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单独及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 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以及地塞米松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应用组(联合用药组),每组31例.地塞米松组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分别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用药组同时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地塞米松.结果 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地塞米松组、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用药组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地塞米松组(P<0.01),地塞米松组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病程进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可缩短病程,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在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显微外科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99例手指完全离断经过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分别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结果比较川芎嗪在显微外科手术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在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缺血再灌注方面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替代低分子右旋糖酐成为在显微外科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有效方法。研究设计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合用治疗32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观察其疗效。研究单位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对象糖尿病性腹泻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7~82岁,平均48岁,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Ⅰ型糖尿病患者4例,Ⅱ型28例。处理方法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川芎嗪6~8支混合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间隔5天开始第二疗程。结果用此法治疗后,所有病例均痊愈。其中22例用药10天腹泻停止,6例治疗15天痊愈,4例月余治愈,有效率为100%。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合用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2005年用川芎嗪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下称复方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梗死病例92例为治疗组,给予盐酸川芎嗪联合甘油果糖治疗;选择以低分子右旋糖酐为主治疗的92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川芎嗪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梗死有效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肾病性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对80例肾病性水肿患者进行治疗,设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A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速尿治疗。B组单独给予速尿治疗。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水肿消退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病性水肿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和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96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疗效比较。分为肝素治疗组、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和肝素加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结果:肝素组和肝素加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组较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疗效为佳并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P<0.01);肝素组和肝素加丹参加低发子右旋糖酐组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肝素7治疗组和肝素加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的患儿平均复温时间、硬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组(P<0.01)。而肝素组和肝素加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三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安全、有效且经济。合用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并不会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3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1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患者血D-二聚体。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查血D-二聚体,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其伤口引流量均由少至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塞通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用血塞通粉针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41例用丹参川芎嗪、胞二磷胆碱和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血塞通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肺心病高粘血症诊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肺心病高粘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旨在认识肺心病高粘血症诊治的临床意义. 方法 本组病例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确诊肺心病早期高粘血症后,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香丹、低分子肝素钙.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高粘血症指标改善程度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香丹、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高粘血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川芎嗪和低分子肝素钙与普通治疗方法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吃药吃药川芎嗪和低分子肝素钙,通过疗效以及肺动脉压改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川芎嗪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56例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川芎嗪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组与未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组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9.3%和63.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川芎嗪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经汤治疗中风中经证的疗效。方法:按中风病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病例,随机分为中经汤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疗程均为28d。结果:中经汤组治疗效果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P<0.05)。结论:中经汤治疗中风中经证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治疗脑梗死的药物,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8%,治疗组为9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检测血液流变学预报脑梗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血液粘滞度的高低,预报可能出现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及时给予降低血液粘滞度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4例住院脑梗塞病例,分成二组治疗,每组各32例,一组使用复方丹参,一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检查血液流变学,疗程结束后再复查血液流变学。结果 复方丹参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的病例,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两组间的比较发现,复方丹参对降低全血还原粘度的作用更强,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川芎嗪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11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IR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低右组)和川芎嗪组(TMP组),每组再随机分为2 h组、4 h组、6 h组、8 h组。在术前30 min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O组、IR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注射液腹腔注射,一次性给药。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除血浆黏度外,TMP组、低右组的6 h、8 h分别和IR组、SO组的6 h、8 h比较,血液流变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P组和低右组各自时间点的比较血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IR组内6 h、8 h与2 h、4 h比较,川芎嗪组和低右组的6 h、8 h与IR组的6 h、8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IR组内8 h与2 h、4 h比较,川芎嗪组和低右组的6 h、8 h与IR组的6 h、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够防治游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川芎嗪治疗96例高粘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6例高粘血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川芎嗪静脉滴注。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前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8.
甘露醇、川芎嗪与胞二磷胆碱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徽省淮南煤矿钢铁厂医院张晓光(淮南232052)安徽省淮南矿务局第三矿工医院冯忠伟甘露醇、川芎嗪与胞二磷胆碱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治疗组),并设对照组22例(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进行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川芎嗪注射液2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2W为1个疗程。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1.0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2W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合川芎嗪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徐世双  田小文 《四川医学》2010,31(8):1169-117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TIA患者按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静脉滴注,疗程14d。结果观察组TIA发作控制率95.92%(47/49),对照组控制率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TIA近远期疗效均显著,明显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