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军 《中原医刊》1993,20(6):23-24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终止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往往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负性心力等风险。事实上,心律失常还有多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下称非药物治疗)的方法。1去除病因去除病因是首要的,特别是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时易被忽视。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如碱中毒、酸中毒、高/低钾、高镁、高钙、低铜等。药物及药物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I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  相似文献   

2.
3.
<正>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自CAST报道后,其治疗观念及方法发生很大变化。为此,对其某些新概念及方法概述如下。 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新观点 1.1 交感神经依赖性心律失常:因交感神经机能亢进,使心肌兴奋性增强、传导加速及不应期缩短或通过儿茶酚胺作用增强钙离子流,产生触发激动而诱发心律失常。已知有甲亢伴房颤、劳力诱发的室早及室速、阵发性房颤(交感神经介导型)、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等。治疗首选β阻滞剂。 1.2 药物治疗的适应证:近年研究证明:LownⅡ~Ⅳ级者,若心功能正常不易诱发室颤。鉴于CAST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病症,在眼科也不例外.现将我院眼科住院手术伴心律失常者48例药物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 对150例因各种心血管疾病引发心律失常住院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分析.结果 在CHF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时,米力农与胺碘酮联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无论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有明显 改善.结论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饶邦复 《四川医学》2001,22(2):211-212
尽管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继应用了电复律、起搏术 (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及除颤起搏器 )、消融术及外科手术等 ,使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首先的治疗方法仍是药物治疗。1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室速 ( VT)、室扑和室颤 ( VF/ Vf)。VT尚缺乏统一的分类。传统心电图分类为阵发性 VT( PVT)和非阵发性 VT( NPVT) ,PVT以突发突止为特点 ,按 QRS波形态分为单形、多形和双向性 VT。1.1  VT的分类 :1PVT:a.单形性 VT:非持续性VT( VT- NS) ;持续性 VT( …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回顾方卫华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内科(518001)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可概括为二方面,即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虽然近年来非药物治疗迅速发展,但绝大部分病人仍然是依赖药物治疗为主。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以前、7...  相似文献   

11.
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由于其发生较为隐匿,不为临床所重视,直至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实验(CAST)的结果发表之后,人们才提高了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本文仅就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的定义、基本机制、预防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点。当前抗心律失常药物进展迅速,为方便广大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就现阶段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所谓致心律失常作用(prorrh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引起新的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些致心律失常作用明显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相关疾病有关,称为原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当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需要某些调节因素如血药浓度过高,药物相互作用,电解质紊乱和心肌缺血等存在时,称为继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深入发展,已逐渐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中占有了先进和重要的地位,疗效及结果十分显著,但因其价格较高,且“非典”后国家对介入导管等的严格要求,使其费用居高难下,使得这些先进技术无法使广大人民群众受惠,故药物治疗,尤其是在基层,仍是十分常用和重要的,由于现有心脏内科学术活动、杂志期刊多以介入治疗,起搏器的安装为主流,  相似文献   

16.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明 《海南医学》2007,18(3):1-3
近20年来,虽然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于多数的心律失常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仍是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或必需的组成部分,而且近年来一系列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已经对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临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念和治疗策略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了新的认识和再评价.  相似文献   

19.
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表现形式有二种,即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 1.缓慢型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静止、房室传导导阻滞等。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都可能诱发缓慢型心律失常,如Ⅰ类(钠通道阻滞剂)、Ⅱ类(β-受体阻滞剂)、Ⅳ类(钙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及洋地黄可引起极度窦性动过缓或窦性静止,大剂量或高浓度时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原有房室传导延迟者,当使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丙吡胺、氟卡胺或思卡胺等药物时,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月~1999年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心律失常小儿13例,现将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儿均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依其病因分类如下:(1)预激综合征引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例。(2)病因不明的PSVT4例。(3)病毒性心肌炎4例。(4)心肌病3例。1.2 治疗方法 预激综合征组2例PSVT。其中1例病史3年,每年多次发作,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推注(静推)均有效。转律后的心电图(EKG)P—R间期缩短,为不典型预激,外院行射频消融术后根治,随访3年无复发。另1例分别以ATP、西地兰转律无效,普多帕酮静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