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31例肛周Paget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肛周Paget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内发表的30例肛周Paget病和1例本院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男女之比为2.4∶1,平均年龄65岁;症状有肛周瘙痒(67.7%),湿疹样改变(54.8%),肛周赘生物(38.7%),糜烂、溃疡(36.1%),肛周分泌物(35.5%),大便习惯改变(22.6%),腹股沟肿块(12.9%),灰白苔样物(12.9%)和红肿(6.5%)等.误诊率高达67.7%,经常被误诊疾病为湿疹(48.4%)、痔(12.9%)和慢性炎症(6.4%).总手术率为90.3%,局部广泛切除占35.5%,Miles术占54.8%.结论 肛周Paget病在中国以老年男性居多,PPD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远处转移者可辅以放疗和化疗等手段.  相似文献   

2.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患者女 ,2 6岁。肛周包块伴间断性疼痛 4个月余 ,经前 2d加重。孕 2产 1,自然分娩 ,3年前人工流产 1次 ,避孕环避孕。肛门检查 :肛缘平整 ,截石位 2点距肛缘2cm处有一 3cm× 2cm包块 ,界限清 ,质硬 ,活动 ,轻压痛 ,未触及明显条索状物通向肛内。肛门指诊、镜检无异常。彩超示 :2点位见一 3 5cm× 1 5cm管道样结构 ,由肛管连于皮下 ,周边回声较低。提示肛周管状异常回声 (肛瘘 )。经毕第 16天 ,手术中见肛周皮下一约 3cm× 2cm硬结 ,中间有黑褐色血液样物 ,质硬 ,周围无管腔。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 8个月随访未复发。例 2 …  相似文献   

3.
Bera.  RS  陈鲳 《国际外科学杂志》1989,16(3):155-156
乳外型佩吉特氏(Paget)病临床上比较少见,受累部位主要局限于肛周区伴肛门直肠癌或不伴癌则更少见。Paget虽然描述此病主要在乳头,他还指出此病也可累及其他部位。乳外型Paget氏病引起外科、病理科和皮肤科医师的广泛兴趣、猜测和议论。临床资料本文复习文献有关肛周乳外型Paget氏病86例的报告。患者平均年龄64.7岁;最幼40岁,最长85岁。伴肛门癌与伴直肠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9及72.4岁,75例在51~80岁之间,2例在80岁以上。男性52例,女性34例,男女之比为1.5:1。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有的无症状,有的呈红色湿疹。45例最常见症状为肛周搔痒,其中18例伴出血,多属局部小出血;12例可摸及肛周或肛直肠肿物。9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肛周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肛周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2.5岁.12例患者以肛门周围湿疹、瘙痒、糜烂及溃疡就诊;5例以痔疮、结肠炎、尖锐湿疣及慢性肛周感染就诊.术前误诊为湿疹、痔疮和直肠癌等疾病者6例.7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植皮术,其中3例术后辅以放射治疗.10例行Miles术,其中6例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并辅以术后化疗.除2例失访外,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6年,15例中8例复发,7例死于该病.结论 肛周Paget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误诊率高;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术后应采取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女性病人, 14岁。因自觉肛门肿痛,伴下坠感 1个月,发热 3d,于 2004 年 10 月 11 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8 9℃,P100 /min。精神状态尚可,消瘦。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可扪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 1 0cm×2 0cm,压痛阳性,尚可推动。体检 (截石位 ):见肛缘皮肤略红肿,由 1 ~7时位可触及质硬肿块,约 10cm×10cm大小,轻压痛,无明显波动,较固定。指诊入肛即可扪及肛管及直肠黏膜隆起,质硬, 6时位压痛明显,有 1 0cm×1 0cm浅溃疡,边缘不规则。肛周B超检查:可见 15cm×10cm不均等回声,其内可见彩色血流,未见液性暗区。B超诊断:(1)肛周占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复习肛周Paget病伴腺癌1例并探讨肛周Paget病的诊疗进展。 方法:回顾2013年3月收治1例81岁女性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行一期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肛周Paget病是乳腺外Paget病的一种罕见表型,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最常用于诊断的免疫标记物是CK7、CK20、 GCDFP-15、HMB45、CAM 5.2、c-erb、S100 protein和EMA。肛周Paget病的治疗取决于局部侵袭的广度和深度,区域淋巴结受侵程度及全身播散情况,分为局部切除、局部扩大切除、腹会阴联合切除和/或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放疗、化疗、局部姑息治疗等。 结论:肛周Paget病临床极为罕见,诊断及治疗有待制定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挂线结合中药坐浴或口服治疗效果,采用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价疗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评价肛门功能,治疗前评分(9.59±0.45),治疗后评分(2.88±0.61)。结果:本组17例中临床缓解11例,有效6例;治疗后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中肛周分泌物、疼痛和活动受限情况、肛周病变、硬结情况均明显改善。结论:肛周克罗恩病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保护肛门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Paget病是一种好发于女性乳头、乳晕、乳腺部位的湿疹样癌。乳腺外Paget病(extra 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最早于1889年由Croker[1]首次报告而得名,是一种好发于腹股沟、阴囊、会阴部、肛周等大汗腺较多部位的低恶性癌,而肛周Paget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则非常罕见,由Darier和Coculillard在1893年首次报道[2],国内迄今报告甚少,真正的发病率很难评估,它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和邻近附属器官的肿瘤或  相似文献   

9.
肛周会阴结核是一种少见的肺外结核病 ,需特异的抗结核治疗故需引起我们的注意。方法 :观察1 982~ 1 999年间巴黎某医院肛门会阴结核病患者 7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5 5岁 ,从症状出现至诊断明确时间从 3个月至 9年不等 ,所有患者都接受过手术治疗 ,6例复发肛瘘 ,1例复发脓肿。每例患者都做了病例活检 ,且都发现与肺结核病有关。治疗包括两方面 :常规手术治疗肛周脓毒病和特异抗结核治疗 ,预后良好无复发。在这些病例中没有发现HIV感染。结论 :所有复发肛瘘的病例都需怀疑结核 ,应做病理活检和胸部 X线检查以免耽误诊断对7例肛周会阴结…  相似文献   

10.
乳腺外Paget病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容易误诊误治,我院误诊肛周Paget病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肛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tumor,PNET)是起源于原始神经管胚基细胞的未分化的高度恶性肿瘤 ,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 ,国内外相继有了报道 ,但发生在肛周的PNET,国内外文献鲜见。我们遇到 1例 ,结合文献讨论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1 7岁 ,以“肛周肿物伴疼痛 9个月”于2 0 0 1年 1月入院。查体 (截石位 ) :肛周 7点处可见一直径 1 .5 cm大小红色隆起包块 ,质硬 ,有压痛 ,无活动度 ,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左腹股沟可触及一枚肿大的淋巴结 ,直径 1 .0 cm,无压痛 ,有一定活动性。结肠镜及其…  相似文献   

12.
派吉特(Paget's disease),又名湿疹样癌,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内的腺癌,临床上少见.可分为乳腺派吉特病和乳腺外派吉特病。肛周派吉特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属于乳腺外派吉特病,临床上更为少见。我院自1986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肛周派吉特病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72例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观察并总结了2004年6月~2006年4月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72例男性肛周尖锐湿疣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肛周尖锐湿疣主要见于18~45岁的中青年男性(61例,占84.72%),有同性性行为占12.50%,有桑拿习惯的男性更容易患肛周尖锐湿疣。肛门直肠疾病如肛门瘙痒症、肛门湿疹、肛裂及痔疮等均可出现局部皮肤黏膜的破损而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创造条件。经典尖锐湿疣61例(84.72%),扁平型尖锐湿疣11例(15.28%),前者多与6、11型HPV感染有关,后者与16、18型HPV感染有关。肛周扁平型尖锐湿疣适合冷冻术治疗。通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T细胞亚群发现肛周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结论:肛周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中肛交不是主要因素,有桑拿习惯的男性更容易患肛周尖锐湿疣(χ2=5.03,P<0.05)。肛周尖锐湿疣以经典尖锐湿疣为主,扁平型其次。本研究对于了解我国男性肛周尖锐湿疣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和积极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8岁.因"肛周及会阴部肿痛4 d"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未口服降糖药物,入院时T:38.9℃ P:90次/min R:21次/min BP:110/70 mmHg,急性病容,扶入病房,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一)专科情况:视诊:肛周距肛缘6cm内,阴囊,阴茎明显水肿,肛周皮肤,阴囊中下部皮肤呈紫黑色,部分见溃疡,内有坏死组织,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指诊:肛周皮肤触压痛,肛周和会阴部扪及肿块,有黄黑色脓液流出,有广泛捻发音,肛管括约肌张力明显降低,肛管直肠环张力降低,可纳入4指;肛镜:患者惧痛未检,血常规白细胞18×109/L,血小板58×109/L,PT 14.2 s,血糖 27.8 mmonl/L,尿糖( )酮体(一),血气分析结果:酸碱度正常.入院诊断:①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细胞分化间叶源性肿瘤[1],好发于胸膜,而胸膜外尤其是肛周更为罕见[2]。1931年首次出现该肿瘤相关案例分析[3],1999年首次出现肛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报道[4],近年来逐渐有对肛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散在报道[2,5-9]。我院于2021年8月12日收治1例肛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往往会导致肛周局部的病变,常见的肛周克罗恩病(perianal Crohn’s disease,PCD)可表现为皮赘、痔、肛裂、溃疡、肛瘘、直肠阴道瘘、肛周脓肿、肛管直肠狭窄及恶性肿瘤。对于这些CD并发疾病的治疗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医生的经验和判断,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手术治疗应在避免有直肠炎症的情况下进行,将肛门失禁的风险最小化,同时避免直肠切除,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肛周Paget病合并胃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78岁。因肛周皮肤长期,反复瘙痒4年于2005年4月9日入院。患者从2001年开始无明显诱因肛门周围出现一小片丘疹,轻度瘙痒,诊断为“肛周湿疹”,曾予抗过敏及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2004年在门诊作胃镜检查发现胃癌,于2004年4月19日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管状腺癌,癌组织位于黏膜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价近期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行TME+ISR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8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8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肿瘤下缘距肛门1~5 cm(平均1.63 cm);肿瘤直径2~7 cm,平均3.4 cm。肿瘤系高分化4例,中分化60例,低分化22例;pTNM分期为Ⅰ期12例,ⅡA期11例,ⅡB期15例,ⅢA期2例,ⅢB期23例,ⅢC期16例,Ⅳ期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肛周感染2例(其中1例因肛周严重感染引起盆腔、腹膜感染再次手术行永久性造口),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各2例,直肠阴道瘘、炎性肠梗阻、尿潴留和腹腔感染各1例。8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4个月)。1例于术后7个月发现肝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2个月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死亡;术后1年局部复发3例(3.5%),1年生存率为97.7%(84/86),排便次数1~5次/d,控便功能按Kirwan评分标准可达1~2级。结论 TME+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能达到根治的保肛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囊、阴茎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复习13例阴囊、阴茎Paget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特殊染色(AB/PAS)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阴囊、阴茎Paget病以老年男性多见,发病年龄55~84岁,中位年龄为71岁。肉眼皮损呈湿疹样改变。光镜下表皮内可见数目不等的Paget细胞呈单个散在、巢状或条索状分布。所有病例AB/PAS染色均阳性;13例均表达CK7、CEA、EMA抗原,不表达CK5/6、S-100及P63,GCDFP-15与CK2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10/13)和53.85%(7/13)。结论:阴囊、阴茎Paget病为低度恶性的皮肤上皮性肿瘤,有特殊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狗闭孔内肌替代盆底肌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提肌是盆底主要的肌肉 ,在排便中有重要作用 ,但在某些病理状况下可出现功能不良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用闭孔内肌替代盆底肌功能的可能性。  方法 :本实验共用 1 0条蒙古狗 (雄性 7条、雌性 3条 )。麻醉后 ,仰卧。距肛缘 0 .5~ 1 cm处分别于肛门两侧作长约 2 .5~ 3cm长的切口 ,进入坐骨直肠窝。切除肛提肌 ,游离闭孔内肌下缘 ,将游离的闭孔内肌下缘与肛管直肠连接部、膀胱颈部和阴道穹隆 (仅指雌性狗 )缝合。术前、术中、术后( 1、 3、 6个月 )分别测定直肠肛管压力并记录肌电图。术前取肛提肌样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于术前、术后 (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