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脑梗死(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脑出血组)和4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EPO水平[(1.64±0.41)ng/ml,(1.59±0.54)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7±0.86)ng/ml](均P<0.05),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NIHSS评分[(10.42±3.75)分,(11.58±4.16)分]与血清EPO水平呈负相关(r=-0.482,r=-0.537,均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EPO水平明显升高,并且病情越重的患者血清EPO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变化,并探讨Apelin-13与ACI的可能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82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1 d、7 d、14 d,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并且在病例组中分析血清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部位、面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入院1 d、7 d、14 d血清Apelin-13水平分别为(25.13±1.25)ng/ml、(29.16±1.35)ng/ml、(33.72±0.99)ng/ml,与对照组(38.00±1.12)ng/ml相比,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1 d、7 d、14 d血清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Apelin-13水平较低。结论 Apelin-13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性因子,血清Apelin-13水平可能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和肽素水平检测;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压、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应用MRI测量脑梗死体积,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和肽素水平[( 3.73±0.49)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85±0.24) ng/ml](P<0.01);脑梗死预后不良亚组(42例)[(3.84±0.44) n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18例)[ (3.47±0.53) ng/ml] (P<0.05);两亚组间年龄、血糖、血清hs-CPR水平、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水平、年龄、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 ~0.01).ROC分析显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中,血浆和肽素水平与年龄、hs-CRP水平、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和肽素水平升高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详细收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3例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通过ELISA法测定患者1 d、7 d、12 d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计算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并进行NIHSS评分、TOAST及OCSP分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7 d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根据mRS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及预后不良组(2分),比较两亚组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预后中的作用。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7 d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05±5.47)ng/ml vs(5.05±2.37)ng/ml,P0.01]。其水平与入院时梗死面积(r=0.254,P=0.007),NIHSS评分(r=0.233,P=0.013)均呈正相关。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骨桥蛋白水平6.565 ng/ml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07,95%CI 1.212~8.485,P=0.019)。结论骨桥蛋白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检测其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联系.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索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增高(78.52±16.41 ng/mL、42.83±13.4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OR 1.652,95%CI 1.032~2.256;P=0.014).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与梗死面积、空腹血糖、收缩压和三脂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治疗2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2.14±14.37 ng/mL、78.52±16.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水平(IL-8) 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检测36例腔隙性脑梗死和36例脑梗死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和IL-8含量.结果 腔梗组和脑梗组hs-CRP含量分别为(10.42±0.68)mg/L和(18.45±1.2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8±0.47)mg/L(P<0.01),CI组hs-CRP含量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腔梗组和脑梗组IL-8含量分别为(29.65±18.24)ng/ml和(36.57±19.0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98±16.87)ng/ml(P<0.01).在脑梗患死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9ml,n=16)hs-CRP为(21.36±1.48)mg/L,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9ml,n=20)的(15.30±0.97)mg/l(P<0.01),2组IL-8含量分别为(38.1±19.87)ng/ml和(33.45±18.67)n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症过程参与了脑小血管病变;hs-CRP和IL-8水平与脑缺血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hs-CRP 及IL-8是预测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和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5例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同时收集病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临床资料患者NT-pro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病例组的NT-proBNP水平为2319.42±5687.26 ng/L,D-二聚体水平为354.57±445.08 m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为4039.12±7610.02 ng/L,D-二聚体水平为519.37±575.88 mg/ml,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NIHSS评分>10分患者NT-proBNP水平为3594.86±6947.46 ng/L,D-二聚体水平为483.72±513.81 mg/ml,均显著高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0.05);有意识障碍患者NT-proBNP水平为4984.37±8657.23 ng/L,D-二聚体水平为629.41±609.48 mg/ml,均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有高血压病患者NT-proBNP水平为4107.24±7802.16 ng/L,D-二聚体水平为544.37±569.06 mg/ml,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患者(P<0.05);结局为死亡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9168.32±11354.17 ng/L,D-二聚体水平为908.17±758.36 mg/ml,均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P<0.05)。结论 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反应出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的测定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NIHSS>5分组和NIHSS≤5分组.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入院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水平并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随访患者半年死亡和缺血性血管疾病新发情况并分析MCP-1水平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5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显著高于NIHSS≤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MCP-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244,P=0.014);随访结果显示血清MCP-1≤133.90 pg/mL患者预后好于MCP-1>133.90p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MCP-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半年内的预后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与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因多态及血清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和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14名进行研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9水平,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分析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48 h内血清MMP-9水平为(138.9±121.8)ng/ml,而对照组为(18.4±4.6)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P=0.00).脑梗死组CT基因型患者外周血MMP-9水平为(113.3±66.6)ng/ml.而CC基因型患者外周血MMP-9水平为(148.6±104.9)ng/ml,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21).脑梗死组CT+TT基因型频率13.9%,对照组为13.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8),T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为6.9%,对照组为7.5%,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83).结论 MMP-9基因启动子-1562位点的多态与MMP-9基因表达和脑梗死没有明确的关系.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的多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陷窝蛋白-1(Caveolin-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志愿者,检测血清Caveolin-1的水平,评价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N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aveolin-1水平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Caveolin-1水平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P<0.05);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END患者的Caveolin-1水平、女性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起病至入院时间、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hs-CRP水平均高于非END患者(P<0.05);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aveolin-1水平增高、女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及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是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END的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veolin-1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ND具有预测价值,最佳截点为34.95 ng/mL。结论 血清Caveolin-1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END的危险因素,且对END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以达到IMA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341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三组,分别为0~8分组(129例);9~16分组(112例);16~24分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对照组60例。运用ACB比色法测定血清IMA。结果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0~8分组、9~16分组,17~24分组,IMA有显著差异(P0.01),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健康人,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NIHSS评分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6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本院检查结果为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急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AIS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mRS评分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组(n=72, 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n=35, mRS评分>2分); 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 比较对照组、观察组不同预后的血清SDF-1、Ang-1水平的动态变化; 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采用ROC曲线评估SDF-1、Ang-1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第1、7、14、21 d的SDF-1、Ang-1水平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变化(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第1、7、14、21 d的SDF-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Ang-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大面积脑梗死、血尿酸、血肌酐、血浆脑钠肽水平、NIHSS评分与AIS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DF-1水平升高、Ang-1水平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房颤、血浆脑钠肽水平≥280 ng/L、NIHSS评分≥13分是AI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SDF-1、Ang-1水平用于预测AIS患者预后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0.7,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7(30/35),0.819(59/72),均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AIS患者血清SDF-1、Ang-1水平呈异常波动,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大动脉闭塞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该评分对动脉闭塞是否具有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登记急性脑梗死患者211例,其中178例符合入组标准。依据头颅MRA判定大动脉是否闭塞,将患者分为动脉闭塞组及非动脉闭塞组,并应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NIHSS评分预测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并确定其最佳截断点。结果头颅MRA显示,动脉闭塞组35例(19.66%),NIHSS评分中位数为3(IQR 2-10),非动脉闭塞组143例(80.34%),NIHSS评分中位数为2(IQR 1-4),动脉闭塞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动脉闭塞组(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NIHSS评分预测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在临床评估时间6h时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29(P0.05),NIHSS评分最佳截断点为7.5(灵敏度83.3%,特异度95.0%)。临床评估时间超过6h时,NIHSS评分的预测价值下降(P0.05)。结论 NIHSS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呈时间依赖性,临床评估时间在发病6h内预测价值较高,随着评估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r-谷氨酰转移酶(r-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r-GT、血糖、血脂水平,进行TOAST病因学分型,对患者入院时行NIHSS评分,<8分定义为轻度脑梗死,≥8分定义为中重度脑梗死,选取130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r-GT水平,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r-GT水平的差异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闭塞组r-GT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分析r-GT水平和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r-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r-GT水平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而2组间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脑梗死组r-G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GT[比值比(OR)1.058,95%可信区间(CI)1.001~1.118,P<0.05]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r-GT水平明显升高,作为一种氧化应激指标,可帮助区别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且r-GT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均为非溶栓患者),同时把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入院的眩晕症、血管性紧张性头痛等就诊的非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 对入组患者进行常规、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同时对入组脑梗死患者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根据NIHSS水平进行分组:轻度、中度和重度; 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患者及NIHSS不同评分组的RDW值的差异,评价RDW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对入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随访,评定患者的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情况,对mRS评分进行分组,即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的RDW值,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的R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RDW的中位值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35 P=0.001); 预后不良组的RDW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增高(P<0.01);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RDW、NIHSS及2型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RDW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预测的最佳界值为14.2%(敏感度,72.8%; 特异性,68.6%; 准确性,71.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RDW对评估患者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XCL16水平与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0例脑梗死患者(CI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DM+CI组)及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XCL16的相关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组受检者TG、TC、LDL、CXCL16、Hb A1c、Hcy水平比较,除TC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M组、DM组、CI组CXCL16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I+DM组最高[0.747(0.839),P﹤0.05];2血糖控制未达标(Hb A1c≥6.5%)者血清CXCL16水平高于血糖控制达标(Hb A1c﹤6.5%)者[(0.839±0.708)ng·m L-1与(0.526±0.865)ng·m L-1,t=-2.005,P=0.047];3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XCL16水平与NIHSS评分、Hb A1c水平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318,0.376,P值分别为0.013,0.001)。结论 CXCL16在急性脑梗死及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增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糖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及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观察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时含量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血清hsCR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越高,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6个月后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