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在某些情况下替代传统换瓣手术径路的方法。方法 选择性地对 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手术。结果 二尖瓣置换 3例 ,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 2例 ,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该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渗血少、外型美观等优点 ,手术显露尚佳 ,但不利于需要处理三尖瓣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张世明  陈扬  刘洪序  王佳露  陈浩  董帅  宋兵 《重庆医学》2023,(24):3790-3796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比较胸骨上段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开胸在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Th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于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研究提取匹配后的数据。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是否采用了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项研究,均为队列研究,其中8项采用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共计2 423例患者,其中胸骨上段小切口组1 306例,传统正中开胸组1 3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骨上段小切口组的住院死亡率(OR=0.58,95%CI:0.22~1.55,P=0.278)和再次开胸率(OR=0.96,95%CI:0.46~1.03,P=0.067)低于传统正中开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传统正中开胸组,胸骨上段小切口组减少了术中体外循环时间(WMD=-9.66,95%CI:-16.09~-3.23,P=0.003)、术后ICU时间...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9月 ,笔者采用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8例 ,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性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3±14 .9岁 (2 5~ 5 8岁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 2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例 ,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 X线片和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1.2 手术方法 平卧位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胸骨正中皮肤切口 ,上缘从胸骨上窝始 ,全长 7~ 9cm。沿肌层表面向中线和胸骨柄上缘潜行分离 ,电锯锯开胸骨至第 3肋间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9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微创组;选择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相应手术的9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微创组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2例使用生物瓣),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植入主动脉瓣膜型号19~25 mm,无1例延长手术切口。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出血及胸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气和右侧胸腔积液各1例,均经胸腔引流后治愈出院。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稍延长(P 0. 05),但并不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入住时间(P 0. 05),且术后引流量和总输血量减少(P 0. 05),皮肤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患者术后随访1~13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未见明显异常,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可以取得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样的效果,但创伤更小,失血和输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53例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3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骨上段小切口组(UHS组,n=73)和传统切口组(FS组,n=80)。UHS组采用经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完成手术; FS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记录两组围术期各种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UHS组停循环时间显著长于FS组[(34.9±8.2) min vs.(32.5±6.0) min,P 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1.3±8.7) h vs.(42.9±10.2) h,P 0.05]和ICU停留时间[(51.3±19.2) h vs.(71.2±29.8) h,P 0.05]UHS组显著少于FS组。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安全、可行,该手术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6.
微创心脏手术因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近几年在临床上发展较快,并获欢迎[1~6]。我院自 2002 年 7 月~2003 年 10 月,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进行心脏瓣膜手术 3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36 例中,男性 16 例,女性 20 例。年龄 28~68 岁,平均(48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角膜炎于1878年首次由Leber报告,是一种常见的、较顽固的、可致盲的角膜真菌感染,可致角膜溃疡,最终导致视力受损,严重者可引起失明.近年来,由于我国中原农业经济地区产业的崛起,加上抗生素、皮质类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有些地区已经成为角膜感染的致病菌之首[1].对于越来越多的真菌感染,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却比较少,治疗棘手.因此,掌握该病的病理学特点及流行规律,建立主要致病菌的鉴定技术,将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改善其预后.现对198例临床诊断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及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及真菌培养,为真菌性角膜炎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采用“J”型胸骨上段小切口切除胸腺。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无围术期死亡,无肌无力危象发生。结论“J”型胸骨上段小切口具有切口小,视野充分,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本科行经肋间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Bentall)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经肋间小切口Bentall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本科行经肋间小切口Bentall术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为主动脉根部瘤+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4例,其中升主动脉扩张1例。全部行经右侧胸骨旁第3肋间切口Bentall术+主动脉根部分流术。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均康复出院。结论 经肋间小切口主动脉手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其手术区域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胸骨上段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与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观察组),并收集同期进行常规正中开胸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输血量、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无院内死亡病例,无低心排,无切口感染病例,观察组手术切口明显缩短(P<0.001),术中无延长切口。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及心肌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患者少( P=0.044),术后输血量明显减少(P=0.006),术后ICU监护时间(P=0.034)及住院时间缩短(P=0.041)。观察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低(P=0.036)。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渗出较观察组明显(P=0.049)。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肺部渗出、减少患者术后输血量;术后患者切口疼痛较轻,心房颤动发生率较低。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经胸骨上段横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5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横向断开胸骨,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105~11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57~78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6~12小时,引流液120~230mL.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胸骨上段横切口能够完成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出...  相似文献   

13.
顾伟礼  周睿  张垣  邱兆昆 《上海医学》2007,30(3):206-207
为了减少再次经正中途径进行手术的并发症,本研究对已通过正中途径施行过二尖瓣手术的5例患者改用经右侧开胸切口行再次二尖瓣手术,现将手术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13例经正中开胸途径施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男9例,  相似文献   

14.
15.
90年代,微创心胸外科技术方兴未艾。特别是电视胸腔镜的出现,使微创技术更趋先进。然而,此类手术设备昂贵,技术要求较高,手术费用大。本文报道应用常规手术器械与设备,采用微创切口(minithoracotomy)施行12例开胸手术的经验。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 1997年3月~1998年7月我科住院病人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2-5~62(平均30)岁,除1例2-5岁的幼儿外,其余病例均为成人。病种构成及术式见表1。表1 病种构成及手术名称诊断例数手术名称动脉导管未闭3结扎术复发性自发…  相似文献   

16.
胸骨正中切口是最常用于前纵隔及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手术切口,其优点不需切开胸膜腔组织损伤少。对呼吸循环生理功能影响小,手术显露好。我们科在心脏手术中多采用此经路,1例冠脉旁路搭桥术中出现开胸时发生胸骨锯刺破心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治疗心脏疾病。方法:对2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从胸骨角下缘2cm至剑突水平作7.5-10cm长切口,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然后给僻劈下端胸骨,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正1例,三尖瓣心包补片成形1例,室缺修补12例,室缺修补+二尖瓣成形1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室缺补片5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例,3例患者轻度切口疤痕增生,无局部胸骨隆起和心脏残余分流。结论:该切口保留了胸骨角水平以上胸廓的完整性,切口位置较低,切口短,有一定的美观功效,适宜于5岁以上的患者行房、室缺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二尖瓣手术的标准径路为胸骨正中切口,但手术瘢痕明显,影响美观.而经胸骨下段小切口、部分胸骨劈开径路手术则瘢痕较为隐蔽.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采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二尖瓣手术1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裂开为一严重并发症。我科遇到2例,报告如下。病例1 男性,55岁,汉族。行胸骨正中切口闭式二尖瓣扩张术.术后第4天切口下端流出大量暗红色液体,查体胸骨摩擦移动感明显。胸片见固定胸骨的钢丝断裂。经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术中见钢丝全部断裂.胸骨分离达5 cm。经清创后重新固定胸骨并于胸骨后置管持续滴注抗生素溶液冲洗纵隔。缝合切口,术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听三角”切口施行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听三角开胸手术切口’行各类普胸手术102例并且在切口愈合,疼痛及感觉异常,患侧肢体功能二项指标上与后外侧切口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结果 ATT切口较后外侧切口在切口愈合,疼痛及感觉异常,患侧肢体功能二项指标上存在显性差异,由此体现出ATT切口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 ATT切口愈合快,瘢痕小,病人心理压力轻。术后患侧肢体功能影响小,达到微创目的。术后疼痛及感觉异常轻,对呼吸和咳嗽排痰影响小,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开胸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