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配伍静脉滴注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方法男性4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6岁。均用酚妥拉明10mg、多巴胺10mg、多巴酚丁胺4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天1次,7~10天为一疗程。结果本组68例病人,显效3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1%。结论 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用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对心衰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衰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2007年难治性心衰住院患者50例,观察和记录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血压、尿量等变化。结果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8/50)。结论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能够有效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们试用多巴酚丁胺静滴治疗顽固性左心衰11例,效果满意。病人年龄35~67岁,风湿性心脏病并主动脉瓣病变4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冠心病1例。合并房颤9例,均经洋地黄、强效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多巴酚丁胺80~1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以2.5μg/(kg·min)静滴,然后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最大滴速为5μg/(kg·min),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若心衰改善不满意,可于3天后行第二疗程。本组治疗1个疗程者8例,2个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93年起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40例病例全部选自93~96年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30例,女10例;原发病肺炎30例,先天性心脏病8例,其他2例;年龄2个月~10岁,平均年龄4.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12例,Ⅳ级3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予洋地黄、利尿剂治疗和原发病治疗,观察组加用多巴胺(5~10pg/kg·min)、多巴酚丁胺(5~10卜g/kg·min)治疗,加入100lul5%葡萄糖中输液泵滴注(2…  相似文献   

5.
程琪 《山东医药》2011,51(35):70-71
目的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13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AST、LDH、α-HBDH、CK、CK-MB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问、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心肌肌钙蛋白I(cTnI)转阴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是一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促效剂,它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功能不全的左心室具增强收缩力的作用。作者研究10例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用多巴酚丁胺10gg/kg/min心内膜下灌注与等剂量多巴胺作比较。应用心内膜下生机比值(EUR)、舒张压时间指数对收缩压时间指数比值来估价心内膜下灌注情况。用10μg/kg/min多巴胺时心脏指数平均增高35%;而多巴酚丁胺则用6.75μg/kg/min方能达到该水平。两药增高心率为13%。多巴酚丁胺当肺楔压下降34%时,动脉收缩压增高9.6%;肺楔压维持不变,多巴胺能增加动脉收缩压19%。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巴酚丁胺与含镁极化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0例,常规卧床、休息、吸氧、限盐、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基础上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加用多巴酚丁胺80~100mg,含镁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15ml,25%硫酸镁10ml,胰岛素8u)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用5~7天,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对照组40例,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不用多巴酚丁胺及含镁极化液,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根据临床上心功能改善程度来进行分析并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多巴酚丁胺与含镁极化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8.
胡洪涛 《山东医药》2011,51(3):97-98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疗程5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CRP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3岁。因“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衰Ⅲ度”入院,用常规量洋地黄等治疗不足以纠正心衰,且血压偏低(11/7kPa),用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6次/分。即予多巴酚丁胺80mg加入5%糖水500ml中静滴(10d/M),约一刻钟后突然出现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静注西地兰0.4mg无效,两小时后口服心得安10mg, 观察两小时仍无效,即停用多巴酚丁胺,10分钟后房颤消失转为窦律。5天后病情不稳定再次在心电监护下用多巴酚丁胺40  相似文献   

10.
硝普钠并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硝普钠并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硝普钠并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51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既往49例常规治疗病人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心衰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心脏彩超检查的改变。结果:51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01);平均收缩压下降24.1%,舒张压下降19.3%,尤其是高血压性心脏病人,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1),同时心率减少17.6%(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硝普钠并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均能使慢性心衰患者心排血量增加,但两药对左心室灌注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的影响不同,多巴胺增加心排血量时使PCWP上升,而多巴酚丁胺则使 PCWP 下降。由于PCWP 轻微增高可加剧肺水肿,为此作者观察了急性呼吸衰竭者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便为选用该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8例急性呼吸衰竭作辅助通气的患者,胸片示弥漫性肺浸润,吸入氧浓度需达50%以上。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滴注初速为2.5μg/kg/min,逐渐加量直至达到以下指标之一时,则停止给药①血压平均升高25mmHg;②心排血量增加25%;③心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试验评价心肌梗死(MI)病人冠脉重建术(CRV)后心室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冠脉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以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5、10、15、20、25、30μg·kg-1·min-1)连续静注5min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室壁运动异常(WMA)节段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下,CRV前后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均呈升高反应(P<0.05),WMA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变(P<0.05).结论:DSE试验是识别MI区域存活心肌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多巴酚丁胺从5μg·kg-1·min-1开始有效,10~15μg·kg-1·min-1达高峰,≥20μg·kg-1·min-1则在术前对部分病人有诱发心肌缺血,使收缩功能恶化及频发室早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影响。方法本次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其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心衰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心率及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心力衰竭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MRI)和延迟强化MRI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于血运重建前行静息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5~10μg.kg-1.min-1)心脏电影MRI和延迟强化心脏MRI,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存活心肌的定义为:≥2个相邻的静息期无运动及反向运动的节段,负荷后节段心肌收缩≥2 mm;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分为5个等级评分,分别为无强化(0分),0~25%(1分),25%~50%(2分),50%~75%(3分),75%~100%(4分),节段心肌评分≤2为预测心功能可恢复。结果:延迟强化透壁程度≤50%的心肌节段(评分0~2),89%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延迟强化透壁程度≥75%的心肌节段(评分4),21%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P0.05)。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在50%~75%(评分3)之间时,54%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46%多巴酚丁胺负荷阴性。结论:当延迟强化为心内膜下强化和透壁强化时,与多巴酚丁胺负荷一致性好。当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在50%~75%(评分3)之间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以更好地预测心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硫酸镁联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吸氧、止咳平喘、抗感染、纠酸、镇静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654-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硫酸镁联合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d。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6.7%,总有效率9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9%、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喘憋、发热、三凹征、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硫酸镁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是两个最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本文应用声学测微技术,结合高保真压力测定方法所得到的压力-容积数据分析,比较20例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对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心室收缩反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测定的心肌作功相对地不受前、后负荷的影响。方法:20例系接受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无低排状态的病人,术后16~20小时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在复温与撤离体外循环前期间,  相似文献   

17.
急性泵衰竭引起心源性休克时,不能单独用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而须用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治疗,本文旨在鉴定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静滴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效果。研究对象为8例需用机械通气的心源性休克病人,男5,女3,年龄60~75岁,休克前均有Ⅲ或Ⅳ级充血性心衰。病人按随机顺序接受三次静滴治疗:多巴胺,15微克/公斤/分;多巴酚丁胺,15微克/公斤/分;及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各7.5微克/公斤/分,研究过程中,停用其他药物,滴药前后进行有关参数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速尿合用治疗单纯二尖瓣狭窄(MS)所致的急性左心衰疗效。方法:67例风湿性单纯MS急性左心衰竭患,随机被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速尿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差异(P<0.001)。结论: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速尿合用治疗单纯二尖瓣狭窄所致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显,安全,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巴胺作为抢救用药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低血压表现时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常用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输出量 ,舒张肾血管 ,使肾血流量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尿量增多 ,纠正低血压 ,改善肾功能。但是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长时间静脉注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后 ,即使无渗漏 ,穿刺部位也可出现皮肤发白 ,继而出现皮肤红肿 ,局部静脉及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等情况 ,而且持续十二小时后上皮细胞坏死明显增高 ,临床观察认为 4小时~ 8小时为相对安全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因静脉注射多巴胺不慎引起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MI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80例,心功能均为KillipⅢ~Ⅳ级,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多巴酚丁胺组与米力农组,每组各60例。多巴酚丁胺组及米力农组均在控制心力衰竭、治疗AMI的基础治疗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治疗;多巴酚丁胺组给予多巴酚丁胺的起始剂量2.5μg/(kg·min),随后根据血压情况上调多巴酚丁胺剂量,最大剂量用至10μg/(kg·min)。米力农组给予米力农负荷量50μg/kg,10 min缓慢静脉滴注,以后0.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5 d为1个疗程。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排血量(CO)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对BNP、LVEDD、LVEF和CO的影响较基础治疗明显,而米力农组治疗后患者BNP、LVEF、HR水平的变化较多巴酚丁胺组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3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较基础治疗更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心功能,且短期、小剂量持续应用米力农治疗AMI后心力衰竭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