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瑞安市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联合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评估两组患者入室后、切皮前、切皮后、气腹结束后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应激反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入室后、切皮前、切皮后、气腹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HR持续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HR先降低再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MAP先降低再升高(P<0.05),NE水平均持续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后、气腹结束后的HR、NE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MAP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至病房、术后4h、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持续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先上升后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h、术后24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术中稳定循环、减少应激,减轻术后疼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对比两组患者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及手术开始后1 h(T2),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拔管后15 min(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头晕、嗜睡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可维持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平稳,缓解术后疼痛感,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行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临床常规的全身麻醉开腹手术,观察组50例患者行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镇痛评分及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结果: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的观察组患者镇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更少,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洪怿  张长椿 《当代医学》2021,27(25):114-115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完全腹膜外法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TEP手术患者75例,电脑随机数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5例.空白对照组接受普通麻醉,对照组接受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接受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比较3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出恢复室及术后8、12、24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恢复室及术后8、12、24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EP术中采用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及舒适度显著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武建洪  罗晓波  高国一 《海南医学》2014,(11):1603-160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46例小儿斜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基础麻醉后实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对照组仅予基础麻醉不予TAP阻滞,观察两组患儿切皮反应、术中KLS合剂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切皮前后MAP及HR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儿切皮后MAP、HR均较切皮前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KLS合剂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能取得更加有效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直肌后鞘阻滞联合腹横肌阻滞在开腹结直肠癌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开腹结直肠癌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腹直肌后鞘阻滞联合腹横肌阻滞,手术完毕对患者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统计2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肛门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T)、儿茶酚胺(CA)、血浆谷氨酸(GLU)水平;统计并记录2组恶心呕吐、肝挫伤、脾挫伤、穿刺点感染、寒战及心动过缓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肛门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时间点CORT、CA、GLU水平均高于T0时间点(均P<0.05);观察组T1、T2时间点CORT、CA、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后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穿刺点感染、寒战及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后鞘阻滞联合腹横肌阻滞在开腹结直肠癌术患者中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舒芬太尼药物使用剂量及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丙泊酚1.5~2 mg/kg、舒芬太尼0.1~0.2μg/kg、咪达唑仑0.02 mg/kg、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诱导,试验组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10 mL,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于切皮前(T0)、切皮时(T1)、切皮后15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后即刻(T4)记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总量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在苏醒后0.5、1、2、6、12、24 h记录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间点,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患者40例,根据随机量表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均在入手术室前开放静脉通道,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HR、Sp O_2,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行TAP阻滞,T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5 mg/kg,C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常规行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记录患儿入室时,置入喉罩后1 min,手术开始切皮时,手术结束时,拔除喉罩时的HR、MAP;记录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采用Watcha评分法记录小儿术前术后烦躁程度,采用PAED量表评估小儿苏醒期烦躁程度。结果:对照组手术开始切皮时、拔除喉罩时,心率升高;拔除喉罩时的心率较手术结束时升高(F=19.150,P=0.000);与术前相比,两组置入喉罩后1 min血压、心率下降(F=3.741,P=0.013),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血压下降(F=15.304,P=0.000),实验组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低于对照组(t=2.083,P=0.044);PAED评分的比较,对照组高于实验组(t=2.054,P=0.047)。两组均未观察到TAP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安全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能有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减少小儿术后烦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红芽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15,37(8):752-75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e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TAP组(T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术前所有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L2~3间隙蛛网膜下腔,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7.5 mg);术毕两组产妇均连接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镇痛泵配置相同;术毕T组产妇行双侧TAP阻滞(0.4%罗哌卡因).于术后4、6、8、24、28及48 h采用VAS评分法进行镇痛评分,观察恶心呕吐、瘙痒及呼吸抑制的情况,记录各时点产妇按压镇痛泵的累计有效次数、累计总次数、术后48 h内按压总次数与按压有效次数;术后镇痛用药量和满意度评分.记录TAP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形成、神经损伤、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穿入腹腔、穿伤肠管、穿伤肝脏等.结果 T组术后4、6h静息状态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8、24、28、48 h静息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4h活动状态VAS评分低于C组(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6h的硬膜外镇痛用药量低于C组(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组各时点用药量均少于C组.两组在各时点按压镇痛泵的累计有效次数、累计总次数及术后48 h内按压总次数与按压有效次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发生.T组无TAP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具有明显的辅助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S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5月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RSB联合TAPB,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RSB联合TAPB。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切皮时(T1)、建立气腹后(T2)、拔管后(T3)的Ramsay评分、Prince-Henry评分、血流动力学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和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刻的Ramsay评分均升高,Prince-Henry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3.
14.
马晓俞  申华素  王平  吴振 《重庆医学》2021,50(23):4058-406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并在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于麻醉后切皮之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进入手术室(T1)、实施麻醉(T2)、切皮(T3)、术中探查牵拉(T4)、术毕(T5)]的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不同时间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镇痛药的补药次数、手术时间和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PADSS)≥9分的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T1时的MAP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T5的MAP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4时的MAP、心率明显高于T2、T3、T5(P<0.05),且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的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48 h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补救次数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2h视觉模拟评分(VAS)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DSS≥9分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B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可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且术后疼痛较轻,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且具有安全性的神经阻滞方法,能够对患者因腹部手术引起的围术期的各种疼痛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适用于多种腹部手术的辅助麻醉与镇痛.近几年,TAPB一直是多模式镇痛中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使围术期产生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使用量减少,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从而与目前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e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4、8、12、24 h VAS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48 h后,观察组第1次补救性镇痛时间为(11.67±1.23) h,较对照组的(4.32±1.21) h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7,P=0.025);手术48 h后,观察组下床时间及胃肠道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右肩疼痛12例(28.57%),与对照组16例(38.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7,P=0.355);2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呕吐、恶心及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延长第1次补救性镇痛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0~80岁。ASA分级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腹直肌鞘阻滞组(R组)、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例。R组和T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行RSB和TAP,予0.37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C组不予处理。3组均行复合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后2、4、6、12、24、48 h疼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镇痛期间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T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评分升高,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均< 0.05)。与T组比较,R组术后2、4、6、12、24 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均< 0.05)。3组均未见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SB较TAP更能减轻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在小儿腔镜下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拟行腔镜下疝气手术的患儿,年龄1至六岁,ASAⅠ级到Ⅱ级。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和腹直肌鞘阻滞组(F组),每组20人。两组均口服咪达唑仑0.5mg/kg入睡后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后给予丙泊酚2~2.5mg/kg,舒芬太尼0.5ug/kg,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快速诱导经口气管插管。舒芬太尼组术中单纯采用静脉阿片类药物镇痛,腹直肌鞘阻滞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直肌鞘阻滞,两侧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0.3ml/kg。观察记录两组切皮前后HR,SBP,DBP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毕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F组手术切皮前后HR,SBP,DBP变化明显小于S组(P0.05)。F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S组。术毕拔管时间P组明显小于S组(P0.05)。P组术后镇痛效果更确切持久且不良反应更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定位清晰准确,术中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能够给小儿腔镜下疝气手术提供术中术后满意的镇痛。  相似文献   

19.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可减轻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肝脏、胆管、胃肠道以及盆腔等腹部手术后的辅助镇痛。传统的TAPB依靠对神经走行解剖特点和体表定位标志来进行,对个人操作经验要求很高,成功率受到严重限制。而超声辅助技术引入后,对提高TAPB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很大的帮助,操作者训练周期大大缩短,准确率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