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YQHXD)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小泡蛋白(SY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R组)及YQHXD低、中、高剂量组,并设置假手术(sham)组作为对照,每组12只。YQHX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4.2、8.4和16.8 g·kg-1·d-1的剂量灌胃,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用药14 d后采用Longa评分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CA1区及齿状回(DG)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数量、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和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SYN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1),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2.
大鼠海马CA3区在学习记忆时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的形成和遗忘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天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随后停止训练,时间分别为3天,7天及14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海马CA3区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的表达弱,免疫反应产物呈点状颗粒,沿辐射层长轴分布,多形层也有散在分布;模型组大鼠突触素染色明显比对照组的深,密集的小颗粒呈带状沿辐射层排列,在辐射层的底部可见一些大的阳性颗粒,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突触素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空间学习记忆导致海马CA3区辐射层新突触的形成,而随着空间学习记忆的遗忘,又致新形成突触的消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旱莲草对D-半乳糖联合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致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1只。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构建痴呆模型大鼠,同时每天给予低剂量(8 g/kg)或高剂量(24 g/kg)的旱莲草水提物灌胃治疗8周。用药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采用高频刺激(HFS)Schaffer侧支,在同侧海马CA1区诱导长时程增强(LTP)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EL)明显延长(P<0.01)、平台所在象限的距离百分比明显减低(P<0.01);药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EL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缩短(P<0.05),平台所在象限的距离百分比明显增多(P<0.01);药物高剂量组的EL较低剂量组缩短(P<0.05),平台所在象限的距离百分比增多(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海马CA1区LTP幅度显著降低(P<0.01);药物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S幅度差异不明显(P>0.05);而药物高剂量组PS幅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能减轻D-半乳糖联合Aβ25-35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作用,改善突触功能的可塑性(P<0.01)。结论: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提高大鼠海马CA1区的LTP,明显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由空间辩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引致的大鼠海马结构的突触可塑性变化。方法 本研究继电子显微镜下 ,对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大鼠和对照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形态学的对比性观察之后 ,又对两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复合体进行了体视学指标的测算。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内突触数密度 (77 81± 16 0 0 )个 / μm3、突触活性点膜面积 (0 0 37± 0 0 0 8) μm2 / μm3、突触小泡的数量 (16 9946 86± 195 92 5 8)个 / μm3、线粒体的体积 (1 70± 0 86 ) %和数密度 (8777 5 4± 2 0 2 0 32 )个 / μm3 均比对照组大鼠的大或多 ,对照组大鼠以上指标分别为 :(2 8 35± 1 31)个 / μm3、(0 0 15± 0 0 0 2 ) μm2 /μm3、(6 4380 2 7± 872 8 6 6 )个 / μm2 、(0 5 8± 0 35 ) %、(2 2 82 46± 72 7 6 9)个 / μm3,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正常生理活动也可引致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变化 ;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形式不仅包括突触复合体各结构的增大同时包括突触数量增多 ;突触活性点膜面积增大 ;突触小泡的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 ;突触前膨大内线粒体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下对大鼠海马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后用动物离心机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卒中指数和神经症状评分、组织学及电镜技术,观察±Gz交替和单纯+Gz对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结果:±Gz组及单纯+Gz组大鼠在暴露后不同时间,卒中指数和神经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光镜观察CA1区变性锥体细胞数,±Gz组和单纯+Gz组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Gz组与单纯+Gz组暴露后6h和24h可见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及血管出现程度不等的损伤.结论:两种方式的脑缺血再灌注均可造成海马组织较为严重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丁苯酞低、中、高剂量预处理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前1周给予20、40、80 mg/kg丁苯酞灌胃,每天1次,共7 d。I/R组和Sham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24 h行Zea 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病理变化。结果:NBP预处理能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学评分,保护线粒体,减轻神经元损伤。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具有预防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通道特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 4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共分为6个时点,各时点为1组。按实验分组,在上述时点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后,采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贴附模式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L-型钙通道活动情况。结果: 在本研究观察的时点内,再灌注24 h时开放概率升高为0.005667±0.001560,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余时点与正常组相比较无差异;再灌注0 h(缺血组)、6 h、12 h、24 h时通道平均开放时间分别为(28.043±9.152) ms、(34.850±7.864) ms、(21.205±4.921) ms、(32.980±7.228) ms,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余各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再灌注0.5 h,通道电流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出现钙超载可能与损伤后L-型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开放概率增加和通道电流幅度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共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CIRI)和针刺治疗组(CIRI+AC),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CIRI大鼠模型,CIRI+AC组大鼠接受针刺“大椎”、“水沟”、“百会”穴治疗。Garcia评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caspase-9表达,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针刺前,CIRI组和CIRI+AC组神经功能评分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针刺24、72 h后,CIRI+AC组神经功能评分较CIRI组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面积比缩小(P<0.05),患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针刺24 h后比较,72 h后CIRI组患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5),CIRI+AC组患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对成年大鼠海马CA1区抑制性突触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SH)、2)缺血-再灌注3 d组(IR-3)、3)缺血-再灌注7 d组(IR-7)。用四动脉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使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诱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eIPSCs)。结果与SH组相比:低刺激强度时,IR-3及IR-7组eIPSCs的幅值明显降低(P<0.05);IR-7组eIPSCs的上升时间明显变短(P<0.05);IR-3组eIPSCs的配对抑制明显变大(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降低了大鼠海马CA1区抑制性突触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对照组(Con)和白藜芦醇组(Res),每组24只。脑缺血3h后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或无水乙醇,连用7d。脑缺血24h时,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称重法检测脑含水量。缺血24h、7d、14d分别行Bederso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突触素蛋白的表达。结果 TTC染色显示,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高(P0.05),而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脑含水量检测显示,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但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24h、7d、14d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对照组24h时脑缺血皮质突触素阳性表达减少,7d、14d时逐渐增加,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白藜芦醇组各时间点均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加,14d增加更明显。Western blotting显示,缺血对照组24h、7d、14d脑缺血区皮质突触素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但7d、14d时逐渐增加;白藜芦醇组各时间点较缺血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14d时增加更显著。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增强脑缺血大鼠突触素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ICAM)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缺血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海马组织ICAM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分别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且Western结果显示模型组ICAM蛋白量升高,mRNA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ICAM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海马组织ICAM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作胎鼠宫内缺氧模型,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宫内缺氧新生大鼠突触重建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孕14 d开始将孕鼠置于动物缺氧培养箱中,制作胎鼠宫内缺氧模型。新生鼠经腹腔分别注入三七总皂苷和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治疗。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突触素(SYN)和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SynDIG1)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经三七总皂苷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缺氧后新生鼠脑MAP-2、SYN和SynDIG1表达明显减少,GFAP表达明显增多;治疗组MAP-2、SYN、SynDIG1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GFAP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三七总皂苷可减轻缺氧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减弱GFAP的表达,促进突触的重建,改善宫内缺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灯盏花素脂质体前体(breviscapine proliposome,PS)与灯盏花素片(breviscapine tablet,Bre T)抗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药效学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毛细玻管法检测小鼠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CT)。结果与Bre T组比较,PS低、高剂量均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梗死面积,且有剂量依赖性(P0.05)。PS低、高剂量组比Bre T组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且有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灯盏花素脂质体前体减少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百分比、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其药效学作用明显优于灯盏花素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免疫接种卡介苗(BCG)后大鼠行为学,电生理,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疫苗接种对突触传递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卡介组和对照组。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于出生24h内背部皮下接种卡介苗,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的PBS。4周时水迷宫检测其行为学的变化,在体LTP测其电生理的变化,并使用基因枪散射DiI染料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结果与其对照组相比,卡介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LTP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以及蘑菇样(mushroom)增多。结论新生期成功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大鼠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并促进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验证空间学习记忆是否能引起海马苔藓纤维抽芽。方法 :用Morris水迷宫及Timm显影染色方法 ,研究正常成年Wistar大鼠进行定位航行试验后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分布的可塑性变化。结果 :大鼠经 1 4天学习训练 ,其逃避潜伏期逐日缩短 ,由 39 8± 1 5 2s下降到 1 0 9± 7 6s。苔藓纤维主要集中在门区和CA3透明层 ,但在学习组 1 0只和对照组 1 0只大鼠 ,均发现在CA3区始层多少不等地存在苔藓纤维终扣分布 ,两组苔藓纤维分布面密度分别为平均 0 0 5 89± 0 0 335 9,0 0 71 7± 0 0 5 2 84。经“t”检验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成年Wistar大鼠Morris水迷宫 1 4天空间学习记忆未见引起海马CA3区苔藓纤维抽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慢性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分析大脑皮质即刻早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索铝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孕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染铝组,染毒组仔鼠出生后首日连续染毒3个月,然后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测试,铝含量检测,皮质神经细胞病理学观察,皮质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铝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染铝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染铝组皮质神经细胞呈现神经纤维稀疏、神经元细胞脱失甚至空泡样变性等病理改变;中、高剂量组皮质区c-fo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染铝组皮质区c-F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随染毒剂量增加,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亚慢性铝暴露损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铝造成皮质神经细胞功能减弱(即刻早基因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海马结构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的突触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活动是否可以引起大鼠海马结构发生突触可塑变化。方法:电子显微镜下对模型大鼠和对照大鼠的海马结构内突触复合体的形态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1)模型大鼠海马CJ43区多形层内多为神经纤维,其中无髓纤维占多数,有髓纤维很少。在无髓纤维间见到形状不规则的轴突终末与周围的树突和树突棘分别形成轴—树突触和轴棘突触,后者多见。突触前膨大内充满圆形清亮、无核心的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突触后成分多为树突棘并在多处与突触前膜形成活性区,树突棘内见到棘器。(2)对照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内含有大量无髓纤维并见到较少的轴—树突触。该突触形状规则且活性带面积较小,突触后成分多为一个,突触小泡清亮、圆形无核心,偶见线粒体。(3)经Timm染色的两组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的超微结构特点是银颗粒仅沉积在苔藓纤维的髓鞘内和苔藓纤维的大终扣内,线粒体、树突干和树突棘内均无银颗粒。结论:正常生理活动和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均可引致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突触可塑性变化,但两者在形态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高血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大脑皮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随后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Zea-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记录大鼠神经行为改变,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灶体积,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大脑皮质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高血脂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损伤加重,且梗死灶体积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明显扩大。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高血脂脑缺血再灌注组大脑皮质p38MAPK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2 h时其表达量即开始增高,再灌注24 h时达高峰,而后又降低。相同再灌注时间点,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脂脑缺血再灌注组p38MAPK表达增高。结论:高血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高血脂可上调大脑皮质p38MAPK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