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髋部骨折1266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对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8年-2012年1266例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好发季节、骨折类型、主要伴发病等的分布以及治疗方式、转归、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髋部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76.77±12.26岁,女性为78.83土10.20岁,显著高于男性的72.60土14.75岁,P〈0.001;全组老年人占89.42%,发病高峰年龄段为80~89岁,占42.1%,男女比例1:2.01。好发季节为冬季。老年患者的致伤原因以跌倒为主(91.08%)。1266例髋部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占48.34%,股骨粗隆间骨折占51.03%,股骨头骨折占0.63%。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均年龄为78.69土11.39岁,显着高于股骨颈骨折的74.77±12.83岁,P〈0.001。髋部骨折的基本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占86.02%;中青年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痊愈+好转)率为100%,老年组为98.76%,老年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24%(12/966)。老年组的住院天数(20.5±9.5)d较中青年组(16.9±7.7)d长。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人均费用:老年组为(5.16±1.82)万元,高于中青年组的(3.98±2.70)万元,从2008年(4.03±2.28万元)到2012年(5.51±1.90万元)逐年增高。结论髋部骨折是以老年人占绝大多数、以跌倒为主要致伤原因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虽然有较大风险,但仍是其主要有效治疗手段;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住院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北蔡镇老年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为本地区OP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Prodigy Advance 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261例60~79岁老年人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髋部BMD逐渐下降,而腰部从60~64岁组、65~69组、70~74岁BMD逐渐上升,而后下降。男性组与女性组O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OP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79岁老年人腰椎BMD对诊断OP贡献率为83%,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为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4岁组腰椎BMD与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69组岁腰椎BMD与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4岁和75~79岁组腰椎BMD与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BMD对诊断OP贡献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髋部BMD对诊断OP贡献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结论上海北蔡镇老年人群OP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70~79岁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最高,预防骨折的重点在老年妇女。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及时检查BMD,积极治疗OP,并注意防止跌倒导致的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活动对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月兰  张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114-1114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以女性为多。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质脆,很小的扭转外力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因长时间卧床等原因,易发生肺部感染。我科2006年1月到2008年10月,手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术后指导患者早期活动,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骨科住院治疗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60岁)107例,男12例,女95例,并对性别、骨折原因、骨折时间、骨折部位、药物治疗、运动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年内再骨折13例(12.2%);15年再骨折67例(62.6%);5年及以上再骨折27例(25.2%)。107例患者中脊柱骨折84例(78.5%),髋部骨折19例(17.8%),其他部位骨折4例(3.7%);遵医嘱药物治疗11例(10.3%);每周运动≥3次13例(12.1%)。结论 60岁以上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以椎体骨折为主,5年内再骨折发生率为74.8%,绝大部分患者未能遵医嘱药物治疗或适当运动,应加强防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及与骨密度下降的关系。方法 113例65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组)纳入本研究,男性67例,女性46例;同期非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 321例作为对照组,男性654例,女性667例。所有患者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全身身体组成成分(骨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标准:骨骼肌重量指数(SMI)(肢体骨骼肌重量/身高平方,kg/m2)低于同人种健康成年人1个标准差为1级肌肉减少症(class 1),低于2个标准差为2级肌肉减少症(class 2)。根据以上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肌量正常组:男性SMI7.01 kg/m2,女性SMI5.42 kg/m2;class 1组:男性SMI 6.09~7.01 kg/m2,女性SMI 4.80~5.42 kg/m2;class2组:男性SMI≤6.08 kg/m2,女性SMI≤4.79 kg/m2。分析不同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检出率。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性别类似年龄人群:骨折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62.6%)与对照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3.0%)与非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24例(52.1%),Class 1级者16例(34.7%),Class 2级者6例(13.0%);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9例(13.4%),Class 1级者16例(23.8%),Class 2级者42例(62.6%),骨骼肌重量指数与BMI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非骨折者,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于女性。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骨骼肌重量指数则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应关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及受伤原因的特点,提出预防受伤的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急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诊断、受伤时间、受伤月份、受伤外力、受伤地点、是否起夜上厕所时摔倒。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414例,年龄(80.7±7.7)岁,80~89岁人群占比最高为50.2%,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于粗隆间骨折,前者年龄小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受伤的患者明显多于夜间,且白天受伤患者的年龄小于夜间受伤者,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室内自伤为主要受伤特点,夜间起夜上厕所为夜间受伤主要原因,年龄越大,此特征越明显(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及受伤原因具有自身特点,针对其特点可以提出预防方案,从而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为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痛和脆性骨折,尤其以老年人髋部骨折常见。老年髋部骨折后死亡率上升,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只有约40%病人能完全恢复独立生活,多数继发对侧髋部骨折发生~([1])。韦永中等~([2])研究表明,初次髋部骨折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为21.21%。Stenvall等~([3-4])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抗骨质疏松综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骨密度 (BMD)值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 将 496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按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分组 ,选择性行骨密度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对临床髋部骨折患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骨折组的骨密度值均低于同性别正常人骨峰值的 2 5s;同性别、同年龄组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1) ;老年人髋部骨折主要集中在 6 0~ 79岁之间 ,占同期髋部骨折的 73 %。 结论 老年人骨量低于同性别骨峰值应视为髋部骨折的危险人群。骨量降低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前提条件 ,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或发生转子间骨折 ,主要决定于受伤时的暴力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区6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佛山市三水区210例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和居住在患者邻近社区性别、年龄相仿的210例非髋部骨折人群填写调查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常轻体力劳动、既往骨折史、饮酒、吸烟、糖尿病、骨质疏松为髋部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经常锻炼、食用奶制品、食用豆制品是髋部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的显著相关因素,对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防治骨质疏松和防止跌倒有助于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并分析石河子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概率值。方法选择60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4例,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出该患者未来10年主要部位(脊柱、前臂和肱骨近端)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髋部骨折(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的概率。结果石河子地区老年人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分别为:5.8±2.7和2.7±1.8;其中,不同年龄组老年人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整体比较,6个年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比较,女性均大于男性(P<0.05);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概率值比较,7074岁和8074岁和8084岁的女性大于男性(P<0.05);6084岁的女性大于男性(P<0.05);6064岁年龄组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558和0.645,P<0.01,两者存在着正相关,7064岁年龄组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558和0.645,P<0.01,两者存在着正相关,7074岁年龄组体质指数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385和-0.597,P<0.01,两者存在负相关。结论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能够有效地预测本地区老年人未来10年骨折发生的概率,石河子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风险概率值与国外老年人群相比,主要部位骨折的概率值和髋部骨折的概率值都偏低。风险因子个数与体质指数和骨折概率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2012年期间连续性收治的所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最低血红蛋白(Hb)〉80g/L的患者按照围术期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及未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12个月死亡率差异,分析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31例患者,706(75.8%)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输血组最低Hb浓度为(105.2±15.4)g/L,未输血组最低Hb浓度为(110.5±16.5)g/L。输血组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7.5%VS3.6%,P=0.037),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及低Hb浓度为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输血并非影响死亡的独立因素。结论高龄和低Hb浓度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围术期输血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R) )对男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698名无骨折史上海市男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父母脆性骨折史、口服激素史、类风湿关节炎史、饮酒史、吸烟史、合并其他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史,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总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R) )中国模式计算个体10年骨折发生概率,筛选达到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标准的个体.将受试者按年龄分为5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段10年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分析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0岁4组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将受试者按体重分为4组:消瘦组(体重指数,BMI<18.5 kg/m2),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骨量减少比例.结果 仅3名受试者达到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高危患者标准.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为0.53±0.4(0~4.0);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为1.62±0.76(0.4~5.4).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在40~69岁期间随年龄增长升高,其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及按体重分组组间骨量减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RAX(R)中国模式运算结果可能低估上海男性10年骨折发生概率,尤其是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FRAX(R)中国模式对男性骨折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及淋巴细胞总数(TLC)改变对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入院时检测ALB和TLC。临床随访指标包括患者住院时间、住院并发症、住院死亡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术后12个月死亡率。将所得资料行多因素统计分析,评价ALB和TLC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640例患者中低ALB患者283例(44.2%),低TLC患者435例(68%)。ALB和TLC均低于正常值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住院死亡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术后1年死亡率分别为4.2%、6.7%、16.7%,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LB及TLC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可预测术后不良临床结局, ALB及TLC可以作为患者营养不良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绝经后女性患者在就诊后10年期间的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就诊于华东医院的947例45 ~84岁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于基线水平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骨折史、慢性疾病史等,并用双能X射线(DXA)检测患者腰椎、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于2019年11月对患...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成都市髋部骨折发病率,并研究其发病特点及规律,作者采用专访和与信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东、西城区33所医院确诊的髋部骨折445例资料构成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成都市东、西城区1989年髋部骨折发病率至少为30.38/10万,男性发病率较高(30.54/10万),女性较低(30.22/10万)。骨折发病率随增龄而上升,尤其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发病率高达130.53/10万,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跌伤为主要伤因,自行车损伤也不可忽视。骨折发生月份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骨折部位以左股骨颈居多,男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部骨折之比值为1.36,女性为2.79,男、女骨折部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55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83.72±3.84)岁]血压控制的临床资料。结果选用1种降压药占32%,2种以上占68%;用CCB占52%、8受体阻滞剂占55.2%、利尿剂占19.2%、ACEI占24%、ARB占46.4%。血压由(175.64±19.31)/(99.13±13.11)mmHg,降至(125.15±14.55)/(73.70±8.83)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体位性低血压。结论老年人降压应个体化,平均血压降至125/74mmHg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术中对股骨头血供肉眼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9月,对96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60~85岁,作髋关节前方和外侧双切口,在直视下将骨折解剖复位,以空心螺钉内固定,同时利用克氏针在股骨头上复位时留下的钻孔,观察孔内的渗血情况,了解股骨头真实的血液供应.并随访治疗结果.结果 所观察到的股骨头渗血情况:65岁以下年龄组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受伤至手术时间2~7d组与7d以上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骨折类型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4).有或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使用髋关节前方和外侧双切口将骨折解剖复位,以三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术中对股骨头血供的直接肉眼观察有临床意义.观察结果支持对股骨颈骨折早期手术的观点,加深了骨折移位对股骨头血液供应影响程度的认识,有利于评估术后的预后.对65岁及以上的有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仍然可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两者之间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龄(≥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7年11月至2007年11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67例)治疗78例≥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术前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2周临床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83.7±3.59)岁,其中GardenⅢ型骨折42例、GardenⅣ型骨折36例。术前应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评价,80.8%为高危患者;采用统计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预测主要并发症发生32例,术后实际发生24例,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05),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疼痛缓解满意率为96.2%,76.9%的患者独立或辅助下自行室内活动。结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针对生理状况及手术操作的可改变指标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