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坡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28-3329
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拔管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血压与心率(HR)变化及麻醉前、气腹后30 min、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气腹后30 min、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观察组患者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ΔHR、ΔSBP、Δ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拔管血压及心率变化,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手术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后30 min内苏醒拔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5.34±20.4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2.57±24.71)min;其麻醉优良率为98.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6.91±2.85)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4.65±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MAP为(82.72±6.43)mmHg、HR为(69.45±5.89)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5±6.32)mmHg、(58.64±4.2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16.42%(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3%(2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 min内苏醒拔管率为80.60%(5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69%(4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3.
陈晓滨 《吉林医学》2011,(33):6990-699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各40例,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 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硬膜外麻醉组在气腹后5 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P<0.01或P<0.05),而全麻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硬膜外麻醉组气腹后5 min SpO2明显增加(P<0.01);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Sp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5%和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直肠癌切除术中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6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其中62例患者在直肠癌切除术中采取全身麻醉作为对照组,另62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气腹前两组患者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2、3 h以及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水平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睁眼时间(4.8±1.5)min、拔管时间(7.2±2.3)min以及正确回答问题时间(7.9±2.6)min均比对照组(9.1±3.0)、(12.1±4.0)min以及(17.2±5.7)min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切除术中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较好,保证生命体征稳定,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119-123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将其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n=31)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n=31)接受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T_2)、气管插管即刻(T_3)、切皮时(T_4)、拔管时(T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肾上腺素(AE)、去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维库溴铵应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_2、T_3、T_4、T_5时刻MAP、HR波动小于对照组,AE、NE、Cor、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维库溴铵应用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35%(6/31)(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低位直肠癌,可阻断手术刺激传导至中枢,并抑制外源性刺激上行传导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的兴奋,能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肌松药物应用剂量,加快患者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将95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行全身麻醉术,观察组(n=48)行硬膜外麻醉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前后的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对比麻醉前、麻醉后6h、12h、24h、72h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30min及手术完毕时的动脉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24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6h、12h的术后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术相比,硬膜外麻醉术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加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从2012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21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86例患者,实验组有1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式,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MES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MM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12 h和24 h MMES评分分别为(27.6±1.2)分、(27.0±1.5)分和(29.2±0.9)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睁眼时间(11.3±2.2)min、拔管时间(13.3±2.8)min和应答时间(15.0±3.3)min,均显著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缩短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网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全麻(GA)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前即刻,气腹后5 min、30 min、术毕30 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并记录心率(HP)平均气道压(MAP)值.结果:CSEA组各时点NE浓度无明显改变,手术开始前即刻及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术后30 min基本恢复;GA组气腹后NE及E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30 min仍未恢复.手术开始前即刻CSEA组HR高于GA组(P<0.05),气腹后CSEA组HR,MAP低于CA组.结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较全身麻醉能较好地抑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拟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网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点穿刺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全麻(GA)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前即刻,气腹后5min、30min、术毕30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并记录HR、MAP值.结果 CSEA组各时点NE浓度无明显改变,手术开始前即刻及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术后30min基本恢复;CA组气腹后NE及E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30min仍未恢复.手术开始前即刻CSEA组HR高于GA组(P<0.05),气腹后CSEA组HR、MAP低于GA组.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较全身麻醉能较好地抑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40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和琥珀胆碱全麻诱导,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以及七氟醚维持。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0、30min及放气后10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未CO2分压(PETCO2)以及气道峰压(Ppeak)。结果气腹后各时间点Ppeak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放气后10min恢复至气腹前水平,PETCO2于气腹后10min开始增高,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放气后10min仍较气腹前高,大部分患者经调整呼吸参数后,PETCO2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麻醉期,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妇科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全程吸入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接受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诱导、苏醒时间,记录患者气腹前(T_1)、气腹后5min(T_2),气腹后15 min(T_3)以及放气后10 min(T_4)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腹后5 min心率显著低于气腹前(P<0.05),但观察组气腹15 min后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气腹后5 min及气腹后15 min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对气腹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有着良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应激反应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2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2组患者在CO2气腹前(T0)、气腹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停气后10 min(T4)的MAP、HR、SpO2。结果:观察组在T1、T2时,HR明显降低(P0.05),30 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对照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对照组MAP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平均清醒时间、术中疼痛知晓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有利于在手术中完成较好的呼吸及循环管理,并能够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连续硬膜外麻醉、静吸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静吸全身麻醉组(B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C组),各4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麻醉效果及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及术毕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同时比较B组和C组术毕停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三组麻醉后10min血压显著下降和心率显著增快且与麻醉前5 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苏醒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C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A、B和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5%、90.0%和100.0%,C组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围术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Ⅰ组)和硬膜外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Ⅱ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min、置入喉罩后5min、CO2气腹后5min和30min的MAP、HR、RPP及SpO2,以及两组病人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和麻醉清醒时间。结果:Ⅰ组芬太尼用量(7.23±5.32)μg/kg高于Ⅱ组(5.12±4.83)μg/kg(P<0.05)。与诱导前比较:两组CO2气腹后5min和30min HR、MAP和RPP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CO2气腹后5min和30min HR、MAP和RP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功能稳定,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老年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51例,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液体出入量,并分别于手术前1 d、手术后12 h及1、7 d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比较2组麻醉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变化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AP、HR、SpO2、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及液体出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全身麻醉组患者MMSE评分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 h及1、7 d,全身麻醉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但均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同一时间,全身麻醉组的MMSE评分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手术后12 h及1、7 d,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均逐渐降低(P<0.05);同一时间点硬膜外麻醉组患者POCD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导致老年骨科患者POCD发生,而全身麻醉对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大于硬膜外麻醉,发生POCD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拟行根治术的68例直肠癌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复合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在手术中接受常规方法麻醉,复合组在手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麻醉效果分级、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术后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复合组与常规组在T0时刻MAP和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1、T2和T3时刻复合组水平均远低于常规组(P<0.05),复合组本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常规组在T0至T2时刻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P<0.05);复合组与常规组麻醉效果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合组优良率为97.0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41%(P<0.05);复合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与常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能够稳定血压和心率,改善麻醉效果,且并不会显著增加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刘成  彭英 《四川医学》2011,32(11):1762-1764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和持续性硬膜外腔阻滞麻醉(E)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安全性及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其中100例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另100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两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2)、30min(T3)及停气后10min(T4)的MAP,HR,Sp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Tw)及此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E组T1、T2,HR明显降低(P〈O.05),30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后10min尚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T3及T4 G组血糖升高显著高于E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安全用于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并且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9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前10min、气腹后10min及术毕放气后5min四个时间点的HR及MAP变化情况及术中镇痛肌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HR、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10min全麻组患者HR、MAP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镇痛肌松效果优37例,所占百分比为94.87%,与全麻组(74.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镇痛肌松效果良好,术中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可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I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2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淼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83-83,102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合并高血压病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和联合组,分别采用全麻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气腹前、气腹5min、气腹30min和放气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气腹5min、30min以及放气后5min MAP较联合组明显升高,对照组气腹5min、气腹30min和放气后5min时HR快于联合组。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使患者术中循环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