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检测慢急性联合应激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丛(SMP)神经元总数以及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从肠神经系统(ENS)水平推断神经元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慢急性联合应激IBS-D大鼠模型,留取大鼠结肠制作SMP全层铺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双染法检测SMP中神经元总数以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比例,评价IBS-D模型大鼠ENS神经元的改变.结果 IBS-D模型大鼠结肠SMP神经节和神经元总数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IBS-D模型大鼠结肠SMP中VIP阳性神经元比例明显增高(62.2%±6.2%比55.4%±5.4%,P<0.05),NOS阳性神经元比例亦明显增高(15.0%±4.0%比10.5%±2.9%,P<0.05),ChAT阳性神经元比例无明显改变.结论 IBS-D模型大鼠结肠SMP中VIP阳性神经元和NOS阳性神经元比例增高,提示在慢急性联合应激诱发1BS-D时,ENS中SMP神经元的变化可能通过增加肠道分泌而导致或加重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胰腺炎时肠运动功能和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探讨慢性胰腺炎大鼠肠动力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慢性胰腺炎组(n=10),用质量浓度为30 g/L TNBS乙醇盐溶液逆行胰胆管灌注制作慢性胰腺炎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胃内灌服质量浓度为10 g/L台盼蓝溶液,测定小肠推进比。取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取末段回肠制作肌间神经丛全层标本,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肌间神经丛神经元,计算NOS阳性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结果假手术组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比例为(29.40±2.03)%,慢性胰腺炎组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比例为(39.62±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胰腺炎组大鼠小肠推进比显著降低[(49.70±3.74)%vs(31.14±3.23)%,P0.05]。NOS阳性神经元比例与小肠推进比呈负相关(r=-0.853,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大鼠存在肠动力障碍,同时回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发生了重塑,慢性胰腺炎肠动力障碍可能与NOS抑制性神经元的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鼠肠易激综合征肠黏膜下神经丛可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肠神经元及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发病中的意义及替加色罗干预的结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均分为IBS伴腹泻组(IBS-D)、IBS伴便秘组(IBS-C)、替加色罗干预的IBS-D组、替加色罗干预的IBS-C组和空白对照组共5组。分别采用乙酸灌肠和冰水灌胃方法制成IBS-D和IBS-C大鼠模型,替加色罗干预的两组每日加用替加色罗2 mg/kg体质量灌胃7 d。用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免疫组化方法及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肠神经元及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①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肠神经元数目IBS-D模型组(13.19±0.93)和IBS-C组(13.17±1.93)显著低于对照组(18.36±1.71)(P值均<0.01);替加色罗干预的IBS-D组(15.48±1.56)高于IBS-D组,替加色罗干预的IBS-C组(14.82±1.61)高于IBS-C组(P值均<0.05)。②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胆碱酯酶阳性的神经元数目IBS-C组(7.56±0.39)显著低于对照组(10.43±1.39)及IBS-D组(10.03±1.13)(P值均<0.01),IBS-D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色罗干预的IBS-C组(9.51±1.47)显著高于IBS-C组(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肠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可能是实验大鼠IBS-D模型和IBS-C模型发病的共同机制;IBS-C模型组大鼠胆碱酯酶阳性的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与其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4.
小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体外培养抑制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培养的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结肠环行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当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形成细胞薄层覆满玻片时,植入小肠肌间神经丛神经节和结肠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10 d.培养体经固定后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记数VIP阳性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观察VIP阳性神经元和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关系.结果: 体外培养后VIP阳性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为27.3%±5.6%,VIP阳性神经纤维所分布之处,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结论:VIP阳性神经元调节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动物模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结肠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为探索IBS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7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急性束缚应激制作IBS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方法 评估模型.以MALDI-TOF-MS技术观察大鼠结肠蛋白质伞景,从整体上探索IBS这一功能性肠病有无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1)一般情况:模型组体重低于正常组[(298.88±18.61)g比(348.00±12.44)g,P<0.01];肠道动力:模型组大鼠制模后1 h的排便颗粒数明显多于正常组[(6.00±1.69)粒/1h比(1.14±0.69)粒1 h,P<0.01];行为检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13.63±1.69)ml/1 h比(19.00±3.06)ml/1 h,P<0.05];内脏敏感性:模型组在各个气囊容量下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MALDI-TOF-MS 鉴定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有12个标志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分为4类,分别与肠上皮细胞离子分泌、蛋白质合成、G蛋白系统、免疫有关;12种差异表达蛋白在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可部分模拟人类IBS脑-肠交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的检测为IBS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慢传输型便秘(STC) 病因不清、症状顽固、临床处理较困难. 进一步探讨其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对14 例STC 患者和11 例非梗阻性直肠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乙状结肠标本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TC 患者结肠肌间神经丛的超微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元及其突起有十分明显的退行性变,轴突及树突空化呈网格状结构,胞质内出现空泡及脂褐素等;轴突末端膨体及突触前区内突触小泡含量明显减少,大部分突触小泡出现空化.结论 STC 患者结肠肌间神经丛有明显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存在递质耗竭或递质合成、传输障碍等现象,它是STC 患者肠道传输减慢的超微病理基础. 这种改变可能与STC 患者长期滥用接触性泻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水液代谢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IBS模型组和眼针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采... 相似文献
8.
现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生理还未完全了解。内脏过度敏感如对下段肠充胀的感觉阈下降可能起一定作用。慢性腹痛是IBS主要症状之一。直肠注入甘油可促进结肠高幅收缩而致腹绞痛。本研究旨在评估甘油对IBS病人腹部症状及结肠动力、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肝门阻断对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肝门阻断后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肝门阻断对肠道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SD大鼠分成实验组(根据阻断时间分为肝门阻断20min组、40min组及60min组)和对照组,取各组相同部位的小肠和结肠,制作肠肌间神经丛标本行NADPH-d组化染色,观察和比较各组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和染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肠(28.89±5.49,32.22±7.03,36.89±8.58vs21.78±4.56,P<0.01)和结肠(34.22±8.82,39.39±8.91,44.61±9.94vs25.94±5.59,P<0.01)的肠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胞体大而染色深;实验组之间比较,肝门阻断60min组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多于肝门阻断20min组(小肠:36.89±8.58vs28.89±5.49;结肠:44.61±9.94vs34.22±8.82,P<0.05),肝门阻断60min组和40min组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大,染色较深,但节间束NOS阳性神经纤维稀少.结论:肝门阻断会影响或损伤肠神经系统的NO能神经,这可能是术后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及肌间神经丛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时,肌间神经丛有无形态学异常并探讨胃肠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 3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20只),糖尿病组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4个月后测定两组大鼠胃肠传输速率,并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回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胃肠传输速率明显延迟,回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P〈0.01),氮能神经节和氮能神经元的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和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减少,氮能神经增多,这可能是导致胃肠传输速率延迟的重要原因,由此引起小肠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4)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药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P75表达的影响,以期阐述中药疏肝健脾方治疗IBS-D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2日龄SD雄性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健脾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使用母婴分离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疏肝健脾组予疏肝健脾方灌胃14d。取大鼠结肠黏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NGF及其TrkA、P75表达。[结果]疏肝健脾方可以降低IBS-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GF含量(P0.05)、5-HT含量(P0.05),下调受体TrkA、P75的表达(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干预IBS-D模型大鼠,改善内脏敏感性及腹泻部分机制与调节NGF及其TrkA、P7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粘膜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粘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使用透射电镜观察10例IBS患者降结肠粘膜的超微结构改变,并与2例正常者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IBS组结肠粘膜微绒毛显著稀疏及缺如,排列明显不整齐;粘液细胞显著增多,吸收细胞明显减少;细胞的质膜突发达变长,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平滑小泡显著减少。结论:IBS并非都是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可能是有肠粘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肠肌间神经丛形态改变与伴高脂血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胃肠传输延迟的关系.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ANP组、高脂对照组、高脂ANP组),分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应用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大鼠模型.用墨汁灌胃法测量各组大鼠胃肠传输距离,计算胃肠传输率,以Karnovsky-Root直接法和NADPH组织化学法观察回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高脂ANP组较单纯ANP组胰腺炎病理损伤加重(病理学评分12.8±0.63比10.8±1.93,P<0.01),胃肠传输明显延迟(传输率27%±5%比38%±6%,P<0.01),胆碱能神经元密度下降(4.80±1.23比5.80±0.79,P<0.05),氮能神经元密度明显升高(8.70±0.75比6.80±1.48,P<0.01).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脂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改变与胃肠传输率有线性回归关系(R2=0.531,P<0.01).结论 伴高脂血症ANP的大鼠存在明显胃肠动力障碍,肠肌间神经丛形态改变与其密切相关.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hanges of myenteric nerve plexus and the delayed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in acute necrotic pancreatitis (ANP) rat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emia. Methods Atotal of 40 male Sprague-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ANP group, hyperlipemia (HL) control group and HL with ANP group). HL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fed with high-fat diet for 4 weeks, and ANP rat model was induced by retrograde injection of 3.5% sodium taurocholate into pancreatic duct. Gastrointestina1 transit distance was measured by ink gavage method.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cholinergic and nitriergic nerves in myenteric plexus were observed by Karnovsky-Root method and NADPH histochemistry method. Results Pathological injuries were more severe in HL with ANP group than in ANP group (12.8±0.63 vs. 10.8±1.93,P<0.01),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was obviously delayed (transmission rate was 27%±5% vs. 38%±6%,P<0.01), the density of cholinergic neurons decreased (4.80±1.23 vs. 5.80±0.79, P<0.05), and the density of nitriergic neur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8.70±0.75 vs. 6.80±1.48, P<0.01). There was a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changes of cholinergic and nitrievgic nerves in myenteric nerve plexus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R2=0.531, P<0.01). Conclus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 in the ANP rat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emia,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myenteric nerve plexus.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利用我们以往建立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模型,对该模型中SP、VIP、GABA、Ach、NE在肠神经系统的分布及表达进行研究,探讨这些物质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以往本研究小组建立的C-IBS大鼠模型,取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回盲部、结肠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应用抗SP、VIP、GABA、乙酰胆碱酯酶(AchE)、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表达的面积、不透光率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C-IBS大鼠模型回盲部、结肠肌层中SP表达的不透光率密度明显增高(P<0.05),阳性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IBS大鼠模型回盲部、结肠肌层中VIP表达的阳性面积、不透光率密度均明显增高(P<0.05);C-IBS大鼠模型回盲部、结肠肌层中GABA表达的不透光率密度明显降低(P<0.05),阳性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IBS大鼠模型回盲部、结肠肌层中AchE、TH表达的阳性面积、不透光率密度与正常对照组尤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BS大鼠模型中肠神经系统SP、VIP、GABA表达具有改变,提示这些神经递质在肠道可能参与C-IB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3)
[目的]对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法建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大鼠模型进行评价。[方法]16只2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8只)。模型组大鼠第2~21日龄,每天将新生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h;第50~59日龄每天予束缚应激刺激。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直至大鼠60日龄。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粪便含水量、结肠球囊扩张刺激时大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及腹外斜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积分变化率。[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低于正常组(P0.05),粪便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在结肠气囊压力为40mmHg、60mmHg、80mmHg时,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及EMG积分变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2组大鼠结肠黏膜均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D-IBS的腹泻症状及内脏高敏感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滕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8):451-453
[目的]研究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8(AQP8)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水液代谢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IBS模型组、眼针组、眼针+VIP受体拮抗组(针抗组),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建立D-IBS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AQP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QP8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眼针组AQP8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眼针组相比,针抗组AQP8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结肠组织AQP8的蛋白表达,进而调控了结肠的水液代谢,其中AQP8的调控可能是通过VIP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