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法国化妆师雷内·莫里斯·加特福斯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芳香疗法一词。虽然加特福斯兴趣主要是在化妆品方面,但他认识到芳香精油不仅有杀菌功效,而且还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小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笔者运用耳穴按摩辅以芳香耳烛治疗本病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传统芳香疗法应予以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芳香疗法 ,是采用芳香气味的药物 ,制成各种剂型和香品 ,以供人类使用 ,达到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的一种疗法 ,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薰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到周代就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尤其是秦汉以来 ,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 ,国外的香味药物也传入我国 ,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芳香疗法的内涵。从宫廷贵族、豪门富户到平民百姓 ,莫不为之倾爱。薰香、佩香、浴香更是寻常。如距今约 12 0 0年的马王堆汉墓发掘后发现尸体手中握有两个香囊 ,另在箱中发现 4个香… 相似文献
8.
9.
樊树英 《现代中医药(北京)》2007,(2):46-50
芳香疗法是从天然的芳香药材中,提取或制成各种形式的香品.供人们食用和使用,达到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的一种疗法。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相似文献
10.
中医芳香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其运用中药材的独特气味,经鼻腔、口腔吸入体内,起治病防病,调节脏腑气机,调和阴阳等作用。现对中医芳香疗法的学术流派、使用原则、临床应用、现代医学研究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中医芳香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芳香药物对于瘟疫的防治具有特殊作用,历来备受医家的推崇。建国以来在时有爆发的多种新型传染病防治中,芳香药物亦得到广泛运用。根据运用芳香药物防治疫病疾患的途径不同,主要分为香汤疗法、香熏疗法、香蒸疗法、香灸疗法、佩香疗法、涂香疗法与服香疗法等。芳香疗法防治疫毒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芳香醒脾化湿以培正驱邪,疏肝行气而怡神畅志,开通窍闭以苏醒神志,并可辛散解表而宣泄透邪,避秽化浊以解毒驱邪等,以奏调护正气而却避邪气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14.
〔摘 要〕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的临床运用。 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94 例儿童,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捏脊疗法,评定两组儿童患病次数(主要为腹泻和厌食症)及家长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 1 年内腹泻次数 8 次以上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 1 年内厌食次数 4 次以上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儿童家长总满意度为 93.62 %,高于对照组的 76.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捏脊疗法在小儿保健中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纵观很多传统的自然疗法,在经过科学的验证之后,正逐渐的被赋予新的生命与肯定,重新被医学界所接纳,此现象尤其表现在以健康维护为主轴的预防医学部门。本研究旨在从理论面探讨结合芳香疗法、水疗、以及反射疗法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的可行性,期待医学界在化学药害充斥的21世纪、藉由天然物资及自然疗法的运用,为维护人类的健康研发出更有效、且无不良副作用的预防及治疗疾病的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芳香疗法与芳香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香疗法和芳香油的临床应用在国外越恶霸虎受到医患双方的欢迎。本文对芳香疗法的历史背景,芳香油的生物化学和药理学,芳香疗法和芳香油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准则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大家都希望找到一种简单易学的保健方法,河图洛书保健按摩技术正是这样一种适合大多数人和家庭保健需要的方法,概括来说它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初产妇接受中药足浴、芳香疗法、穴位按摩干预,对其产程的影响。方法将初产妇100例以双盲法随机进行分组,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对照组分娩中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同时实施中药足浴、芳香疗法、穴位按摩干预,对2组初产妇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初产妇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窒息率(0.00%)、剖宫产率(14.00%),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接受中药足浴、芳香疗法、穴位按摩干预,能够缩短其产程,降低其疼痛、焦虑程度,且可对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控制,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