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产地胡芦巴中薯蓣皂苷元和亚油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宇  赵余庆 《中草药》2006,37(4):604-606
胡芦巴T rigonella foenum-g raecum L.为豆科植物胡芦巴属胡芦巴的种子。始载于《嘉本草》,归肾、肝经。其性温、味苦,具有温肾壮阳、祛寒除湿等功效。主产于我国河北、安徽、四川、新疆、辽宁等地,且南北各地均有栽培[1]。有研究表明胡芦巴中含有丰富的甾体皂苷类成分,胡芦巴  相似文献   

2.
胡芦巴的本草考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卢卫红黑龙江省双鸭山医药药材公司张守锁朱春玲胡芦巴(Trigonelafoenum-graecumL.)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最早见于《本经》,云:“乃番国萝子也。”味苦、气温、纯阳、无毒,具温肾、祛寒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3.
对本草名物的考辨最早可溯源于《尔雅》,而在《本草经集注》中初具规模。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本草的考证研究,近代医学期刊刊载了大量本草考证的文章,其中不乏名家名篇。我们以段逸山主编的《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索引》为线索,全面收集整理民国上海医学期刊所刊载的本草考证文献69篇,从考证方式、考证内容、研究意义等几方面进行探索总结,以期对现代中药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锦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 Euphorbia humifusaWilld.或斑地锦 Euphorbia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能 ,目前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菌痢、肠炎、病毒性肝炎、咳血、尿血、便血等。为了地锦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现就地锦草在本草考证、中药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本草考证黄辉等 [1]对维吾尔药欧烟堇 Fumariaofficinalis L.进行了本草考证 ,并指出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是欧烟堇的误用品。经考证 ,欧烟堇是罂粟科植物 ,地锦草是大戟科植物 ,而且也是两个不同医学体…  相似文献   

5.
中药狼毒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药狼毒进行了本草考证,结合其化学成分、功能主治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认为瑞香狼毒为历代本草记载的正品狼毒。  相似文献   

6.
冉懋雄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579-580
<正> 当前,我国药学史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古本草著作的整理与研究、单味药物的本草考证与研究,以及出土药学史料与实物(药物)考证等尤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中国本草学的发展提出4点建议。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新成果新方法中国本草学别具特色,系医药密切结合而相  相似文献   

7.
赵海亮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4709-4710
明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作为一部古代农学名著,在本草考证领域也做出了杰出贡献。该书记载了159种栽培植物和473种野生植物的详尽资料,大量引录保存了涉及本草考证内容的古代农书文献,激发了广大农业学者对本草考证的研究,收录和传播了《救荒本草》、《野菜谱》2部本草著作。《农政全书》值得研究人员在本草考证工作中予以参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药天门冬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天门冬类的本草考证罗向东*徐国钧徐珞珊余国奠(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9)天门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有关天门冬的本草考证已有研究报道[1],但尚不系统和完整。为配合天门冬类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澄清品种,在药源调查和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本草考证。1天门冬的原植物陶弘景引《桐君药录》记述天门冬“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2]。《图经本草》?...  相似文献   

9.
苗德振  曹军 《国医论坛》2012,27(3):20-21
原蚕蛾入药历史悠久,本文拟从文献考证、功效认识、现代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探讨. 1 文献考证 关于原蚕蛾的最早记载,历代本草书存有争议.大致有两种认识:一是以《绍兴本草校注》、《本经逢原》等为代表,认为原蚕蛾是指《神农本草经》的樗鸡;二是多数本草书认为原蚕蛾最早记载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如《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本草中记载的中药玉竹的基源植物,并对中药玉竹进行全面的本草考证,为研究中药玉竹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形态、功效以及炮制方法鉴别女萎和葳蕤,又对中药玉竹进行本草考证,分别进行了名字来源的考证,植物形态的考证以及对其功效进行了论证,并对现代玉竹的食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考证出玉竹在历代本草品种来源:本草中记载的葳蕤为现代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本草中记载的女萎为今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玉竹的本草考证包括名字来源的考证,玉竹又名荧,地节,马薰,称为玉竹以表示根状茎形状。茎似小竹竿,叶光莹如竹叶,地下根状茎长而多节,故有玉竹和地节之称。形态考证:根状茎圆柱形,互生叶,叶椭圆形,先端尖。玉竹功效为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玉竹现代不只作为药品应用,还广泛应用在保健品以及食疗中。结论:玉竹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适应广,用量大,疗效好。加强对玉竹的应用研究,生产方面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将玉竹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把玉竹的产业做大、做强,让玉竹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发展方向。表明玉竹具有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史学文献的角度研究知母道地药材,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素材和史书资料,对知母道地药材进行研究.通过本草研究,考证了知母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及产地加工方法等形成因素.为知母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更深入地认识、保护和利用知母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薏苡仁进行本草考证,为薏苡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研究薏苡仁相关的本草典籍、现代药典和地方饮片炮制规范。结果:对薏苡仁的名称、外观、产地、传统药效、服用方法及炮制等方面进行考证。结论:药食同源薏苡仁的药性平和,产地多元,用量较多,具有良好的发展及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木通的本草考证和临床应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学考证发现木通主要来源于木通科、毛茛科和马兜铃科三科植物 ,因其品种来源不同 ,则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适应症和成分、药理与毒理等也各异。了解这一点 ,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有重要意义。1 本草考证的思考考证表明 :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该药在《唐本草》及以前本草中称通草 ,皆为木通科木通 ;《药性论》首称木通 ;至宋代《本草图经》认识到通草、木通有别 ,但不明确 ,《证类本草》还出现了解州通草 ,为毛茛科川木通 ;宋以降 ,通草、木通混称 ;至元代《汤液本草》通草、木通分称 ;明《本草品汇精要》以木通为正名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紫草进行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方法从异名、产地、原植物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历代多数本草所记载的为紫草(硬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亦有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et Franch。结论紫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使用品种比较混乱,应从各方面对其不同品种进行研究,以确定其正确品种作为药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五加皮和刺五加的本草学考证,研究其原植物基原及产地、功效等,为刺五加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和分析历代本草到近现代本草著作的记载,对刺五加和五加皮形态、产地、品质和加工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通过梳理古代文献,推断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五加皮品种,并不是刺五加植物。刺五加从1977年版《中国药典》开始作为独立的药物记载。结论本研究为刺五加的应用以及扩大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中药蜀漆的临床应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古籍、结合现代文献,从名称、基原、采收、炮制、性能、功效等方面对蜀漆进行研究,由此展望今后科研与临床的研究方向。结果:基本厘清蜀漆的名称、基原、采收、炮制、性能、功效等,也有个别尚有争议及存疑。结论:蜀漆的本草学考证明确了对其的大部分认识,争议及存疑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临床应用除截疟外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7.
陕西传统药材柴胡用药历史悠久。通过本草考证、地方志考证、资源概况、陕西柴胡发展现状等层面,对陕西柴胡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同时,对现阶段陕西柴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以期为陕西柴胡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药子的本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药子为常用中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甲状腺肿、咳喘等,并用于止血。黄药子在市场上和使用中一直存在品种混乱现象,历代本草中亦屡经变迁。谢宗万曾考证过黄药子等药[1],并记述于《中药材品种论述》一书中,黄胜白、陈重明的《本草学》及《中药志》、《新华本草纲要》等著作亦均有论述考证,但仍有部分问题未明且存在众多争议。本文在系统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其源流及变迁的同时重点对古今文献中的错误和争议  相似文献   

19.
《神农本草经》曰~([1]):"桑上寄生",指出桑寄生的寄主植物为桑树,采其带叶的茎枝入药使用。在历代本草桑寄生寄主植物考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查阅相关文献,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及毒性等方面证明桑寄生的寄主为桑树。现今临床使用和科研上采用的桑寄生基本上都不是桑树上的寄生,这与历代本草记载和论述不相符,有悖经典。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其他寄主的桑寄生药效不明确、含毒性,故应遵循本草,正本清源,确保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证类本草》引用《本草拾遗》版本考证。方法;采用宋代官修本草《开宝》《嘉祐》《图经》引用《本草拾遗》的版本内容进行考证。结果:《证类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同(开宝》《嘉祐》《图经》等,官修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并非同一版本。结论:提示今天对《本革拾遗》的研究,引用时应注意其传世版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