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黄文 《华夏医学》2006,19(6):1219-1220
下颌骨髁状突是下颌骨最薄弱的部位,为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许多统计资料显示,髁状突骨折占下颌骨骨折的16.5%~36.3%。由于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因此,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均有其特殊性。目前,髁状突骨折的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的非手术治疗,即保守治疗,另一种是手术切开直视下复位固定的手术治疗。笔者对我科1996年以来收治的43例髁状突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作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3~74岁,平均36.2岁。致伤原因:打击伤9例,交…  相似文献   

3.
髁状突骨折 ,不仅在下颌骨骨折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而且处理不好将影响颌、牙合功能及儿童的面部生长发育 ,尤其是发生颞颌关节强直。自 1990年 3月至 1998年 3月 ,我院共收治髁状突骨折病人 1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6例。年龄 6~ 5 6岁 ,平均年龄 2 7岁。交通事故伤 9例 ,打击伤 3例 ,跌落伤 2例 ,其他 4例。单侧骨折 17例 ,双侧骨折 1例。2 骨折程度 髁状突无明显移位者 5例 ;髁状突明显移位者 10例 ,其中 1例平列缺损 ;髁状突骨折并脱位 (髁状突从关节窝内脱出 )者 3例 ,均为闭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诊断、移位和治疗参考价值。方法:我院收治因颌面部外伤病例中筛选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病例23例(36侧),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颌面部并行二维及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髁状突矢状骨折23例伴颞颌关节半脱位3例,蝶骨翼内外板骨折4例;下颌颏部、体部骨折19例;面中部骨折11例;脑外伤7例。螺旋CT三维及二维重建图像能立体、多方位直观显示髁状突矢状骨折片的大小、移位方向、程度。显示颞颌关节的周围关系及损伤;临床医生可通过三维及二维重建动画任意旋转、暂停观察,制定手术方案、入路及非手术治疗依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特别是动画,能够全面、准确显示下颌髁状突矢状骨折,折片移位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军  何慧媛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F0003-F0003
现将我科从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29例髁状突骨折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共32侧髁状突骨折,其中3例双侧骨折。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15~51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5例,击打伤3例。同时合并颅脑损伤2侧,合并下颌骨颏部或角部骨折5侧,合并上颌骨骨折3侧。根据骨折线发生水平分类,高位骨折(髁头骨折)5侧,中位骨折(髁状突颈部骨折)20侧,低位骨折(髁颈下骨折)5侧,矢状骨折(骨折线贯穿髁头与髁颈下)2侧。32侧骨折均有明显移位。术前平均张口度21.6mm。术前张口型平均偏患侧5.2m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在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中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技巧,并对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该手术指征的下颌骨髁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21例(27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24侧应用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3侧行髁状突骨碎片取出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4个月,21例患者均无面瘫、涎漏、螺钉松动发生,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满意;3例患者因一侧行骨碎片取出术只做了单侧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7侧术后关节头有影像学错位畸形及骨质轻度吸收,但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拉力螺钉可用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在恢复下颌升支高度及关节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 1 0例下颌髁状突骨折CT征象分析 ,目的在于讨论CT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0例患者 ,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右侧 7例 ,左侧 3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2 1岁 ,平均年龄 42岁。 1 0例患者均有颌面部及胸部外伤史。临床症状 9例表现为张口困难 ,颞颌关节部肿胀、痛疼 ;1例患者为昏迷状态 ,体检时发现患者牙列咬合不齐 ,同时右侧颞颌关节部肿胀。 1 0例患者均因合并胸部外伤不能行下颌骨侧斜位X光片而直接行颞颌关节部CT扫描。1 .2 CT表现1 0例下颌髁状骨折患者CT表现为 :①下颌头线性骨…  相似文献   

8.
髁状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其发生率约为 2 5 %。它对牙颌功能以及儿童的面部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尤其是存在着发生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潜在危险 ,因此日益受到重视 [1 ] 。我们在近 5年中对 3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作一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对象为我院 1994~ 1999年保守治疗的髁状突骨折 35例 ,男 30例 ,女 5例 ,年龄 10~ 36岁 ,平均2 8.9岁。其中 10例为多发伤 ,合并下颌骨体部和颏部的骨折。髁状突骨折移位 ,成角大于 30°者 3例 ,5~ 30…  相似文献   

9.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占下颌骨骨折的25.5%,儿童可高达50%。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髁突骨折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颌、颌功能及面部外形。其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不同观点,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正确把握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疗效好坏的关键。笔者对1994~2001年间收治的髁状突骨折18例患者(22侧)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56岁,单侧14例,双侧4例。1.2 髁突骨折的分类依靠曲面断层和下颌后前位X线片进行诊断分析,也可进行CT或三维CT的检查。依据骨折的部位将其分为:囊内骨折7例,髁突颈骨折11例,髁颈下骨折4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髁状突为下颌骨折好发部位之一,杨氏等报告居下颌骨折的第4位。王氏报告124例下颌骨折中,髁状突骨折20例,占16.5%。我院1954-1962年共收治下颌骨折40例,其中髁状突骨折6例,占15%。由于髁状突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等具有特殊性,故骨折时与其他部位有所不同。兹复习部分文献,结合本组6例(见摘要表),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髁状突由于解剖结构薄弱,受重力打击时易发生髁状突骨折,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历来存在着争议。本文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1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人11例(18侧),男8例13侧,女3例5侧;年龄4~72岁,平均43岁。单侧髁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多为下颌骨颏部遭受打击而引起的间接性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中的第三位,是颌面外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现将1990年~1995年收治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48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4岁。病因中交通事故21例,工伤12例,运动外伤7例,跌倒外伤5例,欧打伤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周内30例,2周内18例,伴有颌骨其它部位骨折26例,其中双侧髁状突骨折5例,伴有全身其它部位外伤12例。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除5例采用切开手术复位外,其余均用橡胶制弹性牙垫置于患侧上、下磨牙间,再采用不锈…  相似文献   

13.
髁状突骨折在临床工作中并非罕见,对于髁状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近5年来,我们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髁状突骨折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女性3例,男性11例,年龄在9~41岁之间,单侧髁状突骨折10例,双侧髁状突骨折4例,14例中合并有下颌骨骨折者5例。1.2治疗方法本组采用非手术治疗5例,其中直接颌间结扎固定1例,颅领石膏帽固定1例,后牙加垫牵引复位后固定3例;手术治疗9例,其中髁状突摘除1例,骨间钢丝结扎固定1例,克氏针内固定6例,升支劈开后固定1…  相似文献   

14.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 ,其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30 % [1 ] 。本文对我科自 1995年以来诊治的 2 8例髁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并对髁状突骨折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以供临床工作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 1995~ 1998年 10月治疗的髁状突骨折患者 2 8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4例 ,年龄 10~ 4 2岁 ,单侧 2 0例 ,双侧 8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2 1例。1 2 伤后至治疗时间 :1周以内 15例 ,2周以内 10例 ,3周以内 2例 ,3周以上 1例。1 3 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有牙合关系紊乱。其中 ,中度以上张口受限 2 3例 ,前…  相似文献   

15.
<正> 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取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部骨折9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患者均在骨折3天内就诊,左侧4例,右侧5例。髁状突头向内侧移位5例,髁状突向外侧移位3例,髁状突头关节脱位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治疗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追踪观察12~24个月查看其临床效果。结果 27例X线或CT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患者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及开口度恢复理想。术后伤口无感染,无明显关节区疼痛。2例粉碎性骨折伴关节软组织破坏严重者发生关节强直。1例在术后3个月间出现钛板排异,行钛板取出术。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髁状突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1/ 3,是常见的口腔外科疾病 ,其诊断、分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有着特殊关系。我院自 1980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 45例患者 ,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髁状突骨折 45例中 ,男 33例 ,女 12例 ;年龄 16~ 5 2岁 ,平均年龄 2 7.6岁 ;单侧髁状突骨折 36例 ,双侧髁状突骨折 9例。有 18例同时合并下颌骨颏部和 (或 )体部骨折 ,高位骨折 30例 ,中位骨折 6例 ,低位骨折 9例。外伤原因 :车祸 38例 ,高处坠伤 4例 ,拳击伤 3例。1.2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对 30例高位 ,4例中位…  相似文献   

18.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 %~52 4 %。髁状突骨折对颌、牙合功能以及儿童的面部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并可能出现颞下关节紊乱综合病或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因此,早期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1诊断及检查1 1临床检查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咬合紊乱、开口受限、关节区肿胀、疼痛,并有不同程度的下颌中线偏斜或开牙合畸形,部分患者还有外耳道出血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髁状突骨折的患者常合并下颌骨骨折及颌面部外伤,这些症状往往会掩盖髁状突骨折,而易造成漏诊及误诊。1 2影像检查包括X线检查、二维CT及三维CT等。1 2 1X线检查是较长使用的检查手段,主要包括薛氏位、下颌骨开口后前位、下颌骨侧位、髁状突经咽侧位、下颌骨曲面断层等。但是由于X线片把具有三维的解剖结构摄成二维平面图象,检查时难以避开髁状突周围骨结构的重叠,如颞骨岩部、颧骨等,故不能清楚的显示髁状突骨折情况,常造成误诊或漏诊,尤其是髁状突纵形骨折[1]。1 2 2CT检查与X线比较,髁状突前移位、运动受限、骨的细小变化,CT均能很好的显示出来,但是二维CT仍不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立体影像,临床医生必须借助解剖结构,结合多层面影像来判断移位的髁状突与...  相似文献   

19.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凳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下颌骨颗状突骨折4例,其中33例采用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随访1-3a。结果:治疗后开口度、开口型均正常,下颌骨侧方及前伸运动不受限,2例保守治疗者发生短暂性颞颌关节疼痛。结论:颗状突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应保守治疗,成人髁从突骨折严重移位或位位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髁状突骨折采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总结1996年1月~2006年12月治疗的98例髁状突骨折。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16岁~68岁,平均年龄28.3岁。单侧骨折61例,双侧30例,合并其他骨折7例。关节囊内骨折39例,关节囊外骨折59例。治疗采用非手术方法26例,手术治疗72例,每组采用2种~3种种治疗方法进行对照。非手术者采用弹性牵引加颌间固定、单纯颌间固定。手术治疗采用钢丝固定、钛板固定、克氏针固定。结果:98例髁状突骨折治疗后92例无任何不良反应,咬合关系良好,6例出现关节并发症,5例经二次手术摘除髁状突后痊愈,l例采用辅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1、髁状突骨折发生在关节囊内髁状突移位小于37°的非手术为首选。两种固定方法之间无差别,髁状突轻度移位应该选择弹性牵引颌间固定。2、关节囊外髁状突骨折或者关节囊内髁状突骨折后髁状突移位大于37度者应选择手术。三种固定方法只要应用正确疗效无明显差异,笔者认为钛板坚强内固定为首选。3、手术对关节结构的损伤大于非手术者。4、关节囊外骨折或者关节囊内髁状突移位大的应该选择手术而选择非手术者其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手术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