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院床位的利用情况,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如果仅从单一的这两项指标去分析床位的工作效率,就很难看出床位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归一分析法”就是将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综合起来,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因此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是一个能较好地反映病床工作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它在医院病床工作评价中有着方便、快捷的作用,是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归一分析法”对我院2004年的床位工作效率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疗质量指标的潜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医疗质量,探讨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统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统计室的10项指标,包括门诊人次、出院人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入院出院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项指标中5个公因子可作为评价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因子1为综合指标。5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466%。结论:医院的门诊量、出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平均住院日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得分可以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医院的医疗工作是一个多目标体系,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以任何单一指标评价其质量都不够全面客观。本文以反映医疗效果的出院治愈率、出院患者好转率、患者病死率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4个指标,结合反映医疗效率的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2个指标,对中日友好医院1985~1991年7a的医疗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卫平 《医学文选》2000,19(5):741-741
客观、科学地评价医疗质量 ,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分析各年医疗质量状况 ,可阐明医疗质量发展趋势及影响医疗质量的原因 ,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运用秩和比法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合理地反映医疗工作质量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本文评价指标采用郭子恒编《医院管理学》中能反映医院工作质量状况的推荐指标 [2 ] 。所有指标值来源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统计室医院工作报表。1.2 应用秩和比法 [3 ] 对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1995~ 1999年 5年的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综合指数法对住院收入进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医院发展。方法从“军字一号”上提取2004年~2005年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报告期和基期的平均开放病床数、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者人均费用等数据,定量反映指标变动程度对住院收入的影响。结果2005年度住院收入增加,主要与病床数增加、病床周转加快、地方病人医疗费用上涨等因素有关。结论业务收入与医疗质量应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医疗质量的内在因素,带动医院的业务收入,业务收入的提高反过来促进医院医疗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评价方法较多,其计算公式也不尽相同。为能直接地、确切地反映出医院病床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的高低,我们采用计算WE值方法对我院10年来的病床工作效率作一分析。统计资料十年来,408医院病床工作效率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根据公式(WE=A/(A_0-B)×B/(B_0))~1计算出我院1975至1984年的WE值。(注:本文中“B_0”是按照军队综合性医院的标准——13次/年)。讨论反映病床工作效率的指标主要是病床使用率、病床工作日和病床周转次数等。前两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TOPSIS法对医院神经内科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前后的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医院提供绩效及管理决策依据。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2013年每年第三季度的医疗质量数据,选择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6项指标,应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医疗质量最佳,Ci值为0.7988,;2011年第三季度医疗指标的Ci值为0.0170,为3年中最差。与医院实际医疗情况相符。结论主诊医师负责制有助于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应予以推广实施。TOPSIS法是一种在医院管理中较为灵活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床位的使用效率和实际的床位配置情况进行分析,使临床科室的开放床位数得到合理优化配置。方法:收集某二甲医院2013年6-12月份的工作情况,分析其病床工作效率和床位配置的合理范围。结果:全院配有病房的共19个临床科室,其中10个科室床位数设置合理,2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少,7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多。结论: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可以对医院病床设置进行有效地指导,使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床位的使用效率和实际的床位配置情况进行分析,使临床科室的开放床位数得到合理优化配置。方法:收集某二甲医院2013年6-12月份的工作情况,分析其病床工作效率和床位配置的合理范围。结果:全院配有病房的共19个临床科室,其中10个科室床位数设置合理,2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少,7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多。结论: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可以对医院病床设置进行有效地指导,使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0.
邓艳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70-371
目的 对我院病床合理使用情况和病床工作效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2009年年度医院统计报表的资料数据,采用效率指数模型,即"归一法"对医院病床工作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符,医院病床工作效率受季节影响因素大,10个临床科室中,妇产科、儿科病床工作效率较低,医院病床工作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结论 经过效率指数模型分析,根据医院科室设置和发展规划,对医院临床科室设置和床位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整和设置,以适应医院业务发展,满足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病床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我院医疗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芝萍  史可 《中国病案》2005,6(11):39-39
单纯地从靠病床使用率、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病死率等指标反映医疗效果,已不能综合反映医疗工作整体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3年统计的几个核心指标来计算综合指数,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我院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对今后的医院建设有积极作用,这本身也符合三级评审的标准。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资料来源于我院统计室2002年、2003年、2004年医疗工作报表。2方法2.1建立医疗工作指标体系(1)平均日门诊诊疗人次(2)实际病床使用率(3)实际病房工作日(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平均病床周转次数(6)入出院诊断符合率(7)治愈好转率(8)病死…  相似文献   

12.
医院病床工作效率与医院的工作质量、管理效益息息相关,各科室病床的合理应用,才能确保有限的病床资源配置最优化,其对医院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关系到医院整体的业务收入。故医院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应用与控制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医院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做分析总结,探讨其应用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国内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榕 《广西医学》2003,25(3):406-408
医院以单病种进行质量管理 ,既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又能相对准确地进行质量评价 ,便于医院及地区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推动医院分级管理。因此 ,深化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研究 ,是目前医院管理部门和统计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1 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综合医疗评价指标是 2 0世纪初由Ward和Pan don提出〔1〕 ,以后逐渐完善起来的 ,包括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等一整套数量和效率的指标。这是我国现行的传统的医疗质量指标管理体系。近年来该体系受到较多的…  相似文献   

14.
李莉 《中外健康文摘》2006,3(9):153-155
季节变动是将观察值按季节编制的时间序列。医院统计资料中有许多是随着季节变化的时间序列指标,例如门、急诊人次,出、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病床工作口和医疗收入等。本文根据我院2000年~2004年出院人数的历史资料,运用季节变动分析法,通过季节比率、预测值、预测指标误差的计算,分析5年内出院人数的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借鉴平衡计分卡评价框架,综合德尔菲专家咨询和群众问卷调查结果,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思路,从政府办医目标维度、群众满意度维度、医院运营维度和医院革新及可持续发展维度建立医疗服务提供改革的评价框架,并确定医疗服务提供评价指标。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对检查与治疗的满意度、医疗事故发生率、病床周转率、每千人口病床数和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数指标的权重较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卫生人才培训合格率、政府投入年增长率、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疗事故发生率指标的得分较高。结论初步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费用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非非  仙登沁  王艳琳 《西部医学》2011,23(10):2064-2065
目的医院统计工作是为领导决策、指导工作实践和改进医院管理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预测为医院目标管理方案中计划值的制订、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病床、医疗设备使用及配置情况的调查,住院病人疾病分类疾病谱、单病种疾病谱、死因病谱、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评价,为医院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了解决策的执行情况、充分利用病床和医疗设备资源、巩固和拓展医疗市场,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借鉴平衡计分卡评价框架,综合德尔菲专家咨询和群众问卷调查结果,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思路,从政府办医目标维度、群众满意度维度、医院运营维度和医院革新及可持续发展维度建立医疗服务提供改革的评价框架,并确定医疗服务提供评价指标.专家咨询结果显示,对检查与治疗的满意度、医疗事故发生率、病床周转率、每千人口病床数和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数指标的权重较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卫生人才培训合格率、政府投入年增长率、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医疗事故发生率指标的得分较高.结论 初步建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费用控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设有病床600张,平均每年约收治一万病人。为了跟上医院改革的步战,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统计分析了我院25年(1960~1984年)的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和病床有效利用值等五项指标,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图。一、平均病床工作日,是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张病床实际工作日数。  相似文献   

19.
陈长城 《吉林医学》2013,34(9):1799
目的:运用医学统计方法分析医院现有医疗资源,探讨医院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指标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运用医疗统计功能,指导医院医疗资源合理性配置。结果:我院面临医护人员人手不足、病床数量不够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调整后情况有所改善。结论:应合理运用医疗统计指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平均住院日及其他住院指标的分析,评价某医院2000~2013年的医疗管理水平.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图和各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某医院2000~2013年平均住院日及其他住院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某医院2000~2013年平均住院日呈现下降趋势,实际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呈现上升趋势,病人好转率上升,病死率下降.平均住院日与实际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及实际开放病床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0.799,P<0.001;r=-0.98,P=0.000;r=-0.656,P<0.05.与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之间的相关关系:r=0.269,P=0.35;r=-0.663,P<0.01;r=0.932,P=0.000.结论:医院通过加强综合管理,提升病床使用效率和周转次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病人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