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1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13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1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1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ASO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目前临床药物缺乏直接针对动脉硬化的治疗,更多的方法都是试图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很多时候,保守治疗已经无法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必要行外科手术治疗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我院血管外科2003年5月-2008年5月采用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共6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6.
<正> 动脉硬化闭塞症(SAO)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但以腹主动脉远侧及髂一股一帼动脉最常见。由于动脉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血脂症,高血压,吸烟,肥胖等是易患因素。1 临床资料1.1 病例:患者,男性,50岁,于2001年5月30日以“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收入院,于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持续性发凉疼 相似文献
7.
2000~2009年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31例,均获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ASO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50~79岁,平均65.2岁.均有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其中10例并冠心病,5例并糖尿病,患者90%并长期吸烟史.根据血管造影和个体情况选择介入治疗5例,手术治疗2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致坏疽的护理。方法:对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致坏疽的起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合理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控制感染、对症治疗、支持疗法等处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加强护理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致坏疽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9.
问:我是一名男性患者,75岁。近来发现走路后腿痛,但休息片刻还能行走,我以为是上了岁数的缘故,不料症状越来越重,原先能走500米,现在只能走不到50米,足趾还出现了破溃,夜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作了彩色多普勒,医生说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 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王晓颖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472-47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4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患肢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基本消失,缺血疼痛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间歇性跛行消失,3例因肢端坏疽合并感染行截肢术,截肢平面均在小腿中下段以下,截肢后恢复出院,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保证正确体位,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厂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1995年9月~1997年9月我们共收治40例(43条肢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50~80岁,平均63岁。均有间歇性跛行,伴静息痛15例,足趾坏疽7例,足背溃疡2例,小腿皮肤大片坏死1例。并发高血压13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7例,脑中风2例。1.2特殊检查①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PVL):趾动脉动态描记示全组均动脉搏动波幅低平或呈直线。踝踝指数(ABI)测定为0~0.51,平均0.23±0.12。②彩色多普勒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目前有超过2亿人受其影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影响疾病发展,根据患者致病的不同危险因素衍生出相应的内科治疗方法。当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血运重建治疗。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腔内血运重建方式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为大众接受。同时,针对不同解剖位置的病变,腔内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内外科主流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选择具有明确诊断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痘的患者,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剂,水煎服,配合血栓通、前列地尔静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其中Ⅰ级占13例,Ⅱ级占20例,Ⅲ级占2例,Ⅳ级0例。结果:临床治愈12例,占34.29%,显著有效16例,占45.71%,好转6例,占17.14%,未愈1例,占2.8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脉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Ⅱ~Ⅲ期ASO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90例予通脉方,水煎服或颗粒剂冲服,1剂/d;对照组30例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并配合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2.22%,总有效率92.22%;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方治疗ASO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行血管重建术后,肢体血供恢复,症状消失或减轻,但外周动脉疾病并不是从此销声匿迹了,手术并不能彻底治愈这一疾患.为降低术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需继续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74)
<正>0引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通常是因为动脉退行性病变而导致外周血管阻塞进而出现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发生下肢溃破和坏疽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针对该病的治疗,临床医生常常会选择抗凝、溶栓和手术等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血管腔内治疗的手段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因其具有微创、可重复性等优点,所以被患者所接受~([3])。同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19.
20.
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1例诊断明确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取下肢血管超声多普勒确诊),运用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总结。结果临床痊愈12例,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结论经临床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效,且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