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和胃癌预防的重要措施, 由于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等原因, H.pylori根除率明显下降, 需进一步优化根除方案。基础研究显示某些中药能抑制H.pylori生长, 临床研究表明铋剂四联方案联合某些中药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 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提高H.pylori根除率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本文结合2022中国H.pylori感染治疗指南的相关内容, 对中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作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影响着世界约50%的人口,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胃癌致病因子。H.pylori根除治疗可以降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H.pylori根除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加深对其根除率影响因素的了解,可能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根除治疗或预防感染的方案。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影响H.pylori根除率的因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由于其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际共识及会议建议所有H.pylori感染者均应接受根除治疗。然而,随着H.pylori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使得在世界范围内根除H.pylori变得越来越困难。伏诺拉生是一种新型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可以通过增强胃酸抑制和抗菌活性来增强H.pylori治疗。目前,日本H.pylori感染管理指南推荐基于伏诺拉生、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三联根除方案作为H.pylori根除的标准疗法。最新研究发现,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的二联根除方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根除率,且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更小。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伏诺拉生二联方案根除H.pylor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H.pylori在我国的感染率、耐药率高,根除率低,且根除后再感染率高,因此,强化H.pylori感染者根除治疗对降低我国H.pylori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国H.pylori处理共识中建议首选铋剂四联疗法进行经验性治疗,近年也有不少新策略被提出,如辅以益生菌、中医中药、疫苗等方案。最佳的H.pylori治疗方案应结合药敏试验、地区耐药率、个人抗生素暴露史、PPI基因型、经济效益比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个体化精准治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就H.pylori感染现状及当前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杨霞  柏愚  李兆中 《胃肠病学》2009,14(9):565-567
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致死亡的原因中位居第二位,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动物研究显示根除H.pylori,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能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部分病例通过根除npylori可阻止胃癌前病变的发展并可能使其逆转。最新研究表明根除H.pylori可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对无萎缩或肠化生者可能尤其有效。本文就根除H.p)tori在预防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疗法结合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07/2014-06于永嘉县中医医院门诊的123例行H.pylori根除治疗的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n=71)和单纯根除组(n=52),单纯根除组患者给予标准三联H.pylori根除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根除H.pylori成功后口服叶酸片3 mo.在治疗后2年进行胃镜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sessment,OLGIM)和萎缩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分期,根据治疗后2年的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联合组患者分为H.pylori根除成功组(n=49)和H.pylori再感染组(n=22),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CAG病变评分.结果治疗后2年,联合组的OLGIM和OLGA分期明显优于单纯根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H.pylori根除成功组和单纯根除组患者的CAG病变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ylori再感染组治疗前后的CAG病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H.pylori根除成功组的CAG病变评分显著低于H.pylori再感染组和单纯根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再感染组与单纯根除组治疗后的CAG病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根除治疗联合叶酸能显著改善CAG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程度,促进其病情恢复,远期应用效果令人满意,且H.pylori成功根除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ST-Л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表达,及在肠化阶段以GST-Л为代表的人体对致癌物解毒系统与H.pylori致毒作用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S-P法对219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GST-Л单克隆抗体的检测:利用HID-AbpH2.5-PAS粘蛋白组化学技术对171例肠化粘膜进行分型;利用HE及H.pylori-DNA PCR及ELISA方法对正常胃粘膜和肠化粘膜进行H.pylori的检测.对80例H.pylori阳性患者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三个月后进行H.pylori、GST-Л的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未见GST-Л的表达,肠化粘膜GST-Л阳性率为69.6%,胃癌GST-Л阳性率为44.4%,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低于肠化粘膜(P<0.05).H.pylori阴性组SGT-Л阳性率高于H.pylori阳性组(P<0.05).H.pylori根除治疗后,根除组GST-Л表达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正常胃粘膜→肠化粘膜→胃癌组织GST-Л表达由无→高→低,GST-Л弱阳性或阴性的Ⅲ型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肠化粘膜中GST-Л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如合并H.pylori感染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提示在肠化阶段H.pylori的致毒作用与机体对致癌物的解毒作用彼此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重要诱因,近年来使用传统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的根除率逐年下降,为了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提出了"以菌治菌"的治疗理念,本文主要就国内益生菌制剂提高H.pylori根除率的相关研究展开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人类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口腔H.pylori的存在早已被证实, 且可能影响H.pylori的根除和复发, 因此, 其在抗H.pylori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就口腔微生态、口腔H.pylori的检测、口腔微生态与胃内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等进行阐述, 以期为H.pylori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根除H.pylor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H.pylori的根除率逐渐下降。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影响H.pylori根除的多种因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幽门螺杆菌(H.pylri)感染已被证明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在胃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1].在我国,60%以上的人群有H.pylori感染,根除H.pylori感染可治愈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可预防胃癌的发生[1,2].目前已有几种有效的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有些治疗方案具有多重药物、剂量大、疗程长、副作用多和可能产生耐药性等缺点,而另一些较新的治疗方案虽可克服以上缺点,但却存在治疗费用高等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当前推荐的H.pylori根除治疗的一线、二线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失败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可引发多系统病变的致病微生物。根除H.pylori能够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并部分逆转萎缩,也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以往临床常采用三联疗法作为根除H.pylori的一线治疗方案,但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H.pylori的抗药性增强,根除率降低。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链霉蛋白酶可以通过抑制H.pylori生存和影响抗H.pylori抗菌药起到根治的作用,并且在此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为根除H.pylori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就链霉蛋白酶治疗H.pylori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正>幽门螺杆菌(H.pylori)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于1982年首次发现〔1〕,其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2,3〕。我国最新的H.pylori感染共识报告和欧洲MaastrichtⅣ共识报告等对H.pylori根除的适应证及根除方案的选择都有明确说明〔4,5〕;这些共识对指导H.pylori根除治疗有重要意义,但H.pylori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ST-π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表达,及在肠化阶段在GST-π为代表的人体对致癌物解毒系统与H.pylori致毒作用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S-P法对219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GST-π单克隆抗体的检测;利用HID-AbpH2.5-PAS粘蛋白组化学技术对171例肠化粘膜进行分型;利用HE及H.pylori-DNA PCR及ELISA方法对正常胃粘膜和肠化粘膜进行H.pylori的检测。对80例H.pylori阳性患进行H.pyrori根除治疗三个月后进行H.pylori、GST-π的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未见GST-π的表达,肠化粘膜GST-π阳性率为69.5%,胃癌GST-π阳性率为44.4%,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低于肠化粘膜(P<0.05)。H.pylori阴性组SGT-π阳性率高于H.pylori阳性组(P<0.05)。H.pylori根除治疗后,根除组GST-π表达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正常胃粘膜→肠化粘膜→胃癌组织GST-π表达由无→高→低,GST-π弱阳性或阴性的Ⅲ型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肠化粘膜中GST-π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如合并H.pylori感染,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提示在肠化阶段H.pylori的致毒作用与机体对致癌物的解毒作用彼此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胃癌(gastric cancer,G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根除H.pylori可降低GC发生率.经济学分析表明,在高危人群中根除治疗H.pylori作为预防GC的策略是成本效益较好的.即使在GC低风险人群中,H.pylori筛查和治疗也能使上消化道其他非恶性疾病获益.然而,广泛开展H.pylori根除治疗可能带来其他问题,包括抗生素耐药增加和与H.pylori负相关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哮喘和肥胖等)的患病率升高.本文将结合近年最新研究,就上述问题展开论述,进一步提出H.pylori根除治疗预防GC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将来可能的进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全球的感染率超过50%,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除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外,血液系统疾病也被证实与H.pylori相关,包括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和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以上血液疾病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均比正常人高,且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后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H.pylori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不同机制影响或决定着4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中国人群中的耐药率高,其有效的根除受到多方关注,特别是对于制定全民干预H.pylori感染以降低胃癌发病率的国家策略尤为重要。为了获得更高的H.pylori根除效果,中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共制订出台了5次相关感染处理共识,尽管主流根除方案中药物组合的种类越来越多、药量(包括抗酸药和抗生素的用量)越来越大和疗程越来越长,但初治患者经验治疗的根除率总体下降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应高度关注建立中国H.pylori人群耐药率的长期、系统和动态调查体系;从病原学和药理学层面出发,合理调整临床H.pylori根除策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精准"H.pylori根除方案;并在增加H.pylori根除方案的依从性、降低不良作用及用药负担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后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晓梅  丁士刚 《胃肠病学》2011,16(9):572-574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人类常见致病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上皮化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H.pylori根除治疗失败率逐渐上升,可能与抗生素耐药以及根除方案的药物组成、疗程和剂量欠合理等有关.对根除治疗失败者行补救治疗已成为H.pylori治疗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旨在从多个方面分析造成H.pylori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和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目前就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FD患者是否需根除H.pylori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根除H.pylori对H.pylori阳性FD患者的疗效。方法:200例H.pylori阳性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予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40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250mg,2次/d,疗程1周)和对照组(100例,予以铝碳酸镁1000mg,3次/d,疗程1周)。随访结束后评估H.pylori根除率和FD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7.5%(PP分析)和84.0%(ITT分析),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0%。H.pylori根除亚组FD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H.pylori未根除亚组和对照组(90.5%对41.7%和45.9%,P0.01)。结论: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后,其症状可长期缓解,因此对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而H.pylori根除治疗失败与克拉霉素、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高的耐药率有关。现已证实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与H.pylori基因突变有关。提高对这些抗生素耐药机制的了解对发展和证实以活检组织为基础的耐药性检测方法很有必要。快速检测H.pylori耐药的基因突变有助于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