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肠风"、"滞下"、"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对于该病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多.我们收集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接诊的91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患者,对其内镜分型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逸  陈亮 《国医论坛》2021,36(1):70-71
便秘型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便秘""大便难"等范畴,病位在肠,以肝郁脾虚为本,肠络瘀滞为标,治宜调和肝脾、通调三焦、导滞和络.在临床治疗中灵活运用对药,白术、枳实健脾消痞以通下;芍药、甘草酸甘缓急而通利;苍术、玄参健脾燥湿而润肠;威灵仙、路路通化瘀散结以通便;旋覆花、枇杷叶和蜜紫菀宣发肺气通大肠.对药在便秘型溃疡性结肠...  相似文献   

3.
总结顾庆华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顾庆华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脉络瘀滞,治疗以疏肝和脾、导滞和络为主,结合兼证及内镜下情况加减用药,疗效显著,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屠明华 《四川中医》2020,38(8):33-3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痞满"、"腹痛"、"滞下"、"肠癖"等范畴。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有一定癌变几率。中医认为其主要病因在于感受外邪致脾胃虚弱,可分为湿热内蕴证、寒湿凝滞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阴血亏虚证、食滞胃肠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从《伤寒论》辨证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导师顾庆华教授为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市名中医,师从孟河传人、全国名老中医绍荣世主任医师,善于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胃病,尤其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军雄 《中医研究》2010,23(10):9-1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难治病,为深入挖掘和探讨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与治法,不断提高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水平,较系统地分析整理了中医的有关论述,认为本病应属于中医学"肠澼"范畴,其发病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湿聚瘀阻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部病理变化的又一关键环节,说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在于整体调理,兼顾局部治疗。从而为进一步开展中医学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福仁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是浙江省名老中医.长期从事消化系统及中医肾病等疾病的诊治与研究,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等疾病.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应用自拟溃结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经验总结如下. 1 一方统证,随证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王师自拟"溃结方",以健脾温中清肠、和血行气化滞为基本方法,临床中随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IL-23/IL-17在脾虚湿热型和非脾虚湿热型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用ELLSA法检测30例脾热湿热型、30例非脾虚湿热型患者、20例健康人IL-23及IL-17水平,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脾虚湿热证型评分,分析IL-23及IL-17与脾虚湿热证的相关性。结果:脾虚湿热型和非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IL-23、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热型和非脾虚湿热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7、1L-23组间水平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3、IL-17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虚湿热证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83-85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形式,当归属于祖国医学中"休息痢""肠澼""大瘕泄""久泻""久痢"等病证范畴。吾师魏玮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了和脾肾阳虚有关,还与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滞、郁、瘀、虚"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兼见肺气不足的表现。魏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治疗本病当补益肺气,兼顾脾肾,同时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从肺治肠,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14-117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Uolitis,UC)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番泻叶浸剂加直肠注入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药或者灌胃给药加直肠给药,观察其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陆续出现脾虚症状并有大鼠死亡;模型组结肠重量及体重结肠比显著升高,大鼠溃疡数增加,大鼠粪便异常的动物数显著增加,肠黏膜可见溃疡,可见"陷窝脓肿"、"陷窝溃疡"形成,炎症程度较重,可见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给药组给药后,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各给药组体重在给药10天及15天后,较造模组增长明显加快,肠腑康胶囊口服+直肠组结肠重量及体重结肠比显著降低;肠腑康胶囊分别提取组体重结肠比显著降低;肠腑康胶囊灌胃+直肠给药组和分别提取灌胃组肠内溃疡个数明显减少;肠腑康胶囊灌胃+直肠给药组和肠腑康胶囊分别提取灌胃组大鼠粪便异常的动物数显著减少。病理组织学检查:口服+直肠组、分别提取组、混合提取组、补脾益肠丸组可显著提高溃疡愈合评分,提示本品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肠腑康胶囊给药途径口服+直肠组的作用优于其他两个给药途径和提取方法。结论:肠腑康胶囊(4.8g/kg)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同给药途径和提取方法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不同,其中口服+直肠明显优于其他2个给药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医》2020,(12)
正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邵荣世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从全国孟河派名医张泽生,深得其传,从事脾胃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各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数据分析,探索总结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方药组方的常用有效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对检索、筛选所得文献进行整理,获得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治疗的处方,最终纳入143味中药,1400药次,对单味药的频数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用药以苦、甘、辛味,入脾胃经和补气类的药物为主;核心药物为白术、甘草、黄连、茯苓、白芍、木香、党参、黄芪、当归、薏苡仁和陈皮.结论:通过用药频数分析可知,本病以脾虚、湿盛为主要病机,治疗着重健脾温中、清热燥湿.  相似文献   

13.
奏永河  赵富元 《光明中医》2012,27(4):787-788
我们从事中医肛肠科工作三十余年,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或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审症求因,辨证论治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以慢性复发性的发作规律,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的病势转变及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的证候学特点与《内经》中的肠澼、《金匮要略》中的下利、《诸病源候论》中的休息痢、《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滞下等中医古典医籍中记载的疾病相类似.本病的脏腑定位"标在大肠,本在脾肾,并与肝肺相关."本病定性,初期以实为主,病程日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属实者多责之肝郁气滞血瘀、湿热积聚;属虚者,责之气虚、阳虚、脾虚、肾虚.  相似文献   

14.
顾庆华教授认为脾虚夹滞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健脾祛滞为其治疗大法,并根据患者所处病情阶段不同,分期而治。活动期以祛滞为主,兼以健脾;缓解期以健脾为主,兼以祛滞,并随症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5.
顾庆华教授认为脾虚夹滞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健脾祛滞为其治疗大法,并根据患者所处病情阶段不同,分期而治。活动期以祛滞为主,兼以健脾;缓解期以健脾为主,兼以祛滞,并随症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常见,且较难治疗。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微血栓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原因[1]。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肠辟""痢疾""久泻"范畴,多为脾虚肝郁所致,本文观察了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完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9.
正文: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邵荣世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从全国孟河派名医张泽生,深得其传,从事脾胃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各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肠风”、“滞下”、“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对于该病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多。我们收集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接诊的91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患者,对其内镜分型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