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输液泵在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湿化中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最佳方法。方法实验组(21例)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液为0.9%盐水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对照组(21例)用传统50ml注射器加0.9%盐水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进行气道滴注,比较两种湿化方法对病人湿化的效果观察。结果两种湿化方法比较,实验组在减少患者气道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及肺部感染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后用微量输液泵滴入湿化液,对气道刺激微小,不引起刺激性咳嗽,且保持生理湿化功能,稀释痰液,防止痰阻,减少吸痰次数,减少黏膜损伤出血,对预防肺部感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玉芬  钟爱民 《中南药学》2011,9(11):867-869
目的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液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气管切开患者以便利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A组50例和实验B组44例。对照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为湿化夜,实验A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湿化液,实验B组采用1.5%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湿化液。观察3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阻次数、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B组患者痰阻次数、肺部感染等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及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气管切开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液效果优于0.45%氯化钠溶液和1.5%碳酸氢钠溶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余华  杨雪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64-3065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排痰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未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二者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加输液恒温器加0.45%氯化钠持续气道湿化法排痰效果优于常温贝朗精密输液器加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4.
秦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75-3576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运用于气管切开病人的效果。方法:实验组用注射泵持续湿化法,对照组用注射器间断气道滴药湿化法,观察两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例数及每天吸痰次数。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例数及每天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微量、恒速,效果优于间断滴注湿化,病人舒适,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适合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主要是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2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 28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无1例痰痂和痰栓形成,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道内分泌物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对照组用常规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可以提高临床疗效(P<0.05),减少痰痂形成(P<0.01),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P<0.01),减少气道出血(P<0.01),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P<0.001)。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灭菌用水湿化液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7.
石晶明  王小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44-145,147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加温湿化与传统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量泵联合输液恒温器加热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痰液黏稠度明显较低,痰痂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加温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32例采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和40例采用以往单层纱布覆盖定时间段湿化方法的气管切开患者呛咳、痰液黏稠度增加、SpO2<0.95、间断使用呼吸机的例数。结果改良气道湿化方法明显优于以往湿化方法。结论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有良好湿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鼻和常规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组(n=45)、B组(n=45),A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B组采用人工鼻作为气道湿化,观察两组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刺激性咳嗽,痰液性状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以此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B组患者心率、呼吸与A组相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口干及鼻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明显较A组改善;B组患者气道阻力增加与A组患者比较,P>0.05,提示无显著差异。结论人工鼻具有良好湿化、温化、过滤作用,能促进痰液排出,对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有良好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微量注射泵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桃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706-1707
我科自2004年12月成立ICU病房以来.对气管切开病人采取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气切雾化型输氧面罩(Venticaire)进行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38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我科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而实验组采用气切雾化型输氧面罩(Venticaire)进行间断加入湿化液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液粘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粘度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脓痰的产生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采用Venticaire进行间断加入湿化液湿化对保持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和脓痰等并发症的发生,较好的保证痰液的粘度,减少痰痂或泡沫样痰液的形成,优于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2.
<正>气道湿化作为气管切开后的重要护理措施,可以使吸入气体在温度湿度等方面尽量维持生理状态,减少刺激、增强排痰功能、减少并发症以促进患者恢复。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取得满意效  相似文献   

13.
李世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644-3645
目的分析和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影响因素,探寻效果较好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气道湿化不足组和气道湿化过度组,每组各10例,其中气道湿化不足组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例.分别行传统法(即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药物滴入患者气道中,传统组)及雾化湿化处理(即采用生理盐水加入糜蛋白酶及庆大霉素配成雾化液行雾化处理,雾化组)。气道湿化过度组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例,分别行低渗盐水(0.45%氯化钠溶液)湿化及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湿化。观察各组患者在气道湿化不足和气道湿化过度两种情况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气道湿化不足患者中.传统组发生痰痂1例、血痂2例、气管阻塞2例;雾化组并发痰痂1例、血痂2例。在气道湿化过度患者中.生理盐水组发生痰液黏稠1例,刺激性咳嗽1例,气道黏膜出血2例;低渗盐水组发生痰液黏稠2例,无刺激性咳嗽和气道黏膜出血者。低渗盐水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生理盐水组低。结论采用传统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湿化容易引起痰痂、血痂吸水后膨胀、阻塞气管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用药剂量很难控制。而采用雾化方法发生上述症状的患者较少:选择低渗盐水,进入支气管内不会蒸发太快,造成支气管水肿,有利于体内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输注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持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观察组与间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泵持续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法,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形成痰痂、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感染分别为3、1、3、1、3例,对照组分别为12、6、10、8、13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0、4.04、4.81、6.41、8.52,均P<0.05).结论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输液式持续气管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是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的观察;结果试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使痰液稀薄,便于排出,有利于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的发挥,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间断湿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给予不同气道内湿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间断滴注联合氧气雾化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化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痰液粘稠度、痰栓形成、气道粘膜出血情况、刺激性咳嗽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痰栓形成、气道粘膜出血情况、刺激性咳嗽指标大小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切开手术的气道湿化效果好,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吸入性损伤并实施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湿化法)和观察组(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每组各30例,对两组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度Ⅲ度患者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Ⅲ度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气管内间歇滴入,湿化液均为O.45%氯化钠溶液。试验组36h内气道湿化量为16ml/h,36—48h逐渐过渡为12ml/h;对照组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小时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6ml/h。结果试验组气管切开后第3天吸痰次数、吸痰时、吸痰后3min、吸痰后5min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后72h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吸痰次数及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注入生理盐水+a-糜蛋白酶湿化气道法。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带泵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效果优于传统间断生理盐水湿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用量准确、匀速,保证湿化效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