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以提高患者临床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11月住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由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干预,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依从性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入院第1周,两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入院第1周,且试验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的肢体运动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组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腩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运用激励原理进行护理.采用Barthei指数分别对患者康复锻炼前和锻炼四周后的ADL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锻炼四周后实验组比对照组Barthei指数明显提高(P<0.01).结论 应用激励原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促使患者坚持锻炼,减轻残疾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1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整体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决策,探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常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1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检查和记录,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依据评估结果与康复治疗师、临床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讨护理计划,提出护理诊断,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并指导和监督实施。结果 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可在监视下独立完成体位转移,站立平衡达三级,生活上达到部分自理。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8):804-805
目的:探讨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2月—2020年6月间收入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卒中后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与常规组(6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组采取阶段目标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组康复锻炼总依从率96.66%优于常规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DL评分均减少,而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阶段目标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各60例。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前后,实验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41±1.58)、(24.78±3.27)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39±1.47)、(15.29±3.23)分;实验组ADL评分分别为(36.21±6.87)、(66.14±8.92)分;对照组ADL评分分别为(36.72±7.48)、(51.16±8.25)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受临床路径的理论启发,针对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早期康复程序制定路径化管理表,提高复杂拇指离断再植后的功能.方法 对30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的患者,实施手术医生、康复师、护士共同制定的早期康复程序的路径化管理表,从术后第一天开始介入功能锻炼,由患者及家属、康复师、护士共同参与,帮助患者早期按路径表进行术后功能锻炼.住院第1天~第15天给患者讲解,示范演示,出院后通过电话督促,手机短信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28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的患者,实施连续、系统的路径化康复锻炼,患者的再植指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2%.虎口开大度数均在80℃以上.结论 复杂性拇指离断再植后早期进行系统地康复锻炼及早期佩戴可调式支具,对拇指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减少患者的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对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的Fugl-Meyer、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并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能力,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HBO)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改善,康复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在社区康复训练护理,均出院6周后,比较两组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ADL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1.
安静  王毓  韩博 《黑龙江医学》2013,37(9):844-84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0例重伤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随意性的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的患者(在脑水肿期和病情稳定期)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针对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在康复护理1周后和2个月后这两个时间点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ADL评定和肌力的比较。结果康复护理1周后ADL评分及上、下肢肌力,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2个月后ADL评分以及上、下肢肌力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采用康复护理手段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偏瘫的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赏识教育引导功能锻炼模式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64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肢体功能锻炼,实验组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功能锻炼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在功能锻炼期间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功能锻炼配合依从性、ADL、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为84.40%,高于对照组的40.60%(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90%,高于对照组的59.40%(P<0.05)。结论 赏识教育引导功能锻炼模式可以使患肢疼痛的症状减轻,有效提高患儿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并使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进而提高患儿及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颖 《吉林医学》2011,32(27):5835-583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维持常规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和6个月后分别评分。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7例和对照组121例。实验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4周后实验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15.
陈敏 《黑龙江医学》2011,35(7):537-538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语言功能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及家庭康复护理.结果 经康复护理,患者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精神内科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实验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45.45%。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明显的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SDS评分为(59.27±2.9)、SAS评分为(56.37±2.3),实验组SDS评分为(44.64±1.3)、SAS评分为(43.29±1.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肢体恢复有重要的意义干预后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恢复率和患者的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个性化功能锻炼在微创全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干预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行个性化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以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1、3、5天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ADL评分(P < 0.05~P < 0.01),干预组出院日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但2组术后1个月ADL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住院时间和人均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个性化功能锻炼应用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能促进病人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骨科手术治疗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实施康复锻炼显著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效促进髋关节康复,且患者生活能力、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偏瘫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偏瘫并曾进行系统康复的患者128例,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同时系统进行接受现代康复及传统康复,实验组偏瘫康复患者除常规护理和指导外,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2组干预时间及强度均相同。开始康复及8周后由责任护士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I)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入院时2组QOL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第8周观察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偏瘫康复患者,在相同康复手段及条件下,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其中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未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3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3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不管是在肌力改善效果方面,还是在护理后FMA评分和ADL评分方面,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其肌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自理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