随着年龄增加,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逐渐增加,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7.
颈椎曲度异常的测量及其病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椎前凸的生理意义,探讨颈椎曲度异常的测量、分型及其病因。、方法:选择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骨科2001—10/2004-04收治颈椎前凸异常的患者209例,颈椎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占87.3%。患者均摄标准的颈椎侧位及前后位X射线片,应用直接测量法测量颈椎前凸的曲度:作第1颈椎线(即寰椎前结节中心点和后弓最窄处中心点的连线)与第7颈椎椎体下缘的直线的延长线,分别再作此两延长线的垂线,测量两垂线形成的角度,即为颈椎前凸角度的度数,正常值为30&;#176;~45&;#176;。颈椎曲度异常分型:颈椎前凸过大(〉45&;#176;);颈椎前凸曲度变小(0&;#176;~30&;#176;);颈椎曲线变直(0&;#176;);颈椎曲度后凸:(0&;#176;~-20&;#176;);复合的颈椎曲度异常:上部颈椎弯曲,下部颈椎呈直线或呈后凸,整个颈椎呈“S”形。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0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颈椎曲度异常分型特征及比例:①颈椎前凸过大占8.6%。特征为椎体前部、后部及棘突底部(C2~T2)在一条弧度〉45&;#176;、向前的曲线上;通常有一正常的下部颈椎弯曲和一个〉45&;#176;的上部颈椎(C1,C2,C3)弯曲,C1椎体线更加向上倾斜。②颈椎前凸曲度变小占49.3%;颈椎曲线变直占11.5%。特征为椎体前部、后部及棘突底部(C2~T2)在一条弧度为0&;#176;~30&;#176;、向前的曲线上;C1椎体线仍向上倾斜,枕骨和寰椎后弓之间的距离与后弓大于枢椎棘突之间的距离。③颈椎曲度后凸占17.7%。特征为全部或部分椎体前部、后部及棘突底部(C2~T2)在一条弧度为0&;#176;~20&;#176;、向后的曲线上;C1椎体线向下倾斜,枕骨和寰椎后弓之间的距离与后弓小于枢椎棘突之间的距离。④复合性颈椎曲度异常占12.9%。特征为整个颈椎有两个弯曲,此两弯曲有一交叉点,其中上部颈椎弯曲,下部颈椎呈直线18例;上部颈椎弯曲,下部颈椎后凸,整个颈椎呈“S”形9例。结论:颈椎的曲度主要由颈椎小关节面和椎间盘平面决定。任何影响颈椎小关节柱的高度和关节面的角度的因素均可改变椎前凸曲度的大小。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和对压力的反应,同样可以改变”正常”的颈椎前凸曲度。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 男,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间断性疼痛1a,无发热、盗汗、咳嗽、乏力、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10a前曾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查体:腰椎活动度略受限,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感觉均未见异常,肌张力未见异常。X线显示:L3~L4椎间隙变窄,L3椎体前缘略窄,椎体边缘密度增高。胸部X线显示,右上肺可见一边缘清晰,不规则片状高密度影,直径约1cm。报告:陈旧性结核钙化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量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内因骨质缺遗留的空隙大小在CT影像上的变化,探讨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的程度与手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对骨折椎体内空隙大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资料.40例患者均采用后路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术前和术后均行胸腰椎CT扫描,选取正中矢状位或旁正中矢状位CT片用来测量出手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最小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Pre-VBH)、手术复位后骨折椎体恢复的最大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Po-VBH)以及骨折复位后椎体内垂直方向上空隙的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GH).分析GH与Pre-VBH、Po-VBH的关系.同时对15例椎体骨折不愈合而导致的内固定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因为复位后椎体内空隙过大导致骨折不愈合的椎体压缩百分比的临界值.[结果]手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最小高度(Pre VBH)为20.8%~60%,平均为48.2%;手术后骨折椎体恢复的最大高度(Po-VBH)为71.5%~127.3%,平均为93.3%;Po-VBH与Pre-VBH的差值为21.4%~79.1%,平均为45.7%;手术后骨折椎体内实测的空隙高度(GH)为19.3%~76.7%,平均为45.3%.经统计学分析Po-VBH与Pre-VBH的差值数值与GH数值无显著性差异.15例骨折不愈合导致内固定失败病例测算出的骨折椎体复位后椎体内GH为44.5%~67.5%.[结论]伴随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骨折椎体内在垂直方向会出现骨缺损空隙,空隙高度的实测数值近似于“术后骨折椎体恢复的最大高度减去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最小高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GH≌“Po VBH”-“Pre-VBH”.如果复位后椎体内空隙的百分比大于骨折椎体复位后高度的44.5%,很可能会导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后不愈合.  相似文献   

20.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20例,于2001—01/2005—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完成,累及节段T10 3椎,T11 5椎T12 8椎,L1 5椎L2 4椎,L3 2椎。均经两侧椎弓根穿刺最入球囊,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剂约5mL。手术时间100~130min,平均125min,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没有出现并发症,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4~9个月,平均6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证实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剂材料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