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已广泛用于术后镇痛,其效果明显优于肌注或静脉给镇痛药.本文对8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实施PCEA,采用不同镇痛配方药液PCEA,分组观察其镇痛效果、肠蠕动恢复等情况,以探求适宜的PCEA镇痛药液配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平衡镇痛用于术后镇痛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衡镇痛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改进镇痛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镇痛药可改善镇痛 效果,但关于能否减少不良反应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3.
肛肠病术后镇痛方法众多,曾有人将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取得显效,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肛肠病术后预先镇痛方法。现将我们对107例肛肠病术后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科自2002年开始使用一次性硬膜外镇痛泵(Patient—eontrolled—analgesia,PCA)对患者术后进行镇痛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就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使用镇痛泵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术后镇痛的研究已在国内广泛兴起,已经证明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1]。早期硬膜外单次反复注药镇痛,药物浓度和镇痛效果易于波动,不利于术后的安全管理,现提倡连续和自控镇痛,本文旨在对比两种方法的效能及安全性,为建立和筛选临床术后镇痛合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资料和方法择期手术病例280例,男161例,女119例,年龄21~67岁,术前ASAⅠ~Ⅱ级,手术种类包括胸科、肝胆、胃肠、泌尿、妇科、血管、骨科共7个专科,各20例。其中胸科、肝胆、胃肠…  相似文献   

6.
术后硬膜外镇痛的评价与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病人舒适,可降低应激反应,稳定循环系统,有利于患者康复。综述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价值、对转归的影响、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药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术后接受48 h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术后静脉镇痛期间,记录用药剂量、静止和运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个变量与用药量的关系。结果共有2829例(男性1611例,女性1218例)患者纳入分析。性别、年龄、体重和手术部位显著影响术后镇痛用药量。其中,体重影响最大且与术后镇痛用药量正相关,年龄与术后镇痛用药量负相关,女性用药量少于男性。身高、体重指数和手术方式不是术后镇痛用药量的决定因素。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时要考虑体重、年龄、性别以及手术部位的影响,为患者制定专科化和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8.
术后镇痛的研究在国内兴起已近10年。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犤1犦。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术后镇痛600例,男368例,女232例;年龄3~85岁,平均40岁;其中脊柱病人占23%,创伤病人占43%,手外病人占12%,其他病例占22%。2.镇痛设备:培新2ml/h持续镇痛泵、人工自控镇痛泵。3.镇痛方法:(1)持续输入:连续恒量静脉注射镇痛术(CCIA)和连续恒量硬膜外注射镇痛术(CCEA);(2)病人自控输入:病人静脉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将50例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B组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比较2种镇痛方法的效果,并观察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种镇痛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硬膜外镇痛易发生恶心、呕吐和低血压。结论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后的镇痛均能达到同样效果,但硬膜外镇痛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0.
吗啡已被广泛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虽然其镇痛效果好,但易发生尿潴留等副作用。本研究采用三种剂量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和尿潴留的情况,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在良好镇痛前提下行早期拔除导尿管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2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4~32岁,体重55~86kg,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方法均选用硬膜外麻醉,于L2~3间隙穿刺置管,向头侧置管3~3.5cm,硬膜外用药均为1.73%的碳酸利多卡因,试验量为3ml,观察5min,确保硬膜外导管未置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血管内…  相似文献   

11.
术后硬膜外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期硬膜外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表明:持续输注亲水性阿片可产生选择性脊髓镇痛作用,而副作用发生率低;亲脂性阿片药镇痛的产生可能脊髓作用有关,但单独硬膜外给药与静脉内镇痛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联合使用小剂量脂溶性阿片和局麻药比全身性单独注射阿片可能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剂量范围以取得镇痛最佳、副作用发生率最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展规范化疼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疼痛治疗在国内迅速普及和发展。术后镇痛的理念和技术已深入人心,病人自控镇痛方法几近普及,相关的分娩镇痛、日间手术镇痛的比例在逐年大幅度提高。以三阶梯和改良三阶梯为基础的癌痛止痛正在蓬勃开展。慢性疼痛治疗虽起步较迟,诊疗难度最大,但  相似文献   

13.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应用日趋普遍,确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手术区血运。本文拟比较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刺激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阻止感受伤害的传人及中枢神经的致敏,使伤害刺激的疼痛减轻。本文试图比较术前口服曲马多缓释片与术后曲马多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在甲状腺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手术后患者应用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可获得良好镇痛疗效,但常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氯诺昔康为非甾体抗炎药,尽管不具有以上不良反应,但其镇痛有“封顶效应”,单独使用不能充分缓解大手术后的早期疼痛,有研究认为其与阿片类药联合应用可降低不良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丁卡因溶液已开始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本文在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腔镇痛时,采用两种不同浓度丁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溶液,观察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镇痛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对机体创伤大,病人术后疼痛剧烈。临床常应用阿片类镇痛药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但其镇痛效果不太满意,一部分病人加用哌替啶等镇痛药辅助镇痛。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可提高镇痛效果,但由于病人术前胸-腰椎骨折,术前不能进行硬膜外穿刺,因此以往对该类病人难于采用术后硬膜外镇痛。本研究拟采用在完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操作后,由外科医师直视下置入硬膜外导管,术后采用PCEA,以探讨这种镇痛方法对该类病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芬太尼和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并与传统的肌注镇痛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是新型长效酰胺类的局部麻醉药,本文选用0.2%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施行术后硬膜外腔镇痛(EPCA)的镇痛效果,并与临床按需肌注哌替啶术后镇痛进行比较,观察其对术后病人静息和功能锻炼的效果,探讨0.2%罗哌卡因+芬太尼EPCA镇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型,利于机体早日康复.此篇综述了不同的镇痛药物、不同的镇痛方式(包括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和多模式镇痛)对机体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