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2006年住院死亡病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近10年来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整理1997~2006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3 775例,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10年间病死率为1.54%,男性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死亡人数,病人死亡人数集中在50~79岁年龄组,死因构成前3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损伤和中毒。结论: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每年定期体检,加强死因前3位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住院病人病死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4554例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4年住院死亡病案4554份,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因构成的前五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消化系统疾病占90.62%。结论:加强死因顺位前五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冀鲁豫交界某三甲医院5年住院患者死因构成特点,为提升医疗技术与质量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329例住院死亡病例相关基本信息,按照ICD-10分类标准,采用统计描述、趋势分析、χ^2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2017年某院共出院患者319481人次,死亡1329例,病死率为4.16%,住院患者病死率随年份有线性上升趋势。男性死亡845例,死亡率为0.55%,女性494例,死亡率为0.29%,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岁年龄组病死率最高为1.07%,5岁~14岁年龄组病死率最低为0.09%,不同年龄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5位死因及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35.99%)、肿瘤(24.92%)、损伤及中毒(14.16%)、呼吸系统疾病(8.66%)、消化系统疾病(4.74%)。循环系统疾病前5位病种死因构成比为70.71%,恶性肿瘤前5位病种死因构成比为71.0%,损伤、中毒前5位病种死因构成比为96.81%。结论循环系统为重要死亡原因,医院应着重提高医疗技术与多学科综合协作救治能力,采取措施降低中低风险死亡率,重视循环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还要加强对高年龄患者慢性病的防治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4.
1113例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1113例住院死亡病例的回顾性统计分析,初步了解本地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为临床及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03-2006年期间住院死亡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死因分析。结果1113例住院死亡患者的死因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早产儿疾病。结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居我院死亡病例之首,提示我们,对恶性肿瘤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地区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为医疗管理部门做好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534例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构成、死因构成等进行调查分析,时间2006~2008年。结果我院近3年来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女性死亡人数明显低于男性,死亡年龄在50岁以上,前3位的死亡疾病系统依次为循环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结论加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2年四川省肿瘤医院94853例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2年至2012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前10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肺癌、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肝癌、胃癌、淋巴瘤、卵巢癌,占全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82.0%。住院患者总病死率为2.7%,男性总病死率为3.4%高于女性2.0%( P<0.001);2002年至2012年肿瘤住院患者男、女及总病死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P<0.001)。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前10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鼻咽癌,占死亡总数的81.3%;其中,胰腺癌的病死率最高(9.6%),鼻咽癌最低(1.08%)。不同性别死亡患者有不同的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顺位中,男性食管癌的病死率高于女性( P=0.046),女性胃癌病死率高于男性( P=0.003)。不同年龄段死亡患者有不同的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顺位中,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在60岁以上人群的病死率最高( P<0.001)。结论: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肺癌、宫颈癌、食管癌是我省须重点防治的肿瘤。  相似文献   

7.
张素会 《中国病案》2006,7(9):38-39
目的了解2000~2005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为降低我院的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院1088例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资料。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为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结论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预防,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1996年~2005年某院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林  高倩 《中国病案》2007,8(7):38-39
目的探讨1996年~2005年住院病人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某院774例死亡病案,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五位死因构成分别是:(1)恶性肿瘤(2)呼吸系统疾病(3)脑血管疾病(4)心血管疾病(5)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加强死因顺位前五位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死因谱的特征。方法对某院2009年-2010年住院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为住院患者死因构成的前5位。结论需加强宣传,提高人群防病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环境保护,临床治疗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本院新生儿科近10年住院患儿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降低新生儿住院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2年住院新生儿病例资料,并分为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年间共收治新生儿22078例,其中死亡167例,平均住院病死率为0.76%,近5年较前5年有明显下降(0.53% vs 1.05%,P=-0.000);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及相关疾病是近10年住院新生儿的前3位死因(分别占28.74%、20.96%和15.57%),新生儿窒息引起的死亡位于第5位(占8.99%),意外引起的死亡近10年共有8例,位于死因第6位;近5年,先天性心脏病取代感染成为住院新生儿首要死因,感染在死因中的构成比有明显下降(36.0% vs 17.9%,F=0.011)。结论:近年来新生儿住院病死率稳步下降,在抗感染治疗、出生窒息复苏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加强健康教育和普及产前检查,提高新生儿相关外科手术水平是今后降低本科室新生儿住院病死率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曹原  范卫刚  牛莉清 《中国病案》2011,12(7):52+42-52,42
目的分析某院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及死亡特点,探讨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01年-2009年住院死亡病案412份,对其死因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因构成的前3位分别是: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型颅脑损伤及多脏器复合伤是青壮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安全教育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本地区住院病死率,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死亡病例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4年住院病案首页,共57 603份。以第一诊断为准进行疾病分类统计,对死因构成、死亡性别及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死亡原因构成前5位: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男女比例为1∶0.38;死亡高发年龄段为40~79岁。[结论]提示今后的医疗工作应以死因前5位相关的疾病为重点,加强相应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水平,降低住院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程爱萍 《中原医刊》2007,34(3):92-93
目的 了解县区级综合医院年内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探索干预措施,以降低住院病死率。方法 对本院2005年123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结果 年内住院病死率为1.29%,前6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新生儿疾病、糖尿病,其构成比分别为24.39%、17.89%、13.82%、13.01%、9.76%、6.50%。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前6位死因的防治及早期干预,是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保证生命质量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某院6117例住院死亡病例构成进行帕累托图分析,探讨死因疾病谱构成特点,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死因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利用EXCEL绘制某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6117例住院病例死因的帕累托图;利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总病死率为2.44%,死亡患者年龄多集中在60岁以上;其中男性为2.59%,女性为2.27%,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住院患者病死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1,P<0.05);死因顺位前3位为肿瘤(占比43.89%)、呼吸系统疾病(占比19.11%)和循环系统疾病(占比18.80%)。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住院患者死因疾病谱主要因素为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累计构成比为63%。结论 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住院患者死因疾病谱前3位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60岁及以上患者是死亡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三亚市的疾病发展动态,为防病治病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对三亚市15年住院死亡2180份病案进行疾病构成分析,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依据,所有数据采用软件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五位死因:(1)损伤与中毒;(2)循环系统疾病;(3)呼吸系统疾病;(4)肿瘤;(5)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死亡为190例,约占8.7%;前五位为肺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白血病、胃恶性肿瘤、胰恶性肿瘤。结论应重点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防治,以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病死率,探讨死亡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海南省某医院2003年~2012年间2370份住院死亡病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利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整理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51.011,P〈0.05)。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0.64%,女性:0.32%,χ^2=265.34 P〈0.05)。60岁以上死亡患者所占构成比较大,为43.76%。前五位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提高男性公民健康水平,有效防治老年疾病,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预防控制力度,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三级医院2018-2021年住院死亡病例年龄、性别、死因分布情况,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卫生工作重点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山西省46所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22598例住院死亡病例,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原则采用Excel2016对性别、年龄、死因构成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三级医住院患者总人数为6 668 075例,死亡患者共22 598例,病死率0.34%,2020年死亡人数最高,病死率也达到峰值。性别构成上男性病死率为0.46%,女性病死率为0.22%,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死率差异较大,病死率最高的是80岁及以上人群组(1.79%),其次是70~80岁人群组(0.59%)。在死因分布及构成中死因前3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2018-2021年全省病死率最高的是80岁以上人群,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是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对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科建设,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760例住院死亡病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院5年来住院760例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死因顺位、年龄构成、性别等死亡原因情况,以提高防病治病的认识。1资料来源及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死亡登记、统计报表及住院死亡病案。死因分类按ICD—9国际疾病分类,并同时确定一个主要致死疾病。2结果2.1五年住院病死率情况见表1。表11993~1997年住院病死率2.2性别情况760例住院死亡患者中,男493例,占64.9%(493/760);女267例,占35.1%(267/760;男女比为1.8:1。2.3年龄结构情况住院死亡患者最大年龄91岁,最小为出生后3小时;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见表…  相似文献   

19.
对某综合性医院 1981~ 1985年和 1991~ 1995年的住院死亡病例 35 0 8例进行了死因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基本无改变。其前 5位死因为 :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男性死亡病例均明显高于女性 ,死亡年龄构成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分析研究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2月间4098例住院新生儿中的67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对新生儿的死亡情况、主要疾病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住院新生儿4098例中死亡67例,病死率为1.63%。前6年新生儿病死率为2.73%。后6年新生儿病死率为0.90%。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前6年病死率为68.18%,后6年病死率为30%。新生儿疾病死因构成比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已由前6年的最后一位上升为后6年的第1位。结论: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率近年有了明显下降,死亡原因和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要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必须认识当前新生儿死因动态变化,进一步提高产儿科质量。加强围产期及孕期的保健,以降低先天性畸形和疾病的发生率及其产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