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对心血管系统中的不同细胞有多方面作用,本文综述其在心血管系统的细胞和病理生理效应。一、PAF诱导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释放 PAF在低浓度时即能促进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释放。1985年Emeis等报道,5nMPAF灌注大鼠后腿血管床可引起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至灌流液中,这一过程需要细胞外钙离子参予。大鼠静脉给予PAF0.5μg/kg亦引起t-PA释放,并在1分钟时达高峰,表明这一效应并不是由于PAF降低t-PA抑制物水平的结果。由此可见,PAF不仅是过去认为的血小板聚集的最有效的刺激  相似文献   

2.
百余种中草药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血小板的过度活化与血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反应等多种病理过程有关。在促进血小板活化的诸因素中,近年发现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作用最强者。因而,寻找特异而强效的PAF拮抗剂有可能对有关疾病的防治提供适宜的药物。本文观察了百余种中草药的不同提取物对PAF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介绍PAF及PAF受体拮抗剂的相关文献,将诸多PAF受体拮抗剂分为天然及合成2类,合成类再按结构分相关类别具体介绍。结果 PAF参与人体很多生理活动,异常途径生成的PAF会引起很多疾病的发生,归纳总结迄今为止研发的多种PAF受体拮抗剂。结论为PAF受体拮抗剂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Saun.  RN  岳步星 《世界临床药物》1989,10(1):15-17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为乙酰甘油醚磷酰胆碱(1-O-十六烷基/十八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酰胆碱)。特异性PAF拮抗剂有助于研究PAF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本文评论PAF拮抗剂的进展和讨论PAF的潜在作用。 PAF的药理学已证明PAF与血清病有关,它是炎症的自体有效递质,主要作用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刘宏  汤韧 《中国药师》2001,4(4):301-303
概述PAF、PAF与哮喘的关系及PAF拮抗剂的抗哮喘作用,归纳了近年来临床用于哮喘的PAF拮抗剂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家兔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并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酮,测定其对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并测定其对凝血酶的抑制率及PAF诱导聚集下的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F1α(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金雀异黄酮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金雀异黄酮与凝血酶有一定的亲和力,在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中,金雀异黄酮能明显降低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水平。结论金雀异黄酮能够明显抑制由凝血酶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与抑制凝血酶有一定关系外,可能与其通过调节PAF诱导聚集TXA2和PGI2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非 《齐鲁药事》2013,32(4):200-202
目的研究心脉康胶囊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法,检测不同条件下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 g.kg-1心脉康胶囊组能显著抑制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1 g.kg-1心脉康胶囊组能显著抑制ADP、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结论心脉康胶囊能抑制兔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构的研究已获得显著进展。本文介绍PAF 拮抗剂的研究现况及前景。PAF 拮抗剂的药物应用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PAF 急剧而大量生成可引致过敏性休克、内毒素休克、广泛炎症、变态反应、休克及缺血性障碍等,但发现PAF 拮抗剂对改善肾、心功能有效,因而可望作为药物而被应用。已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的PAF 拮抗剂药物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博  张永宏  周力 《贵州医药》2009,33(2):112-11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s,AP)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60只大鼠分假手术组(F组)、AP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ELISA法监测各组中不同时段(6、12、24h)血ET、PAF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组随时间、病变进展血ET、PAF水平逐渐升高,胰腺病理评分明显增高。结论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加重血ET水平逐渐升高,PAF水平早期明显增高,晚期下降。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约占所有心房颤动(AF)的50%,PAF作为一种过渡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血栓栓塞事件风险,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PAF不再被视为良性病变实体,早期发现或预测PAF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电生理、分子及形态学三方面阐述PAF的生物标记物,以期对PAF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产生于多种类型细胞的磷脂类物质,通过其特异性受体介导,诱发多种生物学效应。PAF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理状态下,PAF作为一种逆向信使,通过调控突触信号传递及可塑性,提高突触长时程增强的效能,促进学习记忆,因此模拟PAF作用或调控PAF产生及灭活可望成为促智药开发的新目标。但在病理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HIV相关性痴呆或脑缺血等)下,局部异常产生的PAF又可作为一种强效的炎症介质和神经毒素,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调控PAF的代谢及其效应(如阻断PAF受体)将成为干预阿尔茨海默病、HIV相关性痴呆以及脑缺血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F受体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F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 ,考察巨噬细胞表面PAF受体的特性。方法 以♂C5 7BL/ 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受体材料 ,[3 H] PAF为标记配基 ,非膜过滤法进行结合放射配基分离 ,液闪计数测定。结果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F受体结合符合简单单位点受体结合模型 ,Scatchard分析求出的PAF受体结合参数Bmax=10 0 2fmol·1× 10 6cells-1,KD=3 2nmol·L-1。 [3 H] PAF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F受体的结合呈现单一、饱和特点 ,并可被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BN5 2 0 2 1竞争性抑制。结论 利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贴壁特性 ,采用非滤过法处理细胞 ,能够在保持受体生理学活性的状态下 ,用于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褐藻多糖硫酸酯抗PAF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从褐藻多糖硫酸酯分离的各组分进行抗PAF作用测定和化学分析,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用碱提醇沉法获取褐藻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的不同组分。用兔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其抗PAF作用。用硫酸-咔唑法测定其葡萄糖醛酸含量,用氯化钡沉淀法测定其硫酸根含量,用硫酸-半胱氨酸法测定其岩藻糖含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均呈现出一定的抗PAF活性;各组分中岩藻糖含量变化不大,而SO4^2-和葡萄糖醛酸含量变化较大。葡萄糖醛酸含量愈低、硫酸根含量愈高,其抗PAF作用愈强。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各组分均有一定的抗PAF活性,其作用随葡萄糖醛酸含量降低、硫酸根含量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B(GB,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方法 将银杏内酯B加入抗凝全血中,阻断PAF对中性粒细胞活化;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活化下述各组的中性粒细胞,包括对照组、PAF组、PAF+GB组、ADP组和ADP+GB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整和素(CD11b)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PAF及ADP均可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银杏内酯B可明显抑制PAF及ADP诱导的CD11b的平均荧光浓度.结论 银杏内酯B可明显抑制PAF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生殖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独特的磷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炎症、休克、哮喘、溃疡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PAF还参与生殖生理过程,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简要概述。 1 生殖器官中PAF的生理性来源 1988年Kumar首先报道丁兔精液中含有PAF,浓度可达3.5×10~(-6)mol/10~6个精子,而精浆无PAF活性。Kuzan在1989年测得刚液化的人精液PAF浓度为0.5×10~(-6)mol/10~6个精子,经37℃、95%CO_2孵育24小时后,PAF浓度可升高50余倍。Muguruma等报道了豚鼠和大鼠雄性生殖器官中PAF总活性分布,结果以附睾及睾丸最高,附睾为精子成熟部位,此处高PAF活性可能与精子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早期诊断。方法 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对21例PAF患者窦律及房颤时LAD、LVEF、S-LAmax、V-LAmax、LAEF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及18例慢性房颤(CAF)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1)PAF患者窦律时左心房较正常人扩大,左心房功能降低,E/A比值降低且<1。(2)PAF发生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3)CAF比PAF患者,左心房进一步扩大,左心房功能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功能也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PA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改变。(2)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对预防和治疗均有指导作用。(3)动态心电图是临床筛选PAF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激活因子具有极强的致炎作用,内皮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受到各种刺激后均能产生PAF,PAF不但能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还能促进PMN释放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为进一步了解PAF对内皮细胞作用以及该作用同氧化的关系,我们研究PAF对内皮细胞粘附、通透性的促进作用,并观察了抗氧剂对PAF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灯盏花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RP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 肌动蛋白 (F actin)的影响和灯盏花素干预后的变化 ,F 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PAF浓度大于 0 1mg·L-1作用 4 8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 10mg·L-1PAF 12 0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 actin解聚 ,灯盏花素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①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 actin解聚密切相关。③灯盏花素可抑制PAF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和F actin下降 ,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激活因子在肺间质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谦  王今达 《天津医药》1997,25(11):697-700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在炎症应答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双层磷脂分子。动物气管内滴注PAF可出现类似于间质性肺病的症状,本文目的是简要综述PAF在这类疾病中的作用。 一、PAF的一般特点 1972年,Benveniste发现IgE致敏的家兔嗜碱粒细胞能释放一种磷脂类分子,因其具有强烈刺激血小板聚集能力,故被命名为血小板激活因子(PAF)。1979年至1980年,几个研究小组证实PAF的化学结构式为1-O-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PAF患者的资料,按年龄分为3组,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PAF的诱因以疲劳为主,随年龄增大,其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80岁以上患者PAF发作时45.59%无症状。结论对PAF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其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