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45例 ,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o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前Coob角平均64°,术后平均 2 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 2 1 7cm ,术后平均 1 54cm。身高平均增加 6cm。所有患儿在术后 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 ,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 ,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脊柱Coob角40°~ 70°脊柱侧凸疗效满意 ,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28例,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bb角、顶椎移位旋转、身高的变化及矫正度丢失度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57°,术后平均1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2.75cm,术后平均1.37cm.身高平均增加4cm.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和矫正效果,达到脊柱矫形的平衡原则.结论: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青少年脊柱Cobb角40~70°脊柱侧凸疗效满意,有很好的稳定性.特制探子在椎弓根钉置入时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应用中华长城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我科应用中华长城器械对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进行了手术矫形固定,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8例,年龄12~20岁,平均14.2岁。特发性脊柱侧凸29例,其中KingⅠ型4例,Ⅱ型22例,Ⅲ型3例;先天性侧凸3例,均为半椎体畸形。Risser指数:0:4例;1:8例;2:12例;3:4例;4:4例。对每例患者行站立位脊柱正侧位摄片,应用Cobb法确定畸形的角度;行脊柱的左右侧弯位摄片以判断畸形的柔软度;确定中立椎、中和椎、顶椎以及上下终椎,并标识相关的器械长度及各种固定钩和椎弓根钉的部位。从脊柱的侧位片上确定脊柱的生理弧度和…  相似文献   

5.
经椎弓根固定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三维旋转矫正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三维旋转矫正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1~15岁,平均13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b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经6~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66°,术后平均22°,平均矫正率为67.8%;顶椎移位术前平均4.16 cm,术后平均1.28 cm,平均矫正54.8%;旋转畸形(Nash~Moe法)术前为Ⅰ~Ⅲ度,平均矫正Ⅰ度。身高平均增加8 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浅表感染1例经清洁换药后痊愈。术后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三维矫正能力,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固定节段椎弓根平面术前CT扫描有助于选择好进针点、方向及深度,便于椎弓根螺钉安全准确植入;精心准备植骨床、充足的植骨材料、熟练的三维矫正技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各型内固定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凸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Ye Q  Wu Z  Qiu G  Lin J  Wang Y  Li S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07-710,I149
目的评价不同内固定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对1984~1997年用不同手术方法矫治125例100°以内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和随诊资料进行研究,手术方法包括Harington、Luque、联合HaringtonLuque、CD、Zielke、前路松解加后路手术和俄式手术等,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各自的矫正情况、身高变化、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矫正度丢失情况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arington法矫正效果比其它方法差而且并发症多;Luque法费时且有潜在脊髓损伤之忧;CD法有三维矫正作用,矫正效果好,未见脱钩、断棍;含前路手术的方法远期Cobb角度丢失少,其中前路松解加后路手术(CD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俄式手术作为一种探索中的不影响脊柱生长发育的新型脊柱侧凸内固定矫形术,有一定优越性。结论在不进行脊柱融合的新技术发展成熟前,CD术对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矫正儿童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矫正儿童脊柱侧凸的疗效,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2年6月,使用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治疗儿童脊柱侧凸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6~11岁。Risser征均为0级。胸腰弯14例,胸弯7例。初次手术时Cobb角62°~94°,平均78°。延长时在侧凸凹侧内固定区上方的椎板放置横突-椎弓根抱钩,下方椎板放置一对椎板-椎板抱钩或椎弓根钉。在内固定区的上、下方各置入一根棒,棒的一端与钩或钉连接锁紧,另一端穿入皮下。两棒插入多米诺连接器中进行撑开,撑开力均匀分布到上、下钩区矫正侧凸,然后锁紧两棒。之后每次手术延长时,仅在多米诺或管型连接器处切开原切口进行撑开。术后使用Milwaukee支具,定期延长,指征为Cobb角增加15°以上或每隔10~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8~76个月,平均54个月。初次延长后Cobb角平均矫正40°,以后每次延长可获得平均23°的矫正。5例最终完成预期的四次延长,最后一次延长时行矫形融合;余16例患者终止延长,原因包括脱钩3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例、多米诺松动2例、皮肤破溃感染1例、自发融合2例、社会经济因素6例。结论凹侧单棒后路可延长型内固定具有较好的初次矫形效果,但随着延长次数的增加,矫形效果逐渐下降,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结合我国国情单棒技术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外科治疗并发症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世纪80年代Cotrel—Dubousset报道脊柱侧凸三维矫形以来,矫治效果比以往的Harrington、Luque时代有了显著提高。国内自1997年开展此类手术,病例数量不断积累,但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针对2个脊柱外科中心2000年2月~2005年12月间共收治的589例AIS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正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0例,术前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82°(75°~92°),平均柔韧性30%(20%~40%),平均双肩高度差为15mm(5~35 mm),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 h(3.2~4.3 h),平均失血量865ml (660~1070 ml),平均融合节段为11节椎体(9节~12节),术后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31°(22°~37°),平均矫正率62%(50%~76%),平均双肩高度差为7.5 mm(0~11 mm),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 d(8~11d)。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1~6.3年),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侧凸主弯矫正角度未发生丢失,固定节段全部融合。结论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能有效治疗主弯在75°-92°度之间,柔韧性不<20%的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时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胸椎矢状面形态及远端腰椎代偿模式的影响.方法 行胸弯后路矫形内同定术且有2年以上(2~3年)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1例,按内固定方式分为A组(全钩组)、B组(钩钉混合组)和C组(全钉组).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胸弯Cobb角、腰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远端交界性后凸、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及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结果 三组患者主弯矫正率均大于60%,继发弯也获得较满意的自发性矫正.三组患者术前及随访中腰椎前凸角、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均保持正常.随访2年时,A组远端交界性后凸、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分别达3.6°、23.0°、6.4°,其中远端交界性后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钩型同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形,且在随访中能保持腰椎前凸和欠状面平衡.但钩的固定不如椎弓根螺钉牢固,全钩型固定患者胸椎后凸角有增大趋势,胸腰椎交界区有失代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三维矫正脊柱侧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最上达T2椎弓根水平,采用撑开、加压和旋转的方法对脊柱进行矫正,治疗17例脊柱侧凸患者.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术中椎弓根螺钉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6%,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脊髓功能障碍,术后Cobb 角为5°~38°,平均矫正率73.06%.矢状面后凸角度(T1~12)5°~41°(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角度丢失率≤6%,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根据三维矫正原理设计的适合国人不同年龄脊柱结构的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具备三维矫形能力,操作方便,用椎弓根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增加了矫正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方法从2002年7月~2004年6月对3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徒手应用胸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所有患者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及X线透视确认,术后进行X线成像、CA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中35例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安全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326个,每一水平置入的螺钉数如下:T1,n=2;T2,n=10;T3,n=19;T4,n=27;L,n=28;T6,n=24;T7,n=23;TB,n=25;T9,n=29;T10,n=34;T11,n=48;T12,n=57。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326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19枚螺钉(5.8%)有中等程度的皮质穿破,即螺钉的中线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其中6枚螺钉(1.8%)穿破椎弓根内侧壁。对35例患者进行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全部326枚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遵循严格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椎板下钢丝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本组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4.5岁(9-21)岁。患者术前诊断均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且均为首次手术。本文对所有患者的侧凸类型、严重程度、固定椎体的数量、钢丝固定的椎体水平、术后神经学并发症以及术中脊髓监测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评估。所有患者的椎板下钢丝均在矫正操作之前进行。结果总计放置了76根钢丝,75%(n=57)位于胸椎,20%(n=15)位于胸腰段,5%(n=4)位于腰椎。术中脊髓监测未发现明显的改变。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唤醒试验。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未发现有神经学并发症。结论尽管脊柱内固定系统越来越复杂,椎板下穿钢丝的技术在无神经症状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还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椎体畸形切除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12例半椎体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椎弓根固定5例,侧前方入路胸腹膜外半椎体切除中华长城系统椎体固定7例;均行椎体间植骨。术后3周带支具下地活动。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矫形满意,未出现脊髓损伤,1例术中胸膜破裂行修补术。Cobb角术前平均38°(20°~55°),术后平均10°(5°~15°),矫正率达73.7%。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半椎体畸形的矫形,后方和侧前方入路切除半椎体均能达到较好治疗效果,侧前方入路创伤小,视野开阔。中华长城器械应用于半椎体畸形矫形,操作简单,矫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接设计为滑动式,使之可随脊柱生长而延长。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32例,对照术前和术后的脊柱侧凸cobb’s角并统计矫形率。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矫形平均39°(27°-53°)。患者术后身高平均增加3.2 cm,肺活量平均增加6%,有一例出现皮肤破溃。结论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确切疗效,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随访来评价。  相似文献   

16.
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治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脊柱侧凸矫治术中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矫治,其中男12例,女28例。根据Lenke分型,Ⅰ型16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Ⅴ型7例,Ⅵ型10例。与同期54例应用胸椎弓根、椎板钩联合腰椎弓根螺钉的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2组主侧凸冠状面矫正率、代偿侧凸自动矫正率、躯干平衡指标及矫正度丢失来评价其疗效。并对其中侧凸类型、节段完全一致的10例LenkeⅠ型患者的远端融合节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主侧凸冠状面平均Cobb角62.4°,代偿侧凸33.7°,术后矫正率与自发矫正率分别为71.2%与65.4%,优于对照组的59.6%与60.2%,术后矢状面矫正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随访中矫正度丢失平均1.9,°亦优于对照组的3.3°。远端融合节段比对照组平均节约1.2个。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掌握脊柱侧凸椎弓根解剖变化(尤其在胸椎),辅助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功能监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技术能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及较少的并发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未成年山羊脊柱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对侧肋骨切除建立新型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对象为14只雌性山羊,年龄5~8周,体重6~8kg。在全麻下进行模型制作,T5~L2做右旁正中皮肤切口,分别于脊柱左侧T6,7和T12、L1部位置入特制椎弓根螺钉,经皮下及肌肉下插入1枚不锈钢棒置入螺钉槽口内,远近端螺钉之间适当加压使脊柱向右凸;然后于脊柱右侧分别切除第7~12肋骨2~3cm左右。术后即刻及每4周拍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山羊在生长过程中脊柱弯曲的变化。结果1只小羊因麻醉过量,术中死亡;另1只因术后感染而导致内固定失败,观察终止。其余12只小羊中,11只小羊X线片显示右侧侧凸畸形,并且Cobb角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只有1只羊术后Cobb角没有进展。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为29.0°(23.0°~38.5°),8~10周后Cobb角增至平均43.0°(36.0°~58.0°),平均进展14.0°。术后8周(1只为10周)时获取脊柱标本,去除内固定后发现所有弯曲均为结构性。从脊椎的旋转和外观方面来看,均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相似。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建立脊柱侧凸模型的方法,模型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相似,适用于脊柱侧凸畸形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连续或间断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 93例脊柱侧凸患者 ,平均年龄 14 .3岁 ,特发性 5 1例 ,先天性 4 2例 ,术前Cobb角分别为 71.2°和 6 8.3° ,根据畸形程度和脊柱柔韧性 ,采用一次性矫形或分期矫形。结果 特发性侧凸术后Cobb角和矫正率分别为 2 8.7°和 6 1.5 % ,先天性侧凸为 32 .6°和 5 3.8%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脊柱产生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作用 ,其矫正力大 ;且不占据椎管空间。尽管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难度较大 ,风险较高 ,但因其能对脊柱产生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作用 ,矫正力大 ,且不占据椎管空间 ,因此在具备一定技术条件时 ,该方法应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