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程君 《北方药学》2021,18(2):91-92,9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复发型子痫前期(P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4例复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妊娠结局、复发率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0.85%),观察组(95.74%)治疗总有效率更高(χ2=5.044,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APTT、FIB和PT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TT、PT均升高,血小板计数和FIB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TT、PT均更高,血小板计数和FIB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9.79%),观察组(6.38%)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7.02%),观察组(2.13%)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复发型子痫前期,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妊娠结局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LT计数、PT、TT、APTT、FIB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治疗后,两组的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观察组的PT、TT、APTT较对照组延长,FIB及D-二聚体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为(327.4±78.2)ml,对照组为(274.6±86.7)ml,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洋 《中国实用医药》2014,(33):144-14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35例和B组35例,A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2周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凝血活酶时间(PT)均有所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轻度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PTT、TT、PT、FIB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更好的急性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APTT、TT、PT、FIB,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13.31±2.73)s、FIB(3.26±0.13)g/L、PLT(167.15±22.17)×109/L均优于对照组的(12.41±1.37)s、FIB(3.39±0.34)g/L、PLT(177.14±27.0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川芎嗪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PLT、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在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系统性回顾2014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确诊并收入院治疗的68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血液净化支持,对照组患者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实验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7天。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LT、PT、APTT、Fg等凝血指标与BUN、Scr、Tp P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等全部指标均较各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LT、PT、APTT、Fg等凝血指标与BUN、Scr、Tp P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技术无论使用或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均可以显著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剖宫产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及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40例剖宫产产后DVT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产妇的DVT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DVT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APTT、PT、D-D、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FIB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产妇的APTT、PT长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APTT、PT、D-D及对照组产妇的D-D、FIB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PT短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APT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后DVT高危产妇应用低分子肝素效果尤为显著,可有效预防DVT,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用于辅助治疗川崎病高凝状态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川崎病 高凝状态住院患儿共102例,按是否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在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 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前后监测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血沉(ESR)、血小板计数(PLT)、 红细胞压积(HCT)、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 出院后随访6个月,心脏彩超观察冠脉损害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 儿血管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 PLT、HCT、hs-CRP、ESR、FIB、D-二聚体均下降(P 均 <0.05),且观察组 PLT、hs-CRP、ESR、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 均<0.05)。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出血倾向情况,观察 组冠脉损害发生率16.36% ,低于对照组的 34.04% (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作为川崎病高凝状态患儿的辅助治疗,在降 低血小板、抗炎、改善高凝状态、减少冠脉损害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东菱迪芙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东菱迪芙、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60例)和对照组(不用东菱迪芙、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60例)。2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评定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东菱迪芙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肝素钙干预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四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前瞻性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儿61例,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肝素钙每次10~20 IU/kg,每6小时1次,皮下注射,连用3 d。观察两组凝血四项(TT、PT、APTT、FIB)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第1天,APTT、PT异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第2、3天,APTT、PT异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第1、2、3天,TT、FIB异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可减少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对改善严重脓毒症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频发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治疗前及治疗7和14 d的PT、APT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PLT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治疗组未见TIA复发及脑梗死发生,对照组TIA复发7例、脑梗死5例。治疗组治疗7、14 d的PT、APTT均长于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短暂性失语、瘫痪及感觉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皆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TIA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1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监测其伤后24h内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将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数据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以及中、轻型颅脑损伤组患者进行对比,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24h内体内血浆PT、APTT、TT、FIB和PLT分别为(16.565±3.563),(29.755±4.731),(18.009±0.627),(2.283±1.211),(142.900±30.675),其中PT、APTT、TT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和PLT均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P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V、FIB、PAR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及降低血液黏度,起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调节患者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2月至2008年4月就诊于我院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χ2=3.896,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T、APTT、BT及CT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栵死的(NSTEMI)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间NSTEMI患者11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心电图ST段改变,血PT、APTT和PLT变化,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能改善梗死血管畅通率,且有效降低血清心肌标记物,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共血液灌流148例次,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次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泵前滴注抗凝;B组50例次采用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C组48例次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中观察患者出血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 A、B、C三组治疗后PT[( 15.10±0.83 vs 12.91±0.82)、(15.13±0.82 vs 12.51±0.81)、(20.11±1.78 vs 12.41±0.80)]、APTT[( 48.15±4.40 vs 37.59±2.86)、(46.53±4.12 vs 36.96±2.34)、(78.35±8.10vs 34.58±2.26)]、TT[( 28.30±1.90 vs 13.08±0.58)、(26.78±1.76 vs 13.20±0.60)、(55.69±3.94 vs 13.06±0.54)]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PLT也减少[(138.12±30.50 vs 168.38±36.68)、(136.78±30.12 vs167.55±31.6)、(86.60±23.20vs164.55±32.10)](P<0.05);但C组比A、B组变化更大(P<0.05).C组出血发生率25%( 12/48),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Ⅰ、Ⅱ级凝血发生率32%( 16/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时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的机制。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1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过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后炎症因子IL-6、IL-8、TNF-α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凝血功能指标PT变化不明显,APTT、FIB、D-D显著降低,PLT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肝功能和相关生化指标(TB、DB、TBA)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对照组炎症因子(IL-6、IL-8、TNF-α)、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FIB、D-D显著降低(P<0.05),IL-10、PLT显著升高(P<0.05),PT、APT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的治疗能够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