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肺功能损害的模式,探讨其肺功能与肋椎关节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截骨矫形术治疗45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41例,女4例,年龄22~60岁,平均34.6岁;病程3~37年,平均13.5年。后凸Cobb角55°~120°,平均83.5°。患者术前均行肺功能检测;根据患者术前CT评估其肋椎关节损害程度,并分为0、1、2、3、4共5级,对存在肺功能障碍伴肋椎关节损害的患者根据关节损害程度分组,1、2级为A组,3、4级为B组,对两组间肺功能参数进行比较;并对肋椎关节损害程度与术前Cobb角、年龄、病程和肺功能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例肺功能正常;38例(84.4%)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其中轻度13例,中度22例,重度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3例,阻塞性2例,混合性13例。41例(91.1%)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肋椎关节损害,其中1级7例,2级13例,3级18例,4级3例。B组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及30倍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30)等肺功能参数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肋椎关节损害程度与后凸Cobb角呈正相关(r=0.43,P=0.024),而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0.08,0.44,P>0.05);VC、FVC及FEV1*30等参数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均与肋椎关节损害程度有负相关性(r=-0.49,-0.35,-0.39,P<0.05)。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肺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损害程度以中度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损害类型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肋椎关节损害是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肺功能损害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采用蛋壳技术经椎弓根行单节段三柱闭合截骨矫治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外科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2006年5月利用可调式弓形脊柱手术托架辅助术中调节体位、采用蛋壳技术,行腰后路经k或L3椎弓根单节段三柱闭合截骨,并辅以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矫治强直洼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38例,观察术后症状缓解、后凸畸形矫治、骨性融合及脊柱椎节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18-64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局部疼痛、不能平卧、俯视等症状术后明显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腰椎前凸恢复,矫形椎截骨面闭合良好,达骨性愈合。术后后凸成角12.1°-35.2°,平均26.5±8.3°(后凸矫正31.2°±8.5°),随访后矫正度丢失2.3°±3.80°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利用蛋壳技术经椎弓根行单节段三柱闭合截骨并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后期造成的特征性畸形主要发生在矢状面上,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少或胸椎后凸增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主要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外观失美,因此没有绝对的后凸畸形角作为手术指征,只要病人存在不能接受的背部外观、不能满意平视和生活质量降低或自信心严重受损就可考虑行截骨矫正术。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1例AS患者,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40.6岁。所有患者均填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巴氏AS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巴氏AS计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rology index,BASMI)、巴氏AS总体评分(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global score,BAS-G)、巴氏AS放射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adiology index,BASRI)及SF-36量表;同时记录其发病年龄、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亚型(HLA-B27);在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病程、ESR、CRP、HLA-B27阳性率、TK、GK、LL、SVA、PI、PT、SS、ODI、BASDAI、BASFI、BASMI、BAS-G、BASRI及SF-36量表各维度之间的差异。结果:男女比例为1.6∶1。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发病年龄较晚、病程较短、ESR和CRP水平较高及HLA-B27阳性率较低(P<0.05)。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表现出较高的ODI、BASDAI、BASRI评分及较低的BASMI评分(P<0.05),两组BASFI及BAS-G无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中,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表现出较大的GK、SVA(P<0.05),两组TK、LL、PI、PT及S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F-36量表各维度中,女性组情感职能得分、精神健康得分低于男性组,而生理功能得分、社会功能得分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及活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行手术治疗的A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与男性AS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病情较重,且发病年龄较晚,病程较短。此外,男性AS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受到明显的限制,而女性AS患者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受到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例,女4例;年龄20~59岁(38.2±10.5岁)。顶椎分布于T9~L1之间。9例合并假关节,其中5例位于顶椎远端者伴神经功能损害,4例位于顶椎者不伴神经功能损害。2例术前已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37例术前伴一侧或双侧髋关节功能障碍,巴氏AS放射指数(BASRI)左侧为2.56±0.77分,右侧为2.42±0.65分,其中24例患者单侧或双侧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BASRI≥3分)。22例术前腰椎前凸不足,1例腰椎后凸。腰背痛VAS评分4.83±2.03。记录患者的截骨节段和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is,LL)、固定节段后凸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和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矫形手术,截骨节段:T12 2例,L1 8例,L2 16例,L3 12例,L5 1例。1例术中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不良置钉;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术后脑脊液漏;无术中大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后凸畸形及平视功能得到改善,腰背痛症状缓解。随访14~144个月(40.26±28.52个月),2例内固定断裂,其中1例行翻修术,3个月随访内固定在位,融合良好;1例无症状,固定区域稳定,未处理。所有患者术后无假关节形成。术前GK、LL、SVA、CBVA分别为69.47°±14.37°、19.32°±19.19°、120.77±48.34mm、23.00°±17.08°,术后分别为28.76°±12.83°、51.62°±16.08°、26.56±41.12mm、4.19°±6.5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53°±13.95°、49.32°±16.64°、32.56±35.14mm、4.78°±6.22°,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FS平均为22.77°±10.86°,末次随访时为24.29°±10.99°,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82±1.64,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于顶椎远端行PSO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矢状面平衡,对以矫正SVA为主要目的、术前顶椎区假关节不伴有神经损害、顶椎远端假关节伴有神经损害、术前髋关节功能受限、顶椎位置位于胸腰段以上、腰椎前凸不足或后凸且顶椎位置位于胸腰交界处的患者,于顶椎远端截骨可以取得满意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38.3±8.8岁(22~54岁)。收集性别、年龄及顶椎位置等基线资料。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获取仰卧位与侧卧位MRI并测量以下参数:(1)主动脉-椎体角度(θ);(2)主动脉-椎体距离(d1);(3)主动脉外壁-椎体前缘间隙(d2)。为探究左、右侧卧位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根据侧卧位拍摄MRI的方向分为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两组以比较两组患者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时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根据AS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后凸畸形组(GK≤70°)及高后凸畸形组(GK>70°)以探究AS患者后凸畸形程度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并通过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2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51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中,筛选出资料完整的患者38例,其中男36例,女2例;年龄17~53岁,平均32.6岁;病程3~37年,平均10.1年.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全脊柱后凸最大Cobb角(global kyphosis,GK)、颈椎病变评分(mSASSS)、颈椎曲度、C2~C7矢状面平衡(SVA)、AS疾病活动性量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activity index,BASDAI)、AS功能量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根据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测量结果分组:A组,CROM>40°;B组,CROM<20°.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异性.对于有差异的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其与CROM之间的相关性,寻找CROM的高危因素.结果:A组16例,CROM为41°~92°,平均65.8°±14.3°;B组17例,CROM为1°~19°,平均9.2°±6.6°.两组病程、BASFI、GK、mSASSS、颈椎曲度及C2~C7 SVA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龄、ODI、BASDAI、ESR、CRP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颈椎mSASSS、颈椎曲度、C2~C7 SVA及BASFI与CROM均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24、-0.895、0.494、-0.813、-0.501,P<0.05),GK与CROM无显著相关性(r=-0.275,P=0.122).结论:较长病程和颈椎结构性损害是AS颈椎活动受限的主要相关因素,AS颈椎活动受限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腹部变化及消化功能的改变。方法:2009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截骨矫形术的AS后凸畸形患者53例,其中男48例,女5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截骨节段为L1~L3。在术前及术后18个月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K),在全脊柱三维CT重建图像上测量正中矢状面腹部面积(AMSPA)、正中矢状面剑突到脊柱前缘的最短距离(MD)及肝门、两侧肾门、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记录术前、术后18个月体重、ODI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RS-22)量表评分。术后18个月对患者消化功能进行评估,食量增加不明显为A组,食量明显增加为B组;大便频率无明显改变(3~4天1次)为1组,大便频率改善明显(1~2天1次)为2组。结果:术后18个月53例患者ODI及SRS-22量表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GK较术前明显变小(P0.05),MD、AMSPA和体重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肝门、脾门、左侧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右侧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29例患者大便频率较术前有所增加,24例改善不明显;33例食量较术前明显增加,20例食量增加不明显。术后18个月1组与2组患者的年龄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的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1组GK明显大于2组(P0.05),A组GK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对AS后凸畸形患者,通过截骨矫形手术可以缓解脊柱屈曲对脏器的挤压、改善受挤压脏器的位置;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14-2218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行KP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共纳入6例,平均年龄67.50岁。均为单椎骨折。患者术前平均明显疼痛时间17.35 d。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伤椎椎体后凸角、前缘相对高度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2±3.8)个月。VAS评分:术前为(7.1±0.9)分,术后为(2.1±0.1)分,末次随访为(2.2±0.8)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术前69.1±5.3,术后26.3±2.3,末次随访为31.3±4.1,手术前和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体后凸角:术前骨折椎后凸角平均为16.87°±10.42°,术后为15.70°±7.51°,平均矫正1.12°±0.31°,手术前和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为15.82°±8.13°,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由术前(82.82±25.12)%恢复至术后的(86.11±11.21)%(P0.05)。末次随访时为(86.17±13.21)%,与手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K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胸腰椎骨折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矫形手术且随访大于2年的133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18例,女性15例,年龄35.1±9.8岁(18~63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截骨方式和椎体融合节段。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拍摄全脊柱正侧位片,并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根据PJA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利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比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结果:133例患者平均随访3.6±2.2年(2.0~15.0年),11例发生PJK,平均在术后随访3.7年(0.3~15.0年)发生,PJA从术前5.5°±9.7°进展至21.2°±9.5°。PJK组手术年龄低于非PJK组(P0.01),PJK组行SPO人数比例高于非PJK组(P0.01)。PJK组术前PJA和SVA均低于非PJK组(P0.05)。两组间TK、LL、SS、PT和P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1例PJK患者中,有3种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2例)、压缩性骨折(3例)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6例)。末次随访时,1例假关节PJK患者自发性愈合,1例AS胸椎后凸畸形自然进展的PJK患者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均予以随访观察。结论:AS术后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压缩性骨折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初次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JA及SVA影响PJK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S后凸畸形行PSO脊柱矫形术患者的资料。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6.4±7.8岁(22~52岁)。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的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查,静息状态下憋气时间(breath-holding time,BHT),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后凸Cobb角(T1~S1)。比较术后及术后2年随访时肺功能较术前是否有变化,并分析肺功能变化与性别、年龄、病程和脊柱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9例(男性25例,女性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9.3%。手术前BHT为32.5±10.1s,2年随访时增加至43.1±8.6s。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2例正常,17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年随访时肺功能检查结果:19例正常,10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预测百分比(Pred VC%)术前为68.4%±9.5%,2年随访时为79.4%±6.1%;用力肺活量预测百分比值(Pred FVC%)术前为75.5%±6.4%,2年随访时为81.0%±6.9%。后凸Cobb角术前为63.0°±20.3°,术后为15.3°±10.3°,术后2年随访时为17.1°±10.9°。且Pred VC%和Pred FVC%的改善与AS后凸Cobb角的矫正成正相关性(r=0.6328和0.8612,P0.01)。结论:AS后凸畸形PSO术后2年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且肺功能的改善与T1~S1后凸Cobb角的矫正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有36例行PSO的A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31例,女5例;年龄21~50岁(39±10岁);病程5~27年(17±6年),术前后凸Cobb角45.5°~108.8°(63.8°±22.4°)。术前和术后1年时评测患者静息心率、活动能力评分(active capacity score,ACS),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舒张中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E/A比值、E峰减速时间(deceleration time,DT)、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time,IVRT),根据美国和欧洲超声学会指南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随访至术后1年,共有32例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11.1%。术后后凸Cobb角5.1°~34.5°(18.1°±10.9°),矫正率43.8%~94.4%[(74.8±15)%]。术前静息心率为85.9±12.5次/min,术后1年随访时降低至71.8±9.7次/min(P=0.0000);术前ACS为47.4±18.2分,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78.3±12.6分(P=0.0000)。术前14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术后1年随访时25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其中2例术前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为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障碍,临床改善率为72.2%(13/18)。E/A比值术前为1.02±0.36,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1.24±0.27(P=0.0075),术后1年随访时DT由术前234.84±32.46ms缩短至211.56±26.74ms(P=0.0027),术前IVRT为102.50±19.86ms,术后1年随访时减少至87.92±13.12ms(P=0.0010)。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LVEF和LVFS均正常,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1年随访时心功能较术前有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新的分型方法———301分型,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根据后凸顶点位置不同将AS后凸畸形分为4种类型:腰椎型(Ⅰ型)、胸腰椎型(Ⅱ型)、胸椎型(Ⅲ型)及颈椎或颈胸交界型(Ⅳ型),除Ⅰ型外其他各型分为2个亚型:腰椎尚存在前凸为A亚型,腰椎出现后凸为B亚型。依据该分型方法对309例在我院接受脊柱截骨术治疗的AS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分型,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由5位脊柱外科医生分别根据该分型标准对随机抽取的30例AS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型,2周后此5位医生对打乱秩序的相同资料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结果:按照301分型方法将AS后凸畸形分为4型共7个亚型,309例患者中,Ⅰ型52例(16.8%);Ⅱ型223例(72.2%),其中ⅡA型153例,ⅡB型70例;Ⅲ型33例(10.7%),其中ⅢA型25例,ⅢB型8例;Ⅳ型1例(0.3%),为ⅣB型。观察者间可信度为73.3%~86.7%,Kappa系数为0.761~0.847,可重复性为83.3%~93.3%,Kappa系数为0.821~0.925。结论 :应用301分型方法对AS后凸畸形分型简单易行,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胸廓入射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下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腰椎截骨矫形术后颈椎矢状面排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接受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手术(p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2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矢状面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拍摄大体像测定颌眉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ODI评分,评价畸形矫形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9~36个月。截骨处均达骨性融合。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平卧。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合并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评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