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健康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是中医阴阳失衡的早期体现。探索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给予适当、合理的调理,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对防治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由来已久,科学地阐述了疾病预防思想。该文从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理论体系,阐述亚健康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析亚健康与中医的“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将临床亚健康所涉及的症状以个体发病规律进行总结,按中医舌脉之象、症状属性、阴阳变化、脏腑特征等进行整合,则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可以说就是排除疾病状态的中医异常体质状态,即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状态。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郭彩霞 《山西中医》2010,26(1):60-61
分析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探讨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的关系及“治未病”学说对亚健康状态防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与当代“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明  张国霞 《吉林中医药》2011,(10):925-926
亚健康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关注亚健康。"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传统医学的"治未病"理论通过辨证论治判断机体是否处于"亚健康",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对"亚健康"诊疗的指导作用,符合现代医疗要求,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亚健康防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1]。"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中医中药针对亚健康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辨证施治,通过个性化用药治疗及调养,使个体达到平衡状态[2]。冬季"中医膏方"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预后防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是利用夏季时节,治疗冬季易复发甚至加重的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疾病最常见、简便、有效的"治未病"方式[3]。2010年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中指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亚健康防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及机理,阐述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的认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关系。结果: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以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防治亚健康,疗效显著。结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动态的变化的中间状态。本文对“治未病”及亚健康含义进行了深入阐述,探讨了亚健康、未病与体质的关系以及亚健康心身干预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如何借助中医辨证,来调整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黄帝内经》中对“治未病”理论有着详细的概括和总结,对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时至今日,治未病仍然是健康的主流理念。治未病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囊括了人体疾病的未发状态、已发状态、病后状态,疾病全面调理,人体整体调理。“健康中国”的建设更强调“治未病”。通过浅析《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探讨治未病理论在肿瘤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系疾病、亚健康、失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哮喘缓解期等的防治应用,进一步证实“治未病”理论思想具有高度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亚健康"状态得到更多关注。干预亚健康状态,减少慢性病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治未病"思想和"亚健康"联系紧密,符合从疾病医学到健康医学的模式转化,即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化。"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扶正祛邪,见微知著、及早诊治,既病防变、防邪深入,病后调理、防止复发四个方面。脾胃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且中土之气为人体"一气周流"的枢轴,从调理脾胃入手(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干预、环境改善)干预亚健康,可达到健康促进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在现代生活中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是预防亚健康最好的方法。针对"治未病"工作现状和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让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大力推广"治未病"工作,作为中医人关注亚健康就应该牢牢抓住"未病先防——教育普及为先,既病防变——重在早期诊断、早干预,瘥后防复——重在祛邪扶正调养"三个步骤;走好了"治未病"三步棋就能有效预防亚健康状态、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养生高招——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为民 《养生月刊》2007,28(1):9-11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人体的状态不外三种: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可理解为“未病”,疾病状态为“已病”,而“欲病”则为亚健康状态。“治未病”者为“圣人”、“上工”——这里的“圣人”是指有智慧之人,也包括圣贤;“上工”本指好的医生,现多理解为“上等的措施”。“治欲病”的“中工”系指“较好的措施”。而“下工”并不是不重要,当前“有病才去医院”,给你看病的都是“治已病”的“下工”,不是也“治病救人”么?孙思邈强调的是“早防”,最好是在没有病的时候就防,被认为“最先进”也是指此。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亚健康与中医的"未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将临床亚健康所涉及的症状以个体发病规律进行总结,按中医舌脉之象、症状属性、阴阳变化、脏腑特征等进行整合,则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可以说就是排除疾病状态的中医异常体质状态,即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未病先防”与产后摄身、“既病防变”与妇女亚健康两方面应用举隅,阐述了“治未病”理论在妇产科领域疾病防治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意义的健康概念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满状态。亚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苏联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因此提出"第三状态"的概念,我国现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但是,由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与手段,而令临床医生面对亚健康状态者时无所适从。从中医学的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的思想可知,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重视干预亚健康,将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无疑是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现将目前存在的有关亚健康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与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病”的涵义应指健康、亚健康、已病防变等内容;“上工治未病”是最先进的医学观。亚健康属于未病中的“先兆”、《黄帝内经》中的“萌芽”、“微病”等范畴。亚健康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亚健康的证候应定为亚证候,其证型应少于已病的证型,拟定68个证型以供参考;规范亚健康证型,寻找有效方药仍是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亚健康现状及中医证候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从而“未病先防”,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本文从亚健康的中医学概念、中医学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型方面进行综述,对亚健康的中医证候研究做了总结,从而为亚健康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中医辨证治疗亚健康提供有价值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未病指亚健康的状态。合理膳食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本文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论述调理脾胃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其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至为深远。亚健康概念虽然提出不久,但其学术思想发展较快,尤其调治亚健康状态的倡导可说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从“治未病”的提出到亚健康的调治,彰显了古今医家养生防病的先进理念。然而规范亚健康的概念,明确“治未病”与亚健康之间的关系,是进行亚健康干预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态的中医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亚健康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目前许多人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祖国医学理论对亚健康态的研究有着独特的优势:“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为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奠定了基础;“形神合一”论为构建亚健康的干预提供了依据;“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为亚健康的干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