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归因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患病归因的态度。用自拟问卷对284名初诊诊断为精神分鲜明症的家属询问了解他们对发病原因的理解和态度。对调查结果用因子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家属主要归因于:主体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与超自然因素。医务人员应针对家属的不正确归因态度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1].我们对再入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88例门认孤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力,服药依从性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陶陷筛选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服药依从者69.1%,病程〉5年者依从性比≤5年者差;自知力障碍越重者依从性越差;BPRS总分其思维障碍、敌对猜因子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SDSS及TESS“A”栏(严重度)评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结 相似文献
4.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神卫生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以直接面询法对患者及其照料者收集资料。结果:共调查99例,其中完全依从42例(42.4%),部分依从17例(17.2%),不依从40例(40.4%);病人SDSS总分愈高服药依从性愈差,BPRS评分也有类似情况。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依次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团体归因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归因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0人接受每周1次、每次60~90 min、共10次的团体归因治疗;对照组30人不予处理;团体归因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归因方式自评问卷(AS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ASQ、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SDS及SAS评分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ASQ中正性事件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负性事件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SDS及SAS、ASQ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团体归因治疗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料者的归因方式,并减轻其抑郁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87例免费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程,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知力,服药依从性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服药依从者70.7%;病程>5年者依从性比≤5年者差;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组(包括氯氮平);自知力障碍重者依从性差;BPRS总分其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SDSS及TESS(严重度)评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结论:提示患者文化程度高、社会支持系统好、药物不良反应小、有自知力者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玲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5):404-407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高,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医疗得以奏效的前提条件,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病情转归的决定条件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UKU不良反应量表和服药态度量表(DAI)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对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筛选对依从性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12个月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婚姻与依从性有关(P0.05或P0.01)。治疗6个月时,DAI总分较基线时升高(P0.01),治疗12个月,DAI总分较治疗6个月时下降(P0.01)。结论: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支持好、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依从性较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与维持治疗依从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现就首发精神分裂症 (包括分裂样精神病 )恢复期的健康教育与药物维持治疗的依从性问题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来自我院 1995~ 2 0 0 0年间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为首次住院 ,出院时达到恢复期的患者 ,共 15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以接受和未接受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75例 ,均为农民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疗效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随访 2年。因病死、走失、外出工作等原因失访 10例 ,其中观察组 4例 ,对照组 6例。根据随访结果 ,按患者服药依从… 相似文献
11.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目的 探索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详细询问和评定 7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并收集其社会经济、家庭、临床和治疗资料 ,以单因素法及逐步多元回归法分析患者的依从性和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全样本的依从性类别分布为 :完全依从 5 2 8% ,部分依从 34 7% ,不依从 12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影响治疗依从性的最重要因素为 :副反应、病情和就医条件。结论 对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应引起更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34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依从性好坏与患者目前病情有显著关系。依从性好的稳定率、缓解率明显高于差的;依从性好的定期规律随诊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 相似文献
13.
认知领悟治疗和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联合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法 ,观察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入住我院的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 :药物加家庭干预加认知领悟治疗 ,对照组 :药物加普通心理治疗 ,出院后随访 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 (SDSS)评价疗效 ,观察依从性、复发率和病残率。结果 干预组完全依从性、不依从性、BPRS评分、SDSS评分、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冲动和自杀行为与血浆瘦素及总胆固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自杀行为与血浆瘦素及胆固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6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Beck绝望量表(BHS)进行评定;按有无冲动、自杀行为分为自杀组(24例)、冲动组(31例)、非自杀非冲动组(以下简称患者对照组,51例),32名体检职工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患者在服药前)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血浆瘦素和总胆固醇.结果 (1)正常对照组[(4.8±0.9)mmol/L]和患者对照组[(4.3±1.1)mmol/L]总胆固醇均高于自杀组[(3.7±1.0)mmol/L]及冲动组[(3.6±1.0)mmoL/L;P<0.05~0.01],而冲动组与自杀组之间、正常对照组与患者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瘦素[(13.4±6.7)μg/L]高于患者对照组[(8.9±3.8)μg/L]、自杀组[(6.7±2.6)μg/L]及冲动组[(5.6±4.2)μg/L;P<0.05~0.01],患者对照组高于自杀组及冲动组(P<0.05),而自杀组与冲动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组的血浆瘦素及总胆固醇均与BMI呈正相关(r=0.49~0.64;P<0.01);自杀组、冲动组的血浆瘦素和总胆固醇与PANSS阳性分、PANSS攻击分、BPRS分、HAMD分、BHS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5~-0.72;P<0.05~0.01);患者对照组的血浆瘦素、总胆固醇与PANSS攻击分、BPRS分、HAMD分、BHS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0.48;P<0.05~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自杀行为及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浆瘦素及总胆固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Moritz S Andresen B Perro C Schickel M Krausz M Naber D;PERSIST Study Group 《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2002,252(1):33-37
Previous research on neuro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first-episode and chronic schizophrenic patients has provided mixed
results which can be partially attributed to methodological inconsistencies. For the present study, 70 schizophrenic patients
(40 with chronic and 30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ere compared to 30 healthy controls on a large battery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potential confounds such as differences in psychopathology,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
between the schizophrenic sub-samples.
Healthy controls performed better than both first-episode and chronic patients in almost all cognitive domains (P < 0.01),
while the patient samples did not differ in any of the tasks. Results were confirmed in a second series of analyses in which
patient subgroups were equated for sociodemographic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present results confirm recent data collected
in longitudinal studies, thus, lending further support for a neurodevelopmental model of schizophrenia. It is suggested that
neuro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occur early in schizophrenia and do not worsen in the course beyond age-related decrement.
Possible reasons why previous research has produced contradictory findings are discussed.
Received: 26 July 2001 / Accepted: 4 December 2001 相似文献
16.
新近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近出院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首次住院后出院一年半的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报告有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者26例为研究组,其余作为对照组,比较社会人口学、住院病史、Beck抑郁量表(BD I)、家庭环境量表(FES)亲密度和矛盾性分因子、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调查。结果总体样本年龄为(34.15±11.99)岁,其中约1/4者出现过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等自杀行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主要精神症状、住院日程、目前药物治疗情况、GAS和SDSS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因病停职和出院疗效“显著进步”的比例高、家庭环境亲密度低、矛盾性高、抑郁程度高,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抑郁和亲密度呈负相关、和矛盾性及SDSS的第10项呈正相关;抑郁程度高,自杀行为发生的风险增加4.417倍。结论对于病情恢复良好、处于病程早期阶段的年轻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自杀预防,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81篇文献,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251例患者,其中微信干预组641例,常规健康教育组6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微信干预组服药依从性(OR=3.05,95%CI:1.98~4.69,P<0.01)更高,PANSS评分(SMD=-1.05,95%CI:-1.46~-0.64,P<0.01)和复发率(OR=0.34,95%CI:0.24~0.48,P<0.01)更低。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干预方式可能有助于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Thomas Jahn Eibe-Rudolph Rey 《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1993,243(3-4):199-204
Summary On the basis of reaction time measurement, two well-known experimental indicators of attentional dysfunctions in schizophrenia were studied. These are the crossover effect (COE), induced by alternating preparatory intervals, and the modality shift effect (MSE), induced by alternating stimulus modaliti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indicators was examined. Correlations of both indicators with clinical variables such as psychopathology, subjective complaints, duration of illness and medic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Subjects were 50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and 50 healthy controls, 21 women and 29 men in each group. While earlier results for COE and MSE were replicable,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was found, lea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y involve different aspects of attention not necessarily impaired to the same extent in all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申成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13-14
目的 通过家庭回访式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方法 将26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不实施家庭回访,治疗组患者于出院2周后进行家庭回访式健康教育,时间为1年.1年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服药、饮食治疗、预防知识)及再入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病人,且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再次入院,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城乡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城乡结合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现状及城乡患者之间家庭负担的区别,采用FIS和DAS量表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病例组家庭负担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济负担农村高于城市,而主观负担城市高于农村,病例组FIS与DAS密切相关,某些FIS单项分布与病程相关,表明精神分裂患者确实给家庭带来明显的客观和主观负担,客观负担与患者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主观负担与家属的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