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在发现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疑似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进行2%的碘液黏膜染色,同时进行病理活检检查,观察食管黏膜碘染色结果 ,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照,对比染色前后患者早期食管癌、食管黏膜中度以及重度异型增生检出率。结果对92例患者进行食管黏膜碘染色后,共发现正常染色患者23例,浅染色患者50例,不染色患者19例。69例染色异常患者共有不染色区与浅染色区86处,其中9例患者出现≥2个的不染色区或浅染色区,敏感性为65.2%。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6例,其中位于食管上段1例,食管中段3例,食管下段2例。在对患者进行食管黏膜碘染色前后通过内镜发现的早期食管癌分别有0例(0)和6例(6.52%),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染色前后患者的早期食管癌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共发现中度及重度异型增生患者22例,其中位于食管上段6例,食管中段11例,食管下段5例。结论患者的食管黏膜进行碘染色呈现浅染色或者不染色,大多是患者食管黏膜出现癌变或者食管黏膜发生癌变的前兆,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结合病理活检能够极大的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胡茂华  吕春华 《江西医药》2010,45(11):1147-1148
目的评价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例食管早期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并对不染区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染色10例,浅染色58例,不染色42例(其中有食道症状者30例),过度染色18例。病理结果提示,正常染色及过度染色组中未发现癌变或癌前病变,浅染色组58例中发现重度异型增生6例、癌变(原位癌)1例,不染色组42例中发现鳞癌11例(其中黏膜内癌4例,黏膜下癌5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结论食管病变卢戈氏染色呈不染或浅染色的病例,往往提示癌变或癌前病变,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P〈0.05)结合病理组织活检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用1.2%碘液10 mL对射洪县仁和镇2 046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视染色情况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通过染色确定行食管活检14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7例为食管正常黏膜,95例为食管黏膜慢性炎症,14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14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为黏膜内癌,1例为黏膜下癌,8例为浸润癌。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简便易行,推动了食管癌的防治进程,是高发区筛查人群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瑞  朱美玲  郑中锋 《医药世界》2010,(8):841-843,845
目的探讨胃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07-01-2009-12186例常规胃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有轻度异常的患者,用碘液配制成2.5%卢戈液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胃镜检查发现186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形细胞癌43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32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慢性食管炎61例,鳞状上皮增生27例。卢戈液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卢戈液不染和淡染,其准确性为62.03%;卢戈液不染诊断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高达95.8%。碘不染、淡染区检出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概率高于染色区(χ2=35.139,P〈0.05)。结论胃镜下卢戈液染色有助于食管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对食管表浅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液染色普查食管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与体会。方法在我市三跃对3624例40~69岁人群中进行内镜下普查食管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624例普查人群中有627例碘染色后阳性,其中食管癌38例(早期食管癌23例,进展期癌15例),不典型增生病变114例,呈不同程度的不染或淡染色像,慢性炎症168例,正常鳞状上皮307例,呈不同程度的浅染色像。结论内镜下碘液染色普查食管结合活检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复方碘溶液、亚甲蓝双重染色对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内镜下复方碘溶液和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食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6例在常规内镜检查中发现可疑病灶者,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复方碘溶液和亚甲蓝染色,观察染色后病灶的形态及颜色变化,并行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110例,伴非典型增生15例,其中轻度7例,中度5例,重度3例.食管溃疡5例.食管癌41例,进展期食管癌32例,早期食管癌9例.结论 内镜下行复方碘溶液和亚甲蓝双重染色对提高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食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食管病变可疑患者局部喷洒碘染剂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活检.结果 26例患者食管黏膜碘染色后有不着色区或明显淡染区,病理显示单纯增生和炎症10例,不典型增生9例,Barrett食管2例,食管癌5例.结论 内镜下碘染色可提高食管病变,尤其是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肉眼观察食管黏膜有局部潮红、斑块、糜烂、粗糙、血管纹理紊乱等可疑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使用2.5%的卢戈氏碘液染色,对病变的染色程度进行观察,在不染区或浅染区内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比较染色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卢戈氏碘液染色检查结果发现11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食管粘膜异常着色,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40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有10例,食管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有30例,食管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有20例,慢性食管炎患者有10例,鳞状上皮单纯性增生患者有8例。碘不染、浅染区早期食管癌与异型增生记录要显著高于正常染色区域,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对食管病变鉴别诊断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异型增生与早期食管癌疾病检出几率,针对食管表浅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碘染色方法对食管病变进行观察,比较2种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方法经内镜和病理(包括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78例患者,共116处病变,分别在普通模式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记录病变大小、数量、范围,同时进行NBI分级,然后再用2.5%碘液行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病变的大小、范围、数量,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他检查结果与之对照。结果普通模式下发现病灶87个(69.0%),NBI模式下发现病变103个(81.7%),碘染色发现病变116个(100%)。NBI模式对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普通模式(P<0.05),而低于碘染色(P<0.01),但NBI模式对高级别黏膜内癌变的检出率与碘染色无明显差别(P>0.05),主要差别在于NBI模式对低级别黏膜内癌变的检出率低于碘染色(P<0.01)。结论 NBI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的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明显优于普通内镜,与碘染色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内镜普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莆田市涵江区对3 180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对比碘染前后食管黏膜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并对黏膜异常者行组织活检。结果 792例接受食管组织活检,碘染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是19例和38例,发现异型增生分别是337例和5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可提高筛查过程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与体会。方法对楚州经济开发区城东乡张巷村500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普查食管碘染色,观察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76例患者活检,16例轻度异型增生,14例中度异型增生,3例重度异型增生,3例原位癌,38例慢性食管炎,2例鳞状上皮增生。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碘染色与P63蛋白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研究。方法对我院可疑食管病变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用碘溶液对食管黏膜进行染色,并对不染色、淡染色、深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凭内镜医生经验对可疑病变行病理活检;用免疫组化检测所有活检组织P6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病理诊断早期食管癌10例(11.1%),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17.7%);对照组病理诊断早期食管癌4例(4.4%),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5.6%);两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125例活检组织中,P63阳性表达36例(28.8%),而11例鳞状细胞癌P63蛋白均有表达(100%),2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P63阳性表达18例(85.7%),85例正常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P63阳性表达仅2例(2.4%),P6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显著高表达。结论通过内镜下碘染色进行初步筛查,对活检组织行P63蛋白检测,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肉眼可观察到典型病变的食管癌,大多为晚期食管癌,早期发现缺乏有效的方法。随着染色内镜技术的应用,通过染色剂对黏膜染色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已成为发展趋势。为了证明卢戈氏液染色法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价值,笔者做了以下研究,采用国外广泛应用的卢戈氏液染色法对547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碘染色结合超声内镜(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可疑食管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NBI及碘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NBI及碘液染色法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联合检出率。对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将切除的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比较病变浸润深度与超声内镜判断的浸润深度的符合率。结果单独采用NBI与单独使用碘染色法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结合碘染色方法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显著优于单独应用NBI或碘染色法(P<0.05)。EUS判断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结合碘染色法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超声内镜可以对病变的浸润深度做出准确判断,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碘染色色素内镜在鉴别诊断食管早癌与异型增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120例疑似食管癌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行病理学检查和碘染色检查,分析病理检查结果及碘染色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食管早癌27例,慢性炎症48例,异型增生45例(包括轻度17例,中度19例,重度9例),食管早癌碘染色表现主要为不染色占88.8...  相似文献   

16.
<正>食管黏膜碘染色已广泛应用于筛查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1],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上皮遇碘呈深棕色,而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组织则不染色或呈浅染色[2]。国内已有许多关于碘染色对食管癌诊断价值的研究,但随机对照试验则属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BI)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7月应用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110例患者食管黏膜表面血管结构,进行NBI食管黏膜分级和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确定浸润深度,取活检.结果 本组110例共发现病灶121处,NBI下食管黏膜和IPCL分为3级、5型,与组织病理学的浸润深度分型基本一致.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病灶呈褐色,与正常黏膜界限较清楚.2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期食管癌行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均未突破黏膜下层.结论 NBI结合放大内镜对明确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性质及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食管黏膜病变行EMBM,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用碘染色显示病灶范围,活检提示癌变者行超声内镜检查以便明确病变浸润深度。采用EMBM法切除病变,无禁忌者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术中密切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15例均为一次手术完全切除,分别使用1~8枚皮圈套切,所有病例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3例发生术中明显出血,均在内镜下成功止血,全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等并发症。结论:EMBM 可作为治疗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法操作相对简便,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该操作应用改良的静脉曲张圈套器完成,可连续切除多次,无需预先黏膜下注射,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选择性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2例内镜下有可疑病灶者进行甲苯胺蓝和卢戈氏液染色,观察着色情况取材送检.结果:32例甲苯胺蓝染色有21例31处着色;40例卢戈氏碘液染色有24例31处不着色或淡染区.经病理诊断8例食管癌,其中6例黏膜内癌,2例已浸润到浆膜层,不典型增生28例,Barrett's食管3例,单纯增生6例.结论:内镜下染色能扩大内镜诊断范围,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2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25例患者中,全部患者的病变直径介于6~13mm,运用内镜黏膜切除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理结果显示:基底及切缘均未见病变残留;患者在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后进行1~7个月的随访,内镜复查平均次数为2.12次,在首次内镜复查过程中均发现创面愈合、瘢痕形成,经过碘染色后观察没有发现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微创优势,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