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开展胃镜的定期随访和筛查胃癌的研究,探索提高临床胃癌检出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IEN患者505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46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40例,进行定期随访、胃镜复查及病灶活检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证实胃癌或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行外科、腹腔镜手术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切除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及胃癌分期。[结果]505例胃黏膜IEN患者经平均21.33个月的随访以及平均3.88次的胃镜复查,共检出胃癌81例,检出胃癌占全组的16.0%,其中早期胃癌51例,占检出胃癌的63.0%;进展期胃癌22例,占检出胃癌的27.2%。另外经胃镜活检病理检出的8例胃癌失访。465例LGIEN患者,检出胃癌57例(12.3%),其中早期胃癌38例(66.7%);40例HGIEN患者,检出胃癌24例(60.0%),其中早期胃癌13例(54.2%)。[结论]通过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胃镜随访及病理活检,能有效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尤其能够在LGIEN中筛查出漏诊的胃癌患者;具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手术病理证实大多为胃癌患者,因此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复查必须实施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15075例基层医院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胃癌及早期胃癌筛查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枫泾分院自1992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癌筛查结果.结果 16年间因症状共行胃镜检查15 075例,经活检病理或手术巨体病理共检出胃癌273例,胃癌检出率1.81%.检出早期胃癌14例,早期胃癌检出率5.13%.首次胃镜病理阴性而漏诊胃癌43例,其中进展期胃癌39例,漏诊率15.06%,早期胃癌4例,漏诊率28.57%.结论基层医院也能检出早期胃癌,并有望今后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加强胃镜阴性者复查,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追踪随诊,清洁可疑病灶,减少创面渗血,靶向活检,多点多块活检,是减少胃癌漏诊率、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发现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均行普通胃镜下扫查、病灶区NBI染色、美兰染色,直视下活检确诊,以超声胃镜判断病灶浸润深度,选择EMR和ESD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2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89∶1,55岁以上占69.2%,部位以胃窦部好发,腺癌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见,胃镜分型以Ⅱc+Ⅲtype最多(69.2%),NBI加美兰染色后均不同程度染色异常。超声内镜均见黏膜层不同程度增厚。EMR、ESD治疗后,完全清除者占96.2%。结论认真仔细操作规范及应用多种检查技术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推广内镜下早期胃癌治疗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在广东地区胃癌风险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广东地区进行早期胃癌筛查的居民,采用量化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胃癌初筛,根据初筛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比较各组精查胃镜下早期胃癌、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完成精查胃镜检查共545例,其中高危组32例,中危组184例,低危组329例。精查胃镜结果显示,早期胃癌检出率方面,高危组(12.5%)>中危组(1.1%)>低危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5,P<0.01);癌前疾病检出率方面,高危组(60.9%)>中危组(52.4%)>低危组(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P<0.01);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7.9%、8.8%及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P=0.28)。内镜病变检出阳性率组间比较,高危组(71.9%)>中危组(57.1%)>低危组(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4,P<0.01)。结论“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在广东地区胃癌风险人群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疾病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及其指导的活检存在局限性,可能造成早癌漏诊或误诊。目的:探讨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早癌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2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经普通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LGIN的患者50例,于3个月后进行复查,对其中30例有典型Ⅱa、Ⅱc或Ⅱa+Ⅱc形态改变者行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精查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果:根据VS分类标准,30例行内镜精查者中15例提示早癌,15例提示非癌病变。精查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胃癌10例,LGIN或慢性炎症改变20例。最终ESD病理显示14例为HGIN或胃癌,16例为LGIN或慢性炎症改变。以ESD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内镜精查诊断胃早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显著高于普通内镜活检病理和精查活检病理(P0.05)。结论:对于普通内镜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者,ME-NBI精查可提高早癌检出率,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经胃镜下活检被诊断为HGIN,并在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术前胃镜下形态特征以及术后病理检查资料,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镜下26例表现为早期胃癌样形态改变,58例表现为进展期胃癌Borrmann形态改变。术后病理诊断为HGIN 13例(15.5%),胃癌70例(83.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1例。浅表样病灶组(n=26)中,术后病理诊断HGIN 9例(34.6%),早期胃癌15例(57.7%),进展期胃癌1例,LGIN 1例;镜下Borrmann病灶组(n=58)中,术后病理诊断HGIN4例(6.9%),早期胃癌8例(13.8%),进展期胃癌46例(79.3%),且有6例患者伴有淋巴转移。镜下浅表病灶组在术后被确诊为HGIN和早期胃癌的比例高于镜下Borrmann病灶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镜下Borrmann病灶组在术后被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比例高于镜下早期胃癌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P<0.05)。结论大部分胃镜下活检诊断为HGIN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癌,胃镜下病灶形态特征和胃镜活检HGIN诊断结果符合率低;提示在临床中应结合胃镜形态特征与活检结果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13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部位、大小、内镜形态、病理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0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137例早期胃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应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15年6月共诊断新发早期胃癌13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30%(10/137),其中黏膜内癌转移率为2.36%(2/85),黏膜下癌转移率为15.38%(8/52)。经单因素χ2检验提示浸润深度与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ESD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结论]目前经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中接近一半的患者可经ESD治愈。早期胃癌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病理见淋巴结转移且与肿瘤的黏膜浸润深度相关。胃镜下诊断胃癌需要熟练掌握其特征并善于结合病理活检。ESD早期胃癌治疗存在其优越性,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早期发现胃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仅占胃癌的10%左右。我国的胃镜检查中,胃癌漏诊因种种原因在各级医院时有发生。根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上消化道胃镜检查应主要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或精查,为患者做好充分的胃镜检查前准备,全面细致地观察整个胃腔,正确识别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充分应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新辅助诊断技术,对胃内可疑病灶进行规范化活检并掌握胃癌的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溃疡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ESD术的早期胃癌患者68例,经过纳入标准排除8例,最终纳入60例患者,用放大胃镜进行Takemoto愈合质量分期,观察各期患者6个月后的随访内镜结果.结果 对60例早期胃癌ESD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症状性筛查胃癌的重要性,分析胃癌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并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2006年1月至2018年10月接受胃镜检查的25万例症状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早期胃癌283例,进展期胃癌1 157例。所确诊胃癌患者中,年龄主要分布在40~60岁和60~80岁,分别占26. 4%和62. 2%,男性占75. 0%,女性占25. 0%,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和食欲减退,分别占60. 0%和40. 0%,病理类型中,以低分化腺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见,各占45. 0%和18. 1%。病变部位以胃窦部、胃体多见,分别占38. 2%、37. 8%。结论早期胃癌以男性多见,低分化腺癌占比高,好发部位为胃窦部。内镜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对目标人群应行胃镜筛查,提高早期胃癌诊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2014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关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安阳市人民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胃癌相关高危因素信息,根据《共识意见》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认,比较两组患者胃癌、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并分析胃癌高危因素。结果384例患者根据《共识意见》分为胃癌高危组265例(69.0%)、低危组119例(31.0%)。高危组患者胃癌、癌前病变检出率均为9.4%(25/265),显著高于低危组胃癌(1.7%,2/119)和癌前病变检出率(3.4%,4/119)(P<0.01),《共识意见》对胃癌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32.8%;高危组患者问卷调查中危险因素符合项数主要体现为2~3项,其中胃癌前疾病史及不良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14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在不同地区医院内筛查胃癌高危人群的适用性相同,其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及总符合率较低。与其他高危因素相比,既往癌前疾病史、吃饭速度快及饮食不规律与胃部疾病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胃可疑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再次胃镜精检的效果及必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首次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癌前病变的患者70例,再次对患者进行胃镜精检,以手术及随访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首次胃镜检查及再次胃镜精检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70例患者经手术及随访病理检查,确诊胃癌15例(早期胃癌14例,进展期胃癌1例),重度异型或不典型增生(HGIN)的4例,轻、中度异型或不典型增生(LGIN)的51例。再次胃镜精检的诊断符合率(100.0%)显著高于首次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7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疑胃癌前病变行再次胃镜精检可发现首次胃镜检查中遗漏的早期病灶,显著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胃癌     
1454 4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陈敏章等中华消化杂志1(1):34,1981作者对1973~1979年首都医院经纤维胃镜检出,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4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5.6%,比未用内窥镜前的检出率(4.2%)有了提高。其中胃镜肉眼诊断阳性和高度怀疑为胃癌27例(61.36%),活检阳性率达90.9%。44例中27例(61.36%)为粘膜内癌,17例(38.64%)为粘膜下层癌。4例(9.09%)有淋巴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疗效。方法对50例内镜下有明确病灶,表现为浅表病变,活检病理为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ESD切除病灶,对比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并内镜随访。结果 34例术前活检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灶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下浅层癌2例。16例术前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灶ESD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黏膜内癌3例、黏膜下层癌7例。结论 ESD治疗内镜下有明确病灶的上皮内瘤变可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并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症状性筛选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在上海市南汇区航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主诉为上腹隐痛饱胀不适的2 717例开展胃镜筛查胃癌研究。结果胃镜活检病理证实食管癌6例(0.22%),胃癌73例(2.69%);手术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66例(占检出胃癌的90.42%),其中7例未发现转移,59例发现转移;早期胃癌7例(占检出胃癌的9.58%)。结论加强胃癌知识宣传,加强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内镜下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农村基层医疗单位亦能检出一定数量的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检胃粘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行ME-NBI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01-2018.06在我院门诊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粘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48例,均行ME-NBI、靶向活检病理检查、超声内镜、腹部增强CT等检查及ESD治疗,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及手术情况、ESD术后病理、并发症等资料。结果:ME-NBI检查、ME-NBI指导下靶向活检、ESD术后病理诊断癌性病变分别为19例、17例、20例、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SD术后病理为最终诊断结果,常规活检、ME-NBI检查、ME-NBI指导下靶向活检的癌性病灶漏诊率分别为13.51%、0.68%、2.03%,常规活检与ME-NBI检查、靶向活检的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BI检查与靶向活检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检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行ME-NBI是有必要的,能够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26年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74年5月至2000年5月间,经胃镜检出早期胃癌46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作一回顾。 1.早期胃癌检出率:参照全国胃癌标准,全部病例胃切除标本经连续切片检查证实,病变均未超过黏膜下层,癌面积大小与转移无关。26年间共行胃镜检查62 210例,检出胃癌511例(8.2%),其中早期胃癌46例(占胃癌的9.0%)。从1974年~1980年胃镜检出胃癌62例,其中早期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只有尽早发现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死亡率。胃癌高危因素主要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萎缩、遗传性疾病、吸烟。规范化胃镜检查强烈推荐术前应用祛黏液剂/祛泡剂,以及保证充分的观察时间及系统观察。规范化的胃镜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实现胃镜的最大效益。术前精查、放大窄带成像内镜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及范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均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但目前术后未达到治愈标准的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尚未明确,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探索及验证。只有通过提高早诊早治意识,了解胃癌的危险因素,识别胃癌筛查人群,规范化胃镜检查,才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内镜下治疗资料,探求针对老年人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2011-03/2016-09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对病变位于黏膜层、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病变超过黏膜层但拒绝外科手术者行ESD治疗,对病变超过黏膜层或拒绝ESD治疗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04例患者手术成功,外科组死亡1例,两组疗效均确切.相比于外科手术组,ESD组患者年龄偏高、并发症多且重,但手术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患者更易接受,两组之间手术时间、年龄、合并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外科手术组较ESD组总体浸润较深.结论ESD在治疗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的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高龄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ESD非常适合在老年患者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在胃癌高发区对35岁以上无症状、有胃病史及胃癌家族史者进行内镜筛查.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血清PG水平,结合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接受受检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Ⅱ值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内镜筛查共计918例,其中PG阴性718例(78.21%);阳性200例(21.79%),阳性人群中以40-60岁最多139例(69.50%);总体胃癌检出率7/918(0.76%),早期胃癌检出率为5/7(71.43%),进展期为2/7(28.57%);PG阳性癌检出率3/200(1.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200(1.0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3/200(11.50%);PG阴性癌检出率4/718(0.5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0/718(00.0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54/718(7.52%);PG阳性与PG阴性之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G阳性中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3(66.67%),胃癌诊断的敏感性42.86%,特异性78.38%.结论:以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