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灸结合蜡疗治疗脑血管病性肩痛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脑血管病患者都伴有功能障碍患肢的肩部疼痛症状.患侧肩部无红肿,疼痛部位在肩周围不固定.疼痛持续少则10 d,多则数月之久,影响了患者肢体早期的活动功能锻炼.最初,在治瘫过程中,在患肩周围增加穴位针刺,以达到局部止痛作用,但并未收到十分满意效果.对此,笔者进行临床分析后认为,导致患者患侧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多为患肢气血循环不畅,肢体筋膜肌肉萎弱不用,肩部又位于上端,在重力作用下,肩周组织经常处于被动悬坠状态.此状态反过来影响局部的气血运行.加之患者的感觉处于迟钝与过敏交替不固定的非正常状态,因而造成患者的疼痛不舒感.由上分析,笔者在针灸治疗中,以通行经脉,调整血液循行的基本治疗为基础,加用蜡疗作用于肩部,以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出局部积聚致痛代谢产物,起到温经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通过针蜡合治,调整了局部的气血循行,改善了局部的组织代谢.在临床治疗观察中,此法确实达到了在短期内缓解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埋针治疗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偏瘫后肩痛病人168例,将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给予埋针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1日。1个月后比较2组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及治疗有效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病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4%(P<0.01);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1)。结论:埋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减轻病人血液循环障碍,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结论:治疗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刺阳陵泉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肩痛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早发生于中风后2周,多于2—3个月内出现。该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肩臂功能锻炼受限,阻碍康复进程,影响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董氏奇穴、平衡针联合改良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中风后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H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佛山健翔骨伤医院收治的120例HS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各40例。针刺组接受董氏奇穴合平衡针治疗,中药组接受改良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针药组接受针刺联合热贴敷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 Assessment(FMA)及肩关节主动外展、前屈的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药组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living scale, 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石蜡疗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 对40例处于脑梗死偏瘫痉挛期的患者进行一个月的石蜡疗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的治疗,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患者进行肌张力的评分,观察肌张力降低的程度.结果 石蜡疗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改善患者肌张力的总有效率达90.0%.结论 石蜡疗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的增高有显著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配合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效果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VA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明显优于对照组(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1.234,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新证据和新手段.方法:本研究选取90例中风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组及康复治疗组.主要结局指标为视觉模拟评分(VAS),次要结局指标包括Fugl-Meyer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两组均采取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走罐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疗程均为30天。结果:2组患者的肩痛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可明显提高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正>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引起的一种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夜间加重,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属于"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该病系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因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肩痛穴配合温针灸治疗本病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本方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病房收治的138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给予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针刺。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6次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ADL)、疼痛视觉VAS评价量表、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对超微针刀加拔罐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ADL、Fugl-Meyer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ADL、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微针刀加拔罐可有效治疗中风偏瘫肩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痛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针灸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目测类比评分法和Fulg-Meyer运动功能评估法(FMA)分别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情况、上肢运动功能,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贝克抑郁量表(BDI)、疼痛评分比较和患肢运动功能疗效评分均有好转,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中风肩瘫伴肩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九江医学》1999,14(3):148-150
目的:探讨中风肩瘫伴肩痛患者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以针灸和运动治疗为主的康复治疗,并对患侧肩关节功能、肌力及肩痛的程度、频度进行康复评价。结果: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05),肩关节肌力显著增强(P〈0.005),肩痛程度及频率均显著下降(P〈0.005);疼痛程度积分呈外旋大于外展。结论:以针灸和运动治疗为主的康复治疗是肩瘫伴肩痛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肩痛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患者肩痛的康复治疗倪朝民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合肥230022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84%〔1~3〕。肩痛不仅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而且影响其情绪,有碍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我们对40例...  相似文献   

16.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50岁左右患者多见,又称"五十肩".笔者近年来针刺"肩痛穴"治疗本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皮内埋针法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例、治疗A组14例和治疗B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A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针刺完成后皮内埋针.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范围以及肩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肩痛程度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A组和治疗B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B组疗效优于治疗A组(P<0.05).三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内埋针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止痛效果较好,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透穴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后遗症是指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山血等征急性期过后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等症候,严重影响幸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中风后遗症,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致死率是医疗上重要问题。我院系中风专科医院,笔者从事中风病防治20余年,主要采用透穴疗法治疗本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风又名卒中。又为急性脑血管病而引起的半身不遂之 症。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 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 事。伴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 偏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平衡针 与中药结合对中风患者85例进行了康复治疗,总有效率 97.64%。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偏瘫肩痛患者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四个疗程后观察肩痛程度及上肢功能的变化。结果:肩痛程度明显减轻,上肢功能达Ⅳ级及以上由12%提高到64%。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