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回顾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自身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未正规抗结核治疗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对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自身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结论:加强营养、术后正规化疗、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对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对145例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年龄、性别、自身营养状况、病灶范围、化疗、手术、内固定使用情况及HIV感染情况等13个可能的因素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和风险度。[结果]全组共有21例复发,总的累计复发率为14.48%。病灶累及范围广、不规范化疗、术中病灶清楚不彻底、术后是否使用内固定以及自身营养不良等5个因素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病变部位清除彻底、严格制动、加强营养、规范化疗是预防和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周春林 《当代医学》2013,(28):54-55
目的探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脊柱结核手术并具有危险因素的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手术并排除了危险因素的1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试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1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切口窦道形成1例,远期脊柱结核复发1例;对照组10例均手术成功,切口愈合顺利,长期复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在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前抗结核效果不佳、术后抗结核不规范、病灶清除不彻底、营养状态差等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防止脊柱结核手术后的复发,应当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术前需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控制血沉等,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及植骨融合等,术后需继续长时间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只有排除这些危险因素,才能够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彻底治愈脊柱结核,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因素的作用强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因素的作用强度.方法 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脊柱结核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进行1~3年随访的患者486例,按照时间分为2组:第1组,1998-2002年收治患者,共129例,34例复发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95例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第2组,2003-2007年收治患者,共357例,27例复发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330例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是否彻底、术前术后是否正规用药、术后患者是否能严格制动,对比分析导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各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 第1组,术后患者是否能严格制动为作用强度最大的影响因素.而对于第2组,术前术后是否正规用药为作用强度最大的影响因素.结论 目前在遵循现有的脊柱结核基本治疗原则上,应该加强患者药物治疗,才能更有效的控制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9月经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407例进行随访。其中复发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0~78.0岁,平均36.6岁。未复发患者365例,男201例,女164例;年龄5.O~69.0岁,平均38.8岁。通过对术后复发的42例与同期未复发的36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做对比,并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ogistic进入法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导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入融合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术前抗结核时间)、病灶清除彻底程度、术后抗结核治疗规范程度、术后制动时间、耐药情况、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结核、不利条件(包括女性生育期、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人、贫血或营养不良)7个因素与脊柱结核病廿崎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抗结核规范治疗、术后手术部位严格制动足够时间、应用敏感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性脊柱结核、加强其他部位结核的治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短期内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患者术后怀孕、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可以减少脊柱结核病灶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韩生寿  谢守宁 《重庆医学》2015,(14):1908-1910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46例术后出现复发(观察组),369例术后治愈(对照组)。统计两组受试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等情况。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与老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收集我院20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所收治因术后复发需再次手术的27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综合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因素包括:基层医院对结核病认识不足,术前抗结核治疗欠规范;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平卧位;多耐药或耐多药结核株;脊柱稳定性不足;病灶清除不彻底;手术时机选择欠佳等。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成功关键,术前规范、合理抗结核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彻底清除病灶;术后保持脊柱稳定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王洪宁 《湖南医学》2014,(10):2057-2059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Senile spinal tuberculosis ,SST )病灶清除与植骨融合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003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SST患者407例,根据随访结果显示资料按脊柱结核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2例和未复发组365例。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在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病灶清除度,其他因素,其他结核灶,制动时长,耐药情况,以及术后规范性治疗等方面数据比较,复发组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此七大类因素与SST于术后复发呈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病灶清除度,其他因素,其他结核灶,制动时长,耐药情况以及术后规范性治疗是影响SST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诸因素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以减少SST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结核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复发患者均出现局部疼痛加重,血沉增高(32~132mm/h),10例合并窦道感染。CT显示13例病灶局部清除不彻底,6例出现新病灶。21例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规范。4例行保守治疗,经瘘管清创换药+调整抗结核治疗后治愈;19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及重新植骨,其中18例术后一期获得治愈,术后放置病灶引流管延长至3~14d。2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者,术后绝对卧床6~8个月治愈;2例耐药患者术后1个月瘘管形成,经局部换药及调整结核药物治疗2年后痊愈。结论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结核复发是严重的并发症,严格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防止脊柱结核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绍红 《吉林医学》2011,(18):3750-375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据结核的损坏程度及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采取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36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的基础上加内固定术30例,观察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优58例(72.5%),良14例(17.5%),差8例(10%)。术后切口一期愈合72例,二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3年,平均20个月,其中78例优良,未复发;8例(10%)窦道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疗效确切、病变组织清除彻底、脊柱生理及稳定性好、结核不易复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改善系统治疗效果,改进脊柱结核手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21例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21例复发的病例中9例术前未经严格抗痨治疗,5例药物治疗不规范,4例为耐药结核菌感染,2例植骨患者未遵医嘱严格卧床,过早下地活动。结论:术前规则抗痨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规范用药,严格卧床3~6个月,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可大大减少脊柱结核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陈东 《吉林医学》2008,29(24):2317-231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997年-2005年间收治的47例脊柱结核手术失败的病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化疗及耐药菌株的产生、病灶清除不彻底、减压不充分、手术时机选择不当、脊柱稳定性差。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化疗,手术时机的选择,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1月—2009年6月期间采用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45例,病变于颈椎5例,胸椎5例,胸腰椎19例,腰椎15例,腰骶椎1例,术前后凸成角10°~72°,平均31°,均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优良率为90.5%,植骨融合率为95.6%,平均纠正后凸角度15.3°,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结核应用彻底病灶清除术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选择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患者,对照组选择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脊柱畸形矫正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间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可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恢复患者的正常神经和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痊愈并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分析患者在行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影响因素以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脊柱结核术的80例术后复治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将术后复治的患者作为A组(n=80),术后未复治患者作为B组(n=100)。将两组的一般资料、病灶清除情况、耐药结核、术后化疗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平均后凸角度小于治疗前(P0.05);29例患者经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后均发现耐药性较高。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复治主要受到耐药性较高、病灶未彻底清除、术后化疗不正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相对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手术成功,应坚持彻底清除病灶、术后灌洗引流、加强个体化化疗等。  相似文献   

16.
顾晓峰  程力  周一逸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1):2898-2901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间5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TRSH固定,男29例,女26例,年龄20~77岁,平均39岁.病变节段胸椎30例,腰椎27例.胸腰联合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角(40±3)°,10例伴有不完全截瘫.Frank A级1例,B级7例,C级17例.所有患者术前4-8周的正规的抗结核治疗.结果 术后55例均获得随诊,术后随访0.5~9年,平均2年,术后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窦道,扩创后愈合.并发急性肺不张1例,经对症处理愈合.结论 经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以很好地清除病灶,脊髓及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稳定,矫正畸形,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意义及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2006期间收治的12例多节段腰椎结核患者,并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钛网无松动、移位和塌陷,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5°。2年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脊柱畸形矫正情况满意。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术式有术野显露清楚、病灶清除更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植骨融合率和结核治愈率高等特点,是目前外科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病灶处置管局部加强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16例连续病例资料,病例均为经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该组病例我们结合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24个月的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收集术前及术后 1、3、6、9 、12和 24 个月门诊随访数据评估结核治疗情况及功能改善状况。采用体格检查 、 X线、CT 和 MRI 检查,以及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评估结核治疗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 分级进行评定;功能改善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至少24个月的随访(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交叉感染等并发症病例出现。至末次随访时, 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均达到临床治愈。患者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蒋电明  刘列华  周强 《西部医学》2020,32(8):1098-1103,1109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具有悠久的历史。1934年,日本Ito通过直接切开进入病变椎体清除病灶治疗脊柱结核,其疗效并不理想。1948~1951年,抗结核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随后出现了“香港术式”和方先之先生的“病灶清除疗法”。2000年后,彻底病灶清除术以及微创理念用于脊柱结核的病灶清除。近年脊柱内镜、经通道手术也相继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本文就不同时期的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本组45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术前正规化疗2周,血沉下降至40mm/h,行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侧方安装内固定系统,术后抗痨1.5年。结果 45例患者均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4年,本组病例中出现大血管破裂1例,术后出现食道瘘1例,复发1例,无钉棒断裂、松动。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