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38岁。因“发热5天”入院。5天前受凉后突起发热,体温波动于38.8℃~39.3℃;伴呼吸困难,咳嗽、咳灰白色黏痰,无咯血、寒战;乏力明显。自服头孢氨苄等药疗效欠佳。既往确诊重症肌无力8年。  相似文献   

3.
<正> 无反应性结核病(Nonreactive Tuber-culosis)是一特殊类型的结核病,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都与普通结核病不同,容易误诊误治,最后确诊常需病理证实。国外文献报道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中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对凝血功能的一致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脑出血、肝硬化、骨折、宫颈癌患者28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4项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采用全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判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反应时间(R值)呈正相关,与凝固角(α-Angle)呈负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和最大振幅(MA)呈负相关;纤维蛋白原(FIB)与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P?<0.05)。脑出血患者:P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负相关;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呈负相关;FIB与R值、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肝硬化患者:P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负相关;APTT与K值、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负相关;FIB与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骨折患者:PT与MA呈负相关;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存在负相关;FIB与R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R值、K值呈负相关(P?<0.05)。宫颈癌患者:P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MA、α-Angle呈负相关;APT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MA、α-Angle呈负相关;FIB与R值呈负相关,与MA呈正相关;PLT与R值、K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糖尿病、脑出血、肝硬化、宫颈癌患者中应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检测,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两种方法均能够良好地反应患者的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心肌梗死患者23例,心绞痛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0例,未给予任何止血、凝血药物。用免疫照射比浊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五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FIB、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IB、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比较,PT、APTT、TT、FIB、MPV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体积增大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上应予以降纤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莲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21-1123
目的通过TT、PT、APTT、Fib、PLT的检测,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分成出血组28例,非出血组39例,按照Chad—Pu小分级法分戍A级27例,B级24例。c级16例。与60例正常组进行TT、pT、APTT、Fib、PLT检测值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在TT、PT、APTT、Fib、PLT检测中,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hild—Pu曲分级法分成A、B、C组与正常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检测TT、PT、APTT、Fm、PLT能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由此可预示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协助临床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CA-1500血凝仪和sysmexs SE-9000血细胞分析仪,对52例肝硬化患者和45例健康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PLT、MPV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时间延长,FIB减低,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二项与血小板的联合检测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临床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结核病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提供典型病例,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积累诊断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先天性结核病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例患儿的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野内见小片状模糊影。腹部超声表现为肝脾肿大并多发结节,淋巴结肿大,部分肝脾结节及淋巴结内可见强回声。临床表现为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血清铁蛋白升高、甘油三酯升高、NK细胞比例降低,外周血病原学高通量结果提示结核分枝杆菌,胃液结核分枝杆菌RNA弱阳性。患儿诊断为先天性结核病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最终死亡。结论 本例先天性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肝脾肿大并多发结节,淋巴结肿大,部分肝脾结节及淋巴结内可见特征性强回声。如临床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出现上述影像学表现时,需考虑新生儿先天性结核病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尽早通过结核生化指标检测确诊。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凝血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的变化。方法:对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进行测试。结果: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值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㈣值缩短,血小板(PLT)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的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检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能尽快溶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先天性结核(Congenital Tuberculosis),又称宫内感染性结核病,指母亲产前有播散性结核或生殖器结核,结核分枝杆菌经胎盘通过脐带垂直传播,使胎儿在宫内感染结核,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两周内发病。先天性结核比较罕见,且患儿因缺乏宿主免  相似文献   

12.
50例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固平  李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23):2202-2202,2206
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功能会发生变化。我院2004年以来妊娠期妇女进行凝血4项检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28岁,因被重物压伤致右小腿肿痛、活动受限4d收治。工作时被约2kg重金属板压伤右小腿,患处疼痛、渐肿胀,能站立及正常活动患肢,于当地医院保守治疗肿痛渐加重,伴伸膝、踝疼痛加剧而转诊入院。家族成员(舅舅)中有血友病史。2年前曾因腹穿致腹膜后血肿于当地手术治疗。BP138/88mmHg,P108次/min,右下肢强迫屈膝、跖屈位。右小腿明显肿胀,部分皮肤苍白,光亮,软组织张力极高,扪痛,踝部肿胀,趾皮肤感觉稍迟钝,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踝趾背伸受限。凝血酶原时间(PT)14.6,凝血酶原活度(PT%)75.7,凝血酶原比值(PT/R)1.17,凝血酶原国际比值(PTINR)1.16,衍算纤维蛋白原(DFBG)0.752g/L,部分凝血活酶/S(APTT)67.8,纤维蛋白原(Fbg)0.886g/L。  相似文献   

14.
15.
沈阳地区2273例健康人PT、APTT、Fg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PT、APTT、Fg检测值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建立本室PT、APTT、Fg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对227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g检测。2273例健康人参考值范围:PT:11.4~14.9s、PTR:80.9%~116.1%、INR:0.8~1.22;APTT:29~40s,Fg:2.19~4.34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一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一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1岁,因四肢乏力、视物模糊10+月入院.患者于10+月前受凉后出现活动后四肢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晨起上述症状轻,午后加重,无视物成双、双眼睑下垂症状.近3月来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干燥,且有明显脱发.在外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胸腺增生,行胸腺摘除术,口服溴吡斯的明 60mg qid等治疗后四肢乏力症状有所减轻,为求进一步诊疗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18.
颅脑外伤85例凝血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8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测定其伤后24h内的各项凝血指标:PT(凝血酶原时间)、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纤维蛋白酶原)、T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并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SC)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损伤程度越重,PT、INR、APTT水平越高,FBG水平越低,且与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凝血指标测定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兔油酸(O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72 h内NF-κB、IL-10、GR、PT、APTT、Fib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 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组(n=24)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建立ARDS模型,对照组(n=6)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对照组6 h和实验组6、24、48、72 h(n=6)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10(IL-10)、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1)注射油酸48 h内,实验组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达到ARDS的诊断标准;72 h后呼吸功能有所改善,PaO2/FiO2>200 mmHg达不到ARDS的诊断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F-κB、IL-10、GR含量升高(P<0.05或P<0.01).肺泡灌洗液中NF-κB、IL-10、GR含量均比血浆中略低.(3)与对照组相比,OA 6、24 h 组PT明显增加(P<0.01);各实验组APTT均见明显升高(P<0.01),OA 6 h 组Fib明显降低(P<0.01).结论 兔油酸构建ARDS模型48 h内符合ARDS诊断标准,72 h后未能达到ARDS诊断标准.促炎/抗炎系统平衡可能影响ARDS的发展进程.ARDS时凝血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 的 探讨兔油酸(O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72h内NF-κB、IL-10、GR、PT、APTT、Fib含量变化的意义。 方 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 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组(n=24)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mL/kg)建立ARDS模型,对照组(n=6)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对照组6h和实验组6h、24h、48h、72h(n=6)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10(IL-10)、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 果 (1)注射油酸48h内,实验组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达到ARDS的诊断标准;72h后呼吸功能有所改善,PaO2/FiO2>200mmHg达不到ARDS的诊断标准。(2)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F-κB、IL-10、GR升高,其中OA 72h 组血浆NF-κB升高(p<0.05),其余均明显升高(p<0.01)(3)和对照组相比,OA 6h、24h 组PT明显增加(p<0.01);各实验组APTT均见明显升高(p<0.01),OA 6h 组Fib明显降低(p<0.01)。结 论 兔油酸构建ARDS模型48h 内符合ARDS诊断标准,72h组未能达到ARDS诊断标准。促炎/抗炎系统平衡可能影响ARDS的发展进程。ARDS时凝血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