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新开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数不多,而围绕如何合理安全使用这类药物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概念。综合在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实践,近年来强调要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促)心律失常作用。1987—1989年进行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在临床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从此,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临床实践的模式,被引入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之中。  相似文献   

2.
乙胺碘呋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临床应用曾因心外不良反应较严重而受限。90年代初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及近几年公布的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乙胺碘呋酮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被认为是目前有效和安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参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对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频发室/房件早搏的疗效及寄令件讲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常见,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而首先要判定室性心律失常的恶性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如需药物治疗,以选择何种药物为最佳。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及时识别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据最近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目前的房颤患者已达1000万,房颤治疗已成为国内心内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胺碘酮自从上世纪90年代被多项临床试验确立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后,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胺碘酮与其它药物相比对房颤的安全性较高,它促心律失常反应少,而且不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在老年心血管疾患中占很大的比例,临床抗心律失常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临床症状,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及防止心血管猝发事件的发生。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可能致心律失常及促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美国心肺血管研究所的心律失常抑制实验(CAST)的结果,使临床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必须考虑到药物可能得到的效益和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之风险的程度比,而权衡其利弊。镁治疗心律失常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68例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察硫酸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导致严重后果。正确治疗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大多学者不主张对这组患者进行长期药物治疗。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期前收缩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射频导管消融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路相关的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和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明显改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预后,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  相似文献   

8.
闫海平  周翠香  耿瑞珍 《全科护理》2008,6(36):3340-3340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广谱而十分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防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中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对猝死高危病人防治上应列为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1],现在我科广泛应用。但在临床静脉输注胺碘酮容易诱发静脉炎,这不仅造成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9.
根据化学结构,细胞电生理学特性以及整体心脏的电生理学特点,过去20多年已提出了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方法。然而,其中的许多方法对药物临床应用没有帮助作用,并在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中引起相当程度的争论。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仅在近来变得更为需要。本世纪30—40年代奎尼丁是防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房纤颤唯一可以应用的药物。普鲁卡因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床发现不少心律失常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常出现有心律失常症状加重的现象,被称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且,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愈强,致心律失常作用也愈大。因此临床医药工作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发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以西药为主,西药具有不良反应多、自身可导致心律失常等缺点。为了提高中药对心律失常的防治疗效,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周玉萍等应用中医中药理论病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经过10a余的努力,研制出防止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稳心颗粒。该药问世后,因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受到广大患者、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成为各级医院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以来,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等,取得了极大进展。多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发现和合成。根据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而选择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但是,大量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问世,使临床治疗又遇到一些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引起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剧,而且这种不良反应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广泛应用更为普遍。乙胺碘呋酮(胺碘酮) 乙胺碘呋酮既能扩张冠状动脉,又兼有抗心绞痛及抗心律失常作用,而无明显的负性收缩能效应。它的主要电生理作用为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延长心房、浦肯野(Purkinje)纤维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间,从而延长不应期。除能有效地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外,尚可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并有预仿效果。对预激综合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的药代学与作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胺碘酮(amiodarone)原称乙胺碘呋酮,已在临床应用40年,其强大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的结果所证实。目前,胺碘酮是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美国和欧洲,其占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的1/3,而在拉美国家高达70%。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是一种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特别是对终止和阻断各类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更佳,是治疗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快速心律首选药物。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血管科广泛应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胺碘酮的患者极易出现静脉炎的反应,有时甚至会出现皮肤渗漏,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强皮肤管理的预见性处理。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基础疾病、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在心律失常的处理措施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现将常见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普萘洛尔(Propranolop)即心得安,是本世纪60年代起首先应用于人体的肾上腺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性地与β受体结合,从而对抗介质和拟肾上腺素药物的β型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高血压、某些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近年来该药在其它方面的研究正越来越广泛深入,使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国内20种生物碱类中草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近况,为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应用这些药物,发展新一类天然植物来源的生物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室性早搏在老年人中很普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影响血液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引起猝死。临床上常用的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一些不足,除部分药物疗效不够好外,药物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致心律失常效应,对心肌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等明显限制了临床使用。因此,寻求一种疗效肯定,对心脏抑制作用小,适合于老年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广大老年病学工作者的愿望。笔者近年来利用稳心颗粒在家庭病床治疗68例老年室性早搏,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袁志敏  刘晓平 《临床荟萃》2002,17(2):116-117
老药胺碘酮早在 6 0年代初即被开发问世。 70年代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且几乎兼有 4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共有药理特性 ,如延长心肌各部位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等 ,加之吸收分布容积大 ,半寿期长 ,而广泛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但随后的临床应用显示 ,该药毒副作用较多 ,且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而一度受到冷漠。然而晚近的大量研究表明 ,该药除抗心律失常外 ,尚兼有诸种独特作用 ,尤其是在治疗多种非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中日渐显示出它有益的治疗前景。因而临床与实验研究日趋活跃 ,治疗范畴日渐拓展。本文特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