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产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BI COM2000型)是目前唯一集过敏原检测、脱敏治疗于一体的先进仪器。具有无创伤、无痛苦、不用药物治疗、脱敏疗效显著的优点。笔者于2004年3月~7月对18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和临床治疗观察,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8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 相似文献
2.
2005年3~7月我院皮肤科采用德国百康(BICOM)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皮肤病196例,对其中较具代表性的89例皮肤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统计,并追踪观察疗效,脱敏治疗总有效率76.4%。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9例患者中,湿疹49例,荨麻疹28例,脂溢性皮炎9例,神经性皮炎3例,病程1周至十余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曲靖地区过敏性紫癜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仪对6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检测,并对过敏原的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过敏原阳性率为98.5%;前10位的过敏原为螨和昆虫47例(71.2%),蛋白39例(59.1%),肉类36例(54.5%),海鲜33例(50.0%),蛋黄和牛奶各29例(43.9%),食物添加剂24例(36.4%),豆制品21例(31.8%),花粉20例(30.3%),动物皮毛15例(22.7%)。结论地域不同过敏原的种类亦不同,筛查曲靖地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过敏原,有利于指导本地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生物共振技术对过敏性疾病患者的检测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的准确率及对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男156例,女132例;年龄4~68岁,平均36.6岁;病程0.5~20年,平均1.6年。其中荨麻疹198例,湿疹42例,异位性皮炎28例,过敏性鼻炎20例。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其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结果2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为92.2%;脱敏治疗的治愈率为45.1%,有效率为70.5%。结论生物共振技术对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检测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迁延反复,在治疗中往往难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为了探寻过敏性疾病的病因,为日常诊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我科采用皮下过敏原测试,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0)
<正>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过敏原种类较多,包括接触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和注射性过敏原4类。该疾病常反复发作,治疗方法多样,但针对过敏源对症治疗是关键内容。因此,检测过敏原是防治过敏性皮肤病的重要环节之一[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6月本科收治的8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8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均为2012年9月-2014年6月本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及不同性别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差异性。方法用德国Allergy Screen变应原定量免疫印迹法对177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进行检测。结果 1774例患者中,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736例(41.49%),5种过敏性疾病的吸入组阳性率分别为38.61%,37.11%,33.46%,36.36%和31.71%,食入组阳性率分别为13.88%,13.14%,8.09%,13.64%和7.32%;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分别为38.5%,78.92%,57.73%和23.79%。结论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及不同性别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不同。可根据疾病类型、季节及性别选择过敏原筛查范围,做好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过敏性皮肤病致病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6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急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2007年5月我院采用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04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致病原因复杂,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为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病因,我们对246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研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至2016年9月门诊就诊的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患者2468例,其中女1397例(56.60%),男1071例(43.40%), 相似文献
12.
《皮肤病与性病》2019,(6)
目的分析2 46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2 46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过敏原检测结果。结果总IgE 2级者血清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总IgE 1级者,总IgE 3级者血清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总IgE 1级、2级者,差异显著(P 0.05)。1 123例血清sIgE阳性者中单纯吸入性过敏原阳性者602例,单纯食入性过敏原阳性者156例,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同时阳性者365例。其中吸入性过敏原前三位为户尘螨/粉尘满、霉菌混合物、猫毛皮屑,食入性过敏原前三位为牛奶、海鱼/海蟹、海虾。结论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主要致敏物为户尘螨/粉尘满、霉菌混合物、猫毛皮屑。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常见病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我科采用皮内试验和皮肤点刺法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生物共振系统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以往检测过敏原方法很多,但都有痛苦,尤其不适合儿童病人,而且以往过敏原检测手段只能检测不能快速脱敏.笔者应用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德国REGUMED公司生产)对68例小儿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生物共振系统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德国BICOM2000生物共振仪,对68例小儿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所用过敏原标本共490种。确定信息点,选择测试程序,逐一测定过敏原标本;将变应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回人体进行脱敏治疗结果:生物共振系统脱敏治疗的痊愈率为55.9%,总行效率为79.4%。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具有较高的疗效,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Dot-ELISA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对多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 ,了解过敏原对患者的致敏状况 ,并研究该试验的最适条件 ,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Dot-ELISA检测过敏原和抗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具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且具成本低 ,操作简便 ,观测结果直接等优点。为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物共振技术在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对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治疗仪自带过敏原物理信息960种,对92例患者逐一过敏原检测.其中11例同时做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结果 92例使用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均有阳闹天宫性结果 ,过敏原阳性共计361人次,食入物类过敏原阳性206人次,吸入物类过敏原阳性101人次,化学物质过敏原阳性45人次,其他过敏原阳性9人次.11例患者在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中,7例测出过敏原阳性共计39人次,食入物类过敏原阳性23人次,吸入物类过敏原阳性16人次.结论 利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能测出各种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致敏原,种类多、安全、无创、无不良反应,与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可以形成互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过敏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共振仪对过敏原进行检测及脱敏治疗。结果过敏原检测主要为螨虫、霉菌、海鲜类。特应性皮炎总有效率最高为84.0%,其次为荨麻疹63.4%。32例年龄18岁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3%,与年龄在(18~44)岁和≥45岁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尤其是低龄患者,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的作用,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德国Regumed公司生产的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于2005年1~10月对1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 E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比较31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观察组)与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总IgE检测情况以及特异性IgE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同过敏性皮肤病类型血清总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异性IgE阳性检出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湿疹血清总IgE水平最高,特异性IgE阳性检出率也最高,其他类型过敏性皮肤病随着血清总IgE水平下降特异性IgE阳性检出率也逐渐下降。结论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可作为诊断过敏性皮肤病和初步鉴别过敏性皮肤病类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