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327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对不良事件原因的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追究不良事件的成因并加强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的113起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当事人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法律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服务态度差、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 护理管理者针对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规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儿科专科医院上报的91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订防范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某院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发生的时间、事件分级、事件责任人、护士的工作年限、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坠床、给药错误、其他(病历记录错误、体重测量错误、忘松止血带等)、压伤、管路滑脱、医嘱相关、跌倒为不良事件的主要类型,04:00~07:59、08:00~11:59、16:00~19:59为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不良事件级别以玉级为主,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为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工作年限以1~5年、10年以上护士为主,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以>1~6岁、6岁以上患儿为主。结论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原因制订防范措施,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漏执行医嘱;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1周之内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1d之内,A班和N班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医院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防范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第1季度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月份、次数和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嘱执行不规范发生率最高为31.82%,输液不规范为22.73%,患者安全护理不规范为20.46%。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对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方法:针对2012年护理系统上报的8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两位均是患者人身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护士执行力差,评估不足、健康宣教不到位;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不够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针对各种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针对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重点环节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对笔者所在科2007-2011年发生56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发生率、原因等分析。结果:妇产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易发因素主要存在于违规操作占33.93%、评估不足占17.86%、能力不足占14.29%、沟通不良占10.71%等方面。结论: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数量多,护理人员涉及面广,通过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深入分析,以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240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分级、发生原因、责任护理人员的职称以及工作年限的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以一般差错为主;沟通不畅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约占50.4%;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员,约占84.2%;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约占70.9%。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完善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等,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外科临床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回顾我院外科2009~2011年上报的32起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类、时间特点以及与护理人员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1)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2)类种以管路滑脱为主.3)急诊时间为发生的高峰时段.4)以低年资的护士为主.结论 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其工作性质及特点有关,通过加强对护理工作支持、患者及家属的参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合理排班,能有效的降低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195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和不同职称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52例,占26.7%;遗漏各种治疗、检查、护理30例,占15.4%;发生院内压疮23例,占11.8%;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白班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护士年限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系;护士职称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系。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加强重点人群监控,严格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加强年轻护士的专业培训,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2010年1-12月发生的43起护理不良事件运用SHEL模式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分析2011年112月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与软件部分(S)即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的88%,与硬件部分(H)即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有关的占60%,与临床环境(E)有关的占42%,与当事人及相关人(L)有关的占74%,2011年1-12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4起,比2010年发生率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P<0.01)。结论:运用SHEL模式分析及防范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有积极意义,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小儿外科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提高小儿输液的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发生的12例小儿外科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一定的防范措施。结果所有的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多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全面、专业素质不够高。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主要为实习期的学生以及新入院的护士,而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多为白天的就诊高峰期以及夜间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诱发因素、易发时间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采用SHEL模式进行分析,并于次年重点对提高人员素质及技能培训加大投入,定期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同时不断完善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并对护理不良事件好发时间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全年上报护理不良事件30例,因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及能力因素导致护理不良事件者明显减少;工作场所、临床环境和其他因素为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差错发生时间以6月~11月相对较高,9月份最高。结论要彻底杜绝临床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除注重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外,还应从管理者及他人因素中进行分析,发现管理环节中的缺陷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临床工作环境等加以改进,才能真正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以下半年发生率最高,应重点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4.
王仁媛  李秋兰 《海南医学》2013,24(18):2793-2795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2010年在全年住院患者1 510例中发生的医嘱执行错误、用药错误、标本采集错误、患者跌倒等四类护理不良事件各165次、48次、5次、5次(共223次),经过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后,2011年在全年住院患者1 827例中发生的医嘱执行错误、用药错误、标本采集错误、患者跌倒四类护理不良事件各94次、21次、2次、0次(共117次),减少了47.53%。结论加大护理核心制度培训力度,提高护士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真正落实医嘱查对制度,加强关键环节管理与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精神病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17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工作年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暴力行为、跌倒、肌注部位硬结、坠床、药物外渗、执行医嘱错误及口服给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中,护理人员因素占72.35%。结论: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上报制度,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雪芹 《当代医学》2011,17(15):113-113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0年4月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的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安全事件产生的因素,并提出防范安全事件发生的措施。结果 2007年4月~2010年4月,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共发生不安全事件20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精神病患者所致安全事故9起,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安全事件5起,由于病房设施不当发生安全事故4起,由于护理护士本身的原因造成不安全事件2起。结论根据不安全事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是减少精神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共发生82起护理风险事件,其中操作失误28起,意外事件12起,职业损害18起,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过大11起,用药错误10起,其他原因3起.结论:导致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较多,而全面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不断推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风险意识则是减少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某三级综合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非处罚性自愿上报系统上报的24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医嘱错误、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能力不足.低年资护理人员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要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降低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今后仍需管理者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院近2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原因、发生的科室分布、人员构成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了针对性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未遵守制度及工作流程、沟通不到位、护士能力不足、班次安排不合理等。不同资质的护士、不同科室及不同工作时间段发生率有很大差异。结论针对原因及发生事件的主体,采取对策,从管理入手,完善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强培训,重视薄弱环节的管理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邱劲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706-1708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27例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护士专业水平欠佳、产妇及家属沟能不良、宣教不到位等,所占比例分别为37.04%,33.33%,29.63%;护士工作年限、工作时间段等不同因素引发不良事件的概率较大.结论 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制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针对原因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落实防范对策,可减少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