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格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处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布格运动,评价干预后下肢血管的踝肱指数(ABI)、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及周围神经筛查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布格运动后,踝肱指数(ABI)、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及周围神经筛查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布格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神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2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确定下肢血管病变。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无下肢血管病变组(27例);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54例);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59例)。同时观察和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比例高(P<0.05);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病程>5年、有家族史、周围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比例高。有下肢血管病变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明显升高。在中度及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中,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病程及LDL-C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及LDL-C水平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变的形态学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组)和87例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下肢动脉,记录病程、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模病变(DR)、冠心病(DHD)、脑血管病变(CVD),测血压、身高、体重,检测血生化标准。结果:老年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56%),P〈0.01;下肢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检出率老年组(56.87%)明显高于对照组(29.12%),P〈0.01;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两组均呈节段性,其中老年组(42.52%)及对照组(40.13%)呈非均匀性;非同心圆性改变,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近半数为非均匀性、非同心圆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下肢血流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HBO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HBO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下肢动脉收缩期最高流速(Vmax)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HBO组Vmax及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血流参数,改善肢体血管流通情况,是防治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有静息疼痛、间歇跛行、足面溃疡、四肢发冷等,且足面溃疡及静息疼痛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症状的比例(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进行诊断及血管介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行下肢血管B超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结果4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联合内科保守治疗对改善下肢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程海辉 《大家健康》2016,(5):117-118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有静息疼痛、间歇跛行、足面溃疡、四肢发冷等,且足面溃疡及静息疼痛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症状的比例(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进行诊断及血管介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根据颈动脉有无病变分为A组(颈动脉无病变组)和B组(有病变组)。所有患者均接受3d动态血糖检测(CGMS),计算平均空腹血糖(MFBG)、平均餐后2h血糖(MPBG)、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低血糖时间比(血糖〈3.9mmol/L),并检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两组间性别、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病程、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lc、MAGE、SD、LAGE、MPBG、低血糖时间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病变不仅与血压、血糖、血脂、HbAlc有关,而且和血糖波动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88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16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差异;以此来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56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下肢血管病变者88例,占比34.38%;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其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这5个因素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BPS)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及血清TNF-α浓度的影响。探讨BPS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6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口服贝前列素钠120μg/d,对照组不服用。服药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baPWV、ABI、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baPWV、血清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ABI、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给予贝前列素钠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baPWV、血清TNF-α浓度,能防止血管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共80例,根据血管病变的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管病变组(PVD组)和无血管病变组(D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等。结论:将糖尿病患者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总胆固醇的增加,减少较大的情绪波动等能够有效降低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永红  戴武  王长江  刘克梅  韩晓芳  叶军  刘玲  翟斐  章容 《安徽医学》2011,32(11):1855-1857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238例,全部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无血管病变组及下肢血管病变组两组间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等相关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 069例≥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肌电图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对两组数据比较,探寻DPN的影响因素。结果①DPN组873例(81.7%),NDPN组196例(18.3%);②DPN与NDPN两组的年龄分别为(71.20±6.70)岁、(69.54±5.92)岁,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2.42±8.02)年、(9.89±7.67)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9.04±2.52)%、(8.26±1.91)%,性别比(男/女)分别为450/423、83/113,空腹C肽分别为(471.25±320.31)pmol/L、(529.72±298.10)p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93±1.27)mmol/L、(4.62±1.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分别为(2.95±0.90)mmol/L、(2.77±0.81)mmol/L,以上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PN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有关(OR值分别是1.047、1.042、1.152、1.275)。结论 DPN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相关,联合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老年人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瘸变是否有关.方法:本研究选择T2DM患者240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离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血UA水平是否有差异:同时根据血UA水平又分为高UA水平组和正常UA水平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血UA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而糖尿病高血UA组较正常血UA组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血UA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口服,qd。观察组:贝前列素钠,40μg,口服,tid。6个月后观察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sICAM-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s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冯波  钱巧慧  李茂全  李栩  倪亚芳 《上海医学》2007,30(12):891-893,F0002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以了解其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4例非糖尿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计算受累病变支数和采用10分段积分法评估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病变累及的血管支数中位数为5支,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2支(P<0.01)。除腹主动脉外,糖尿病组发生在同节段的双侧病变支数累计为71支,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4支(P<0.05),而单侧支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腓、胫后动脉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膝以上动脉病变累计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膝以下动脉病变累计积分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腘、腓和胫后动脉的病变发生率分别为43.3%、53.3%和50.0%,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7.1%、21.4%和14.3%(P值均<0.05)。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下肢动脉病变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在远端节段下肢动脉病变较为严重和广泛,而近端节段无明显差异。年龄、LDL-C均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2DM)患者外周血管重构,并探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价2DM的外周小血管病变.方法 观察50例2DM患者,除外合并高血压病、急性冠脉综合症、陈旧性心肌梗塞、脑梗塞、心功能不全者;以健康成人5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头(频率3-11MHz)测量两组足背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流速(D)、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足背动脉的内径、S、D、PI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2DM下肢血管超声指数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变,说明2DM存在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能够准确反映其病变严重程度及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_2DM)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原因,为早期从源头上切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从而预防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方法:选取151例T_2DM患者,按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分别为T_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PAD组)和T_2DM无下肢血管病变组(NPAD组),从性别、年龄、病程、烟酒史、腰臀比、体质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素、肌酐、尿酸、血清胱抑素C、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血清25羟维生素D等方面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程、吸烟史、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胱抑素C、血清25羟维生素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饮酒史、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病程、吸烟史、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胱抑素C、血清25羟维生素D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