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60、120 min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溶栓后60、120 min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AMI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静脉溶栓采用瑞替普酶,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冠状动脉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溶栓30 min、60 min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与对照组静脉溶栓60 min、120 min的再通率相似(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K及CK-MB峰值时间较对照组前移,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静脉溶栓后4周死亡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再通时间前移,安全可靠,是AMI静脉溶栓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链激酶150万U静脉泵入,观察组32例给予瑞替普酶18 mg+18 mg静脉推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胸痛消失时间、ST段恢复、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血清心肌酶峰值出现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高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r-PA)和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瑞替普酶组48例,尿激酶组50例,分别以瑞替普酶36mg、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比较两组的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以及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开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5.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5年以来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尿激酶治疗组40例,瑞替普酶治疗组38例,观察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r-PA组<6h组再通率88.9%,6~12h组再通率为72.7%;UK治疗组<6h组再通率为65.5%,6~12h组再通率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P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优于UK,而其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UK相当,且r-PA具有给药方便的优点,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辅治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通畅所需的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总血管开通率、<6h患者血管开通率、6~12h患者血管开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开通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辅治心肌梗死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在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开通时间方面均优于尿激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AMI患者予瑞替普酶静脉注射溶栓治疗,其他药物按常规使用。结果 26例患者溶栓2h临床再通24例,再通率92.3%,出血反应3例,无严重出血反应发生,死亡1例。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注射治疗AMI再通率高,能早期开通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06例AMI患者随机分两组,瑞替普酶组57例,先给普通肝素4000U静脉推注,之后给予瑞替普酶10U溶于10ml0.9%氯化钠溶液,5min静脉推注;尿激酶组49例,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ml0.9%氯化钠溶液,30min静脉滴注。两组均用皮下肝素,其余治疗也相同。溶栓后2h行冠脉造影,了解TIMI血流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总开通率、TIMI3级血流、开通时间分别为68.9%与56.3%;49.6%与38.7%;(0.83±0.54)h与(1.31±0.52)h(P<0.05)。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组分别为8.8%与8.2%。结论瑞替普酶治疗AMI血管开通率高,开通时间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国产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均符合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且有溶栓适应证,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65岁,中位年龄5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例,下壁3例,前间壁2例,前侧壁1例。溶栓时机均在发病6h内。1.2方法患者进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国产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符合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且有溶栓适应证,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65岁,中位年龄5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例,下壁3例,前间壁2例,前侧壁1例.溶栓时机均在发病6h内.  相似文献   

11.
胡秋玲  李晟琰  周殷  高振军 《中国药房》2014,(26):2446-244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用药情况将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尿激酶组47例与瑞替普酶组25例。入选患者明确诊断后常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瑞替普酶组静脉溶栓采用瑞替普酶治疗,18 mg(10 MU)分2次静脉注射,每次缓慢静脉注射2min以上,两次间隔30 min。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用药后12 h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q12h(连用,57 d)。两组患者均于溶栓后37 d)。两组患者均于溶栓后324 h内进行血管造影,必要时PCI治疗,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和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血、死亡发生率,以及冠脉造影及PCI后血管开通率和支架安置率。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2 h内胸痛消失或缓解者分别占80.00%、61.70%(P<0.05),溶栓后2 h内ST回落>50%的患者分别占92.00%、65.96%(P<0.05),酶峰[心肌酶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者分别占92.00%、53.19%(P<0.05),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分别为92.00%、68.09%(P<0.05),IRA完全开通率分别为52.00%、31.91%(P<0.05)。瑞替普酶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6.00%、4.00%、4.00%、0,均低于尿激酶组(分别为51.06%、12.77%、10.64%、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支架安置率(36.00%)明显低于尿激酶组(53.19%)(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血管开通率高,时间短,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血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佩  黎宝妹  陈运辉 《中国药房》2010,(24):2237-2239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8月我院102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组52例,单用瑞替普酶组50例,比较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7、14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数值,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NIHSS分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10MU联合低分子肝素钠5000U·12h-1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瑞替普酶更有效、安全,并不增加患者(包括老年人)关键部位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0年度的80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并且将这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是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以6h为界限,然后对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冠状动脉再通率75.00%;轻度出血发生率12.50%,病死率17.50%,主要的死因有两方面一是心脏泵出现了衰竭和和心脏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时间<6h一组其冠状动脉再通率、轻度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5.01%、11.00%、8.02%;时间为6h和12h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发生轻度出血的概率和病死率分别是54.00%、14.98%、31.00%;对比分析两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发现结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0.101和<0.105)。对比分析轻度出血发生率发现结果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可以得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是可行的,它能够使AMI的救治疗效显著提高,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者100例,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为51例和49例。治疗组采用尿激酶150万 U静脉滴注,30min滴完,同时给与肝素抗凝治疗。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溶栓治疗组为6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2%;4周病死率治疗组为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结论 对适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至2011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按照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3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将可能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吸烟史、心力衰竭、前壁心梗、年龄和胸痛至溶栓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3、5.98、6.22、8.25和8.44,且随着OR值的增大,危险相关性随之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应针对性预防,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 r-PA)与阿昔单抗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小板活化及止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38例A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剂量r-PA+阿昔单抗组(联合治疗组,n=20)、全剂量r-PA组(r-PA治疗组,n=18),对比观察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及可溶性血小板选择细胞的相互作用和活化标记的膜黏附分子( CD41、CD42b、CD40、CD40L)水平。另选取2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48 h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低于r-PA治疗组(P<0.05);治疗3 h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CD41和CD42b阳性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百分比、CD40阳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D40L阳性单核细胞百分比均较r-PA治疗组显著减少( P<0.01,P<0.05)。结论:半剂量r-PA与阿昔单抗联合溶栓治疗AMI,有利于血小板活化,与r-PA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可显著减少血小板-单核细胞及部分血小板-粒细胞聚集,有助于减少单核细胞活化状态,对单核细胞-内皮黏附有积极作用,还可减少急性局部炎性过程以及降低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与内皮下膜的黏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 116例,配对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尿激酶前10~30 min加用磷酸肌酸钠,先静脉推注3 g作为起始剂量,2 h后静脉滴注6 g(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30 ml中,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控制在1 h内滴注完毕,第2~7日,视患者情况,每日静脉滴注6 g,速度同前,连用4 d.若患者情况危急或效果不理想,可以增加剂量至10 g.7 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与对照组相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具有抗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接受常规治疗(152例),溶栓治疗(246例),急诊PCI(378例)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管再通率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溶栓和急诊PCI组(P<0.05),而急诊PCI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组(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急诊PCI组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再梗死发生率急诊PCI组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急诊PCI后,中度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30d病死率都显著降低(P<0.05)。皮肤黏膜出血和消化道出血溶栓治疗组显著高于急诊PCI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严重颅内出血溶栓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和急诊PCI组(P<0.05)。结论 AMI行急诊PCI治疗优于溶栓和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郑爱强 《中国药房》2011,(20):1891-189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60例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高于观察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