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张运克  杨广华 《中医杂志》2011,52(7):589-59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SCs移植组(MSCs组)、补阳还五汤联合MSCs移植组(联合组),每组12只。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SCs组、联合组从尾静脉注入MSCs,联合组并给予补阳还五汤,给药10天后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MSCs组与联合组均能上调大鼠脑组织bFGF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表达明显高于MSCs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MSCs移植能通过上调脑组织bFGFmRNA表达水平,促进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FGF基因表达而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中风解毒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设阴性对照组,中风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和补阳还五汤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大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中风解毒方能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补阳还五汤作用相似。提示中风解毒方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各组大鼠处死后行TTC和HE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补阳还五汤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梗死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使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缩小,病理学改变减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 (BH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开颅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补阳还五汤小剂量 ( 1 0 g·kg- 1)或大剂量 ( 2 0 g·kg- 1)实验前连续灌胃给药 7d。结果 :补阳还五汤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及脑组织病理损伤 ,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塞面积。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突触重建的影响。 方法 :用自体血栓经导管注入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运动训练、补阳还五汤以及补阳还五汤联合运动训练处理,观察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脑组织中突触体素P38(P38) 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动态表达变化。 结果 :运动训练、补阳还五汤和联合治疗均能够使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P38,GAP-43表达增加,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 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运动训练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促进神经细胞突触再生重建,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于脑缺血1h再灌注24h观察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组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皮质IGF一1、BDNF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皮质IGF-1、BDNF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高、低剂量组脑皮质IGF一1、BDN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梗死灶体积亦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升高脑梗死大鼠脑皮质IGF-1、BDNF含量,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局灶性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和细胞坏死、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积分;应用流式细胞仪和Annexin-V试剂盒检测缺血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积分明显下降(P〈0.01),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降低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和细胞坏死、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积分;应用流式细胞仪和Annexin-V试剂盒检测缺血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积分明显下降(P〈0.01),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降低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NSCs移植组和移植联合中药组,给予不同处理,分别于第1d、7d、14d和28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区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正常组大鼠脑内海马区存在一定的Brd U、v WF阳性细胞,脑缺血7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移植联合中药组Brd U、v WF的表达显著增强,在第7d和第14d时明显多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AQP4的表达。方法:将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MSCs组、补阳还五汤联合MSCs组(联合组),每组各16只。利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在3、5 d运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法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用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造模后3、5 d时间点,MCAO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显著升高,AQP4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MSCs组、联合组中缺血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AQP4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各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作用在第5天更为明显,与MSCs组及补阳还五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MSCs可以降低脑组织的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维持BBB结构的完整性,其作用机制与水通道蛋白AQP4的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VEGF水平、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蒙医温针组、针刺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模型组5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各组在造模成功1 h时进行治疗,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于治疗。各组大鼠在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测脑组织VEGF水平和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蒙医温针组与各组比较脑组织VEGF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蒙医温针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温针有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和减轻脑水肿、降低脑梗死体积作用。蒙医温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后电针对神经缺损评分、脑梗塞体积、 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神经病学评分、神经病理等方法检测电针“合谷”穴区对局灶脑缺血3h及再灌注3h、6h时神经缺损评分、脑梗塞体积、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电针可缩小局灶脑梗塞体积,改善神经缺损评分、改善组织病理学指标。结论:电针可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Wistar大鼠产生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模型,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于脑缺血6、12、24、48 h动态观察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 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 h,梗死灶迅速扩大(P<0.01),随缺血时间延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梗 死灶体积缓慢进展,至48 h,梗死灶略有缩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梗死灶体积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中风康可缩小梗死灶体积,减轻局灶性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 :研究脑脉通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老龄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缺血 3h及再灌注 12h各组神经症状、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脑缺血组及脑缺血 再灌注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大于假手术组 ,神经障碍重于假手术组 ,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 ,脑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较重。治疗组脑组织梗死面积、神经障碍、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较脑缺血组及脑缺血 再灌注组明显减轻 (P <0 .0 0 1)。结论 :脑脉通对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30min再灌注1d、3d、5d,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脑梗死体积大;穴位埋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结论穴位埋药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缩小脑梗死体积,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芍药苷组及尼莫地平组各20只,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面积,TUNEL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表现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面积高于假手术组,芍药苷组及尼莫地平组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几乎未见神经细胞凋亡,模型组TUNEL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假手术组,芍药苷组及尼莫地平组细胞凋亡个数及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质中Bcl-2及Bax的灰度值均高于模型组,芍药苷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Bcl-2灰度值较模型组降低,而Bax灰度值较模型组明显升高,2组Bcl-2/Bax灰度值较模型组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苷可通过抑制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神经功能,减轻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于脑缺血6,12,24,48 h动态观察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IGF-1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 h,模型组脑组织IGF-1含量开始增加,至24 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脑组织IGF-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或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梗死灶体积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中风康可升高脑梗死大鼠脑组织IGF-1含量,减少脑梗死体积,有效减轻局灶性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体积、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探讨3'-甲氧基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3'-甲氧基葛根素2个剂量组(5,10 mg·kg~(-1)·d~(-1))和尼莫地平组(5 mg·kg~(-1)·d~(-1)).观察行为学的改变,脑梗死体积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3'-甲氧基葛根素具有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梗死体积,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其中10 mg·kg~(-1)的3'-甲氧基葛根素作用尤为显著.结论: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