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对加速继承恒牙萌出的影响,产生有利于序列拔牙的萌出顺序。方法 筛选13例牙列拥挤的患儿,当其下颌第一双尖牙根长超过1/2时,拔除一侧的下颌第一乳磨牙。用患儿的对侧牙做对照组。结果 拔牙侧有9例患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4例患儿尖牙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对照侧尖牙均先于第一双尖牙萌出。结论 提前拔除下颌第一乳磨牙,可使第一双尖牙先于尖牙萌出。但在第一双尖牙被阻碍或尖牙无阻碍的情况下.难以达到促萌目的。  相似文献   

2.
用三坐标测量仪对70副正常(牙合)青年的牙列模型进行了牙尖高度的三维测量研究。结果:在上颌,双尖牙颊尖高于舌尖,磨牙除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略高于远中舌尖外均为舌尖高于同名颊尖,双尖牙颊尖高于磨牙颊尖,在下颌,后牙均为颊尖高于同名舌尖,磨牙舌尖高于双尖牙舌尖。上下颌后牙的牙尖高度左右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所用测量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数值准确、精度高、可以直观,操作方法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错(牙合)畸形尖牙、双尖牙组与其它组牙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错牙合、正常牙合的尖牙、双尖牙组与其它组牙的相关性,为尖牙、双尖牙组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5组不同类型错牙合和正常牙合,每组男女各30人,共360人,应用YM-2115三维测量仪测量牙齿最大近远中径,进行有关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牙合的尖牙、双尖牙组与下切牙组高度相关,符合Moyers预测机理,但错牙合的尖牙、双尖牙组一般与同牙列的切牙加第一磨牙组高度正相关。结论:临床上对错牙合尖牙、双尖牙组的预测不能简单等同于正常牙合。  相似文献   

4.
第一恒磨牙近中异位萌出.势必引起第二乳磨牙根部的远中过早吸收及造成该牙的过早脱落,更严重的是减少了牙弓长度,导致第二双尖牙,第一双尖牙,单尖牙萌出无位置而受阻,继而造成双尖牙及尖牙的拥挤,破坏牙(牙合)关系。为了能使牙(牙合)畸形得到早期防治,著者对来院就诊的6~7岁儿童做了初步的调查,并对矫治法案做出了初步设想,对个别患者进行了矫治.临床资料:二年期间共调查了131名来院就诊的6~7岁儿童.男性77名,女性54名.结果有8例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男5例、女3例,占6.1%.  相似文献   

5.
李巍然  马宁 《口腔正畸学》2003,10(3):109-111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间横向关系以及正畸治疗对上颌牙弓的影响。方法 对84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和上下颌颌间关系进行研究;并对36名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60.7%的患者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的不协调,双尖牙区较易受累。(2)在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不调的患者中,双侧后牙反(牙合)者为60%。(3)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的尖牙、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的宽度均有显著增加,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不显著。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宽度较尖牙间、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显著。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颌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的限制,牙弓间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率较高,以双尖牙区为主;正畸矫治扩弓的重点应在双尖牙区。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正常Ricketts X线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莉  陈蔚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2001,10(4):309-312
目的 为正畸临床应用Ricketts分析法进行诊断、矫治设计及疗效预测提供参考值。方法 选择上海地区恒牙期正常牙合青少年 5 7名及正常牙合成人 6 4名 ,拍摄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 ,用Ricketts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得出Ricketts分析法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 ,并发现青少年下颌弓角和A点突度男大于女 ;成人颏角和下颌弓角男大于女 ,下面高角和下中切牙突距男小于女 ;青少年与成人比较 ,发现下颌弓角、下中切牙突距和上颌第一磨牙位置成人大于青少年 ,A点突度成人小于青少年。结论 青少年男性下颌支、上颌骨发育大于女性。成人男性颏部、下颌支发育大于女性 ,面型较女性直。成人与青少年比较 ,随生长发育 ,成人面部中份突度逐渐减小 ;而下颌支发育、下中切牙突距和上颌第一磨牙位置成人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面罩和带拉钩的固定上颌扩弓装置对混合牙列期Ⅲ类错(牙合)儿童进行扩弓治疗,橡皮圈的牵引为前下方向,要求患者除用餐外全天戴矫治器。将治疗组46例Ⅲ类错(牙合)儿童分为混合牙列早期组即恒切牙或第一磨牙萌出或两者均巳萌出;混合牙列晚期组其尖牙或双尖牙或两者均已萌出。对照组为相匹配的Ⅲ类错(牙合)儿童32例,未作任何治疗,亦分为混合牙列早期和晚期两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头影测量并作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同龄非唇腭裂正常 儿童比较,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上下颌不同位点口周力的特征。 方法:选取替牙期6~12岁UCLP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为UCLP组;同龄正常 儿童21例(男14例,女7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周肌压力采集系统测量每个研究对象息止 位时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或乳尖牙、第一前磨牙或乳磨牙、第一恒磨牙的唇颊、舌腭侧龈缘的口周力。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UCLP组上颌口周力裂侧大于非裂侧( P<0.05),下颌口周力两侧无差异( P>0.05)。2. UCLP组上颌口周力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上颌唇颊侧的口周力均在第一前磨牙/乳磨牙区最大,在中切牙区最小。3. UCLP组下颌唇颊侧口周力小于对照组( P<0.01),下颌中切牙舌侧区UCLP组大于对照组( P<0.05)。4. UCLP组上颌牙弓内外口周力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下颌差值小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口周力较同龄非唇腭裂正常 儿童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一般采用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或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第二双尖牙的方法进行矫治[1,2]。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成人患者,磨牙关系为轻度远中或完全远中,且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如果拔除下颌第一双尖牙,下磨牙不易前移为中性磨牙...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层析法重建30副北京地区黄种人未经正畸治疗的数字化正常(牙合)模型,并测量牙冠倾角、转矩和凸距,为我国直丝弓托槽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牙(牙合)模型三维重建系统及测量软件进行重建和测量.结果北京地区黄种人正常(牙合)牙列的特点有:①牙冠倾角:上、下颌切牙、尖牙及上颌第二磨牙的牙冠近中倾斜度较美国人小,尤其以上、下尖牙显著.②牙冠转矩:上颌中、侧切牙的唇向倾斜度较美国人大,而上、下尖牙的舌向倾斜度较小.③牙冠凸距: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冠凸距较美国人大.结论我国北京地区黄种人正常(牙合)牙冠倾角、转矩和凸距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应当积极地研制和开发基于我国正常(牙合)特点的直丝弓矫治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 0 9mm ,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 2mm ;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 4 1mm ;下切牙舌向移动了 1 8mm ,比上颌磨牙前移少 1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 ,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 ;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12.
按 Andrews 的最好的正常(牙合)的6个特征,从成都地区的300付正常(牙合)模型中精选了40付最佳的牙(牙合)模型,在测量牙(牙合)特征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图形数字化仪系统辅助测量研究了上下牙弓的外形特征,得出切牙、尖牙、双尖牙、和磨牙各测量标志点在 x、y 坐标上的均值与标准差;计算出各同名牙问的牙弓宽度的均值与标准差;牙弓最前点到尖牙、双尖牙、磨牙到x轴的垂直长度的均值与标准差。绘出了上下牙弓的平均模板图和标准牙弓图形,供方丝弓,细丝弓矫治器弓丝弯制时的参考标准,并为弓丝的成品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量学龄前儿童乳牙列牙弓及各乳牙近远中径的大小。方法2006年3月至6月获取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172名学龄前(3.5~6岁)儿童的口腔模型,测量各乳牙的近远中径。结果多数乳牙牙冠宽度存在性别差异,左右侧上颌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以及左右侧下颌乳中切牙、左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在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且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左右两侧同名牙的近远中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所得数据为乳牙解剖学研究提供了资料,并为临床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开(牙合)及个别正常(牙合)人群后牙倾斜度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开(牙合)和个别正常(牙合)人群上下颌后牙近中倾斜度。方法选择34例开(牙合)患者和40例个别正常(牙合),拍摄曲面断层片;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开(牙合)患者及个别正常(牙合)人群上下颌第一磨牙,第一、二前磨牙牙长轴的倾斜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牙合)患者上下颌后牙近中倾斜度明显大于个别正常(牙合)人群,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无论开(牙合)还是正常(牙合)人群上下颌后牙的近中倾斜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恒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结论上下颌后牙近中倾斜是开(牙合)形成的机制之一,开(牙合)矫治的重点应放在竖直近中倾斜的上颌后牙及下颌第一磨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唇挡作用于下颌牙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 ,分析唇挡对下颌牙列及骨骼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5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 ,戴用唇挡时间 1年 ,唇挡的位置位于距下前牙 2mm ,牙冠中点到牙龈缘 4mm处 ,唇挡的远中插入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的圆管中 ,治疗开始之前以及 1年后各拍头颅侧位片、下颌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前牙唇倾以及牙合向的抬高 ,使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增加 ,双侧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以及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明显增加。结论 安氏Ⅱ类 1分类错牙合伴有下前牙轻度拥挤的患者 ,在第一阶段非常适合使用下颌唇挡 ,不但可以加大牙弓的宽度 ,而且可以整平Spee’s曲线以及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16.
在人体、颅骨或模型上检查,并没有解剖的实体可用以描述(牙合)平面。1962年Nagle和Sears提出“(牙合)平面仅仅是用作讨论的术语,它占有一个参考的假想位置。”对于(牙合)平面的定位,很少有一致的意见。对天然牙的(牙合)平面有各种不同的定义:1.连接下切牙或尖牙切嵴和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的假想平面(Thomas 1975)。2.连接切牙切嵴和后牙(牙合)面牙尖的假想曲面(Ramfjord和Ash 1966)。3.等分磨牙和切牙覆(牙合)的假想平面(Graber 1966)。4.由上中切牙近中切角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尖的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X线头影测量—微机辅助系统对北京市正常儿童及青少年的颅面部和牙弓宽度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乳牙、替牙、恒牙早期三组颅面横径测量结果表明:颅面部宽度值随年龄增长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增长值大于女性;前颅底、面上部的发育完成较早,面中部、磨牙区牙弓宽度和下颌升支间宽主要在替牙期迅速增加;上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的增长随着尖牙的萌出而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替牙期儿童正常合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83付替牙期正常儿童的牙石膏模型,观察测量其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末端平面关系、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径宽度及其比值、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关系。将所得结果与华西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对乳牙期正常形态研究的结果比较分析,结论是:替牙期末端平面以双侧近中型居多;末端平面关系与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径宽度比值有一定关系;替牙期下颌第一恒磨牙萌出时即有近中移动趋势,有利于建立正常的中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唇挡作用于下颌牙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分析唇挡对下颌牙列及骨骼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戴用唇挡时间1年,唇挡的位置位于距下前牙2mm,牙冠中点到牙龈缘4mm处,唇挡的远中插入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的圆管中,治疗开始之前以及1年后各拍头颅侧位片、下颌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前牙唇倾以及(牙合)向的抬高,使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增加,双侧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以及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明显增加.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下前牙轻度拥挤的患者,在第一阶段非常适合使用下颌唇挡,不但可以加大牙弓的宽度,而且可以整平Spee's曲线以及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唇挡作用于下颌牙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分析唇挡对下颌牙列及骨骼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戴用唇挡时间1年,唇挡的位置位于距下前牙2mm,牙冠中点到牙龈缘4mm处,唇挡的远中插入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的圆管中,治疗开始之前以及1年后各拍头颅侧位片、下颌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前牙唇倾以及(牙合)向的抬高,使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增加,双侧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以及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明显增加.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下前牙轻度拥挤的患者,在第一阶段非常适合使用下颌唇挡,不但可以加大牙弓的宽度,而且可以整平Spee's曲线以及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