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属于中医之"痿证"、"瘫痪"等范畴,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存质量[1].本文采用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SCI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ADL的提高具有积极的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RS2002评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NRS2002评分压力性损伤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入选的146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压力性损伤93例(63.7%)。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NRS2002评分为(3.22±1.49)分,显著低于压力性损伤组的(5.29±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患者NRS2002评分1-2分、3-4分以及5-7分设为三组,随着NRS2002评分的增加,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亦越高,三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7%、53.5%和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S2002评分每增加1分,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增加4.52倍;其预测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829,95%CI为0.762-0.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血清白蛋白每增加1g/L,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可降低16.1%(OR=0.839,95%CI:0.704-0.998)。结论:高NRS2002评分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有较准确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冯哲  王洋  兰端云  易靖  鞠敏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708-1710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现状、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67例患儿,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病情、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及体征等,对影响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在467例患儿中,有79例(93处)发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6.92%;其中62.37%(58处)的压力性损伤为医疗设备相关,83.87%(78处)损伤程度为1期损伤;压力性损伤高发部位为鼻部[20.43%(19/93)],其次为骶尾部[17.20%(16/93)]、面颊[11.83%(11/93)]、枕部[10.75%(10/93)]、口部[9.68%(9/93)]、足跟部[7.53%(7/93)]、耳后[6.45%(6/93)]。入住NICU时间≥7 d(OR=3.025,95% CI:1.178~7.729)、机械通气(OR=4.568,95% CI:2.110~9.848)、意识昏迷(OR=4.397,95% CI:1.860~10.351)、嗜睡(OR=5.447,95% CI:2.359~12.578)和病情危重(OR=3.142,95% CI:1.184~8.340)是NICU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要以医疗设备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为主,高危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患儿病情、活动受限、医疗设备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红细胞(red blood  相似文献   

5.
王涛  吴清明  龙辉 《现代医学》2021,(3):363-368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特征是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损伤并伴有胆管纤维化.PS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因素都与其发生相关,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也在该疾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是其诊断"金标准",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冯春  王婧楠  陈萍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438-1441
目的 探讨Braden单项评分管理对预防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预警作用,从而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成立由护理部、科护士长、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病区护士长、病区压力性损伤质控员共同组成的网格化压力性损伤管理团队,将院区分为大、中、小3个网格进行督查和跟踪。对2020年1—12月,全院各病区通过OA(office automation)不良事件系统上报的81例院内发生的压力性损伤患者的Braden单项评分、发生部位和原因进行分析,2021年通过医惠系统统计全院Braden单项评分中潮湿、活动力及移动力3项评分<3分的患者,系统导出后根据Braden单项评分管理预警来落实预防措施,观察措施落实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2021年实施单项评分管理统计院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由2020年的0.125%降至0.085%。不良事件上报的院内压力性损伤患者中Braden单项评分(活动力、移动力、潮湿)其中一项或两项<3分的患者由2020年的33例降至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中压力性损伤分期以1期及2期为主,3期及深部组织损伤发生例数减少,压力性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7.
郭航远  鲁端 《医学综述》1997,3(6):294-295
<正>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窦性心动过速(窦速).本文对RFCA术前、后患者超氧比物歧化酶(SOD)和心率变异性(HRV)进行研究,旨在了解RFCA术对心脏和心脏神经的急性期损伤.探讨窦速的可能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 新生儿惊厥是由很多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病因较复杂。其病因按有无感染分为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和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性惊厥);按病变部位分为颅内性惊厥和颅外性惊厥。一、感染性惊厥 1.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 (1) 出生前(胎内)病毒感染:孕母感染病毒血症,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病毒血症发生胎儿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致脑部炎性或变性病变而产生惊厥。常见有风疹病毒和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2) 出生时(产道)病毒性感染;单纯性疱疹是女性生殖道内一种复发性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等皮肤损伤而招致感染,发生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9.
神经疼痛的病理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黄乔东  高崇荣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2014-2016
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或结构损伤所致,其发生率大约为1%,它可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三叉神经痛,脊髓损伤);感染(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代谢紊乱(糖尿病性神经痛);梗塞(中风)等。病人主要表现为钝痛或搏动性疼痛、灼痛、发作性撕裂性疼痛以及痛觉过敏和/或痛觉超敏。Michael将神经性疼痛分为三种亚型:(1)周围神经性疼痛,  相似文献   

10.
刘同涛 《医学综述》1999,5(3):97-98
<正>近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是由于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VSMC)受各种危险因子的损伤而使机体产生的一种过度的炎症增生性反应过程,其中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血管调节因子参与了此反应过程。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lipoprotein,LDL)发生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o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是AS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它可以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产生分泌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模式对临床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390例为观察组1,与此同时选择院外带入及院内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82例为观察组2;另选择2019年1—12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323例为对照组1,与此同时选择院内及院外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76例为对照组2。比较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前后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院外带入及院内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治愈好转率,临床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考核成绩差异。结果 观察组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1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5)。观察组2治愈好转率为80.5%,明显高于对照组2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0,P<0.05)。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后临床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护理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管理前(t=-11.820,P<0.01)。结论 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模式,可降低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压力性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出现多尿症、低钠血症的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髓损伤并多尿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病人存在尿崩,且为肾性。多尿原因之一为伤前就存在的肾性尿崩,其二是颈髓损伤所致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多尿症及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结论颈髓损伤后发生的低钠血症存在两种理论解释,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SIADHS),一是脑盐耗综合征(CSWS)。多尿症同样有两种解释,一为颈髓损伤所致的交感神经抑制,再就是颈髓损伤同时颅内损害所致的中枢性尿崩。确切发病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脑卒中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检验脑卒中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4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128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32.00%,其中骶尾部、髋部和足跟部是发生压力性损伤常见部位。将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医疗器械、无翻身能力、卧床时间>1个月、意识障碍、贫血、大小便失禁均是导致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机械通气、无翻身能力、卧床时间>1个月、意识障碍、贫血、大小便失禁均是脑卒中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存在的高危因素需加强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便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庄仲伟  费智敏  王勇 《上海医学》2008,31(4):295-297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能发生的一种严重肺部并发症。自1874年Brambrink等首次报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出现NPE以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其在颅脑损伤后的发生率并不低。大样本尸体检查结果显示,NP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肝外胆道损伤为LC的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回顾我院312例LC,其中4例发生肝外胆道损伤(1.28%),胆总管横断伤1例,胆管侧壁伤3例(胆总管部分损伤、右副肝黄损伤、迟发性胆囊管残端漏各1例)。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中正确的辨认"3管"可减少此并发症。一旦发生损伤,应尽早发现,及时中转开腹,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季莹  杨志新 《河北医学》2022,(5):877-880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致残率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由外伤、血肿、感染或肿瘤等因素损及脊髓导致。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脊髓损伤的年患病率为37/100万,以青壮年男性高发,现有SCI患者数量高于100万例,男女比例大约在(3~4)∶1,且年龄分布存在双峰特点,两个高峰年龄区间分别为20岁~50岁和70岁~80岁,外伤是导致各年龄段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SCI发生后不但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也会发生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肌痉挛、  相似文献   

17.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重要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分子,胞外HMGB1可通过激活其高亲和力受体—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介导多种细胞损伤以及应激状态反应,参与某些急、慢性无菌炎症过程包括:急性肺损伤、关节炎、慢性肾脏疾病、肠炎等。现就HMGB1-RAGE轴诱导无菌性炎症发生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种安全新型便器在中老年卧床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208例卧床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试验组采用安全新型便器,对照组采用普通U型便盆。分别对2组患者使用后的骶尾部接触区压力性皮肤损伤,会阴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尿道口红肿、异味,大小便污染床单位情况及照护者、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发生1例压力性皮肤损伤,对照组发生12例轻度压力性皮肤损伤,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大小便污染床单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型便器护、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会阴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及尿道口的红肿、异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新型便器的使用可明显降低卧床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及大小便污染床单位数,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减轻照护者更换床单位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赵敬生  党蓉芳  孙平  黄玮 《吉林医学》2013,(26):5404-5406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操作技巧,预防损伤性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腺)肌瘤患者,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术中、术后的损伤性并发症。结果:损伤性并发症主要为皮肤烫伤、血尿、肠道穿孔、神经损伤。结论:改变和提高操作技巧可有效避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损伤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