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正常足和外翻足横弓的形态,探讨横弓在外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35名外翻患者65只足和30名正常人60只足,在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足正位X线片和前足轴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fist intermetatarsalangle,IMA),各跖骨头、籽骨到足底的距离。[结果]外翻足HVA平均30·8±8.9°,第1、2跖骨间角为16.5±2·6°;正常足HVA为10·2±2·0°,第1、2跖骨间角7·9±1·6°。外翻足与正常足比较第1跖骨头向下移位,第2、3跖骨头距足底的距离明显低于正常足。腓侧籽骨向外上方移位,胫侧籽骨向外侧移位。[结论]外翻足横弓塌陷,籽骨脱位,第2、3跖骨头过早、过重负重易产生疲劳性骨折、跖骨痛和足底胼胝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翻足与扁平足的相关性。[方法]以18例双足畸形程度不同的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AV),第1、2跖骨间夹角(M1M2)和第2、5跖骨间夹角(M2M5),跟骨倾斜角(CP)和第1跖骨倾斜角(1M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侧与重度侧的HAV,M1M2,M1M5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轻度侧与重度侧的M2M5,CP,1MT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单回归分析表明,HAV与CP及1MT无统计学相关。[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外翻和扁平足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两者的畸形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常足与外翻足的足底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常足与外翻足的足底压力进行测量。方法 运用自行研制的足底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对30 名健康人60 足,45 例外翻患者89 足进行了行走时足底压力的测试。结果 重度外翻组31 足和正常组相比,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 P< 0.001),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增加(P< 0 .05),第三、五跖骨头下压力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正常人前足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最高,并向外侧递减。重度外翻足前足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翻患者的临床病理变化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小切口、跖骨颈梯形截骨致嵌插骨折、辅以软性外固定治疗外翻106例(182足),均为女性;年龄18~50岁,平均42岁。术前负重位X线检查外翻角为20°~40°,平均28.6°;第1、2跖骨间(intermetatarsal angle,IM)角为9°~15°,平均11°。均合并有囊炎。结果本组外翻的病理改变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即第1跖骨内收、IM角增大;第1跖内翻、囊炎及第1跖趾关节半脱位;第2、3跖骨头处胼胝;第2趾呈锤状趾;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外翻复发1足,内翻1足,转移性跖骨痛2足。结论根据外翻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特点,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明显提高矫形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1、2跖骨头间捆绑术治疗成人轻中度外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第1、2跖骨头间捆绑术治疗的成人轻中度外翻病例18例30足,手术前后均摄X片,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4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AOFAS 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16例28足,良2例2足,优良率为100%。并发趾内侧麻木1例,为皮神经损伤所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跖骨头坏死。结论第1、2跖骨头间捆绑术是治疗轻中度外翻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析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足外翻的手术技术与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49足)中重度足外翻行第一跖骨Scarf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内收肌腱切断、籽骨悬韧带松解+内侧囊与骨赘切除)手术,本组46例(49足)获10~1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采用美国足踝AOFAS评分评价术前术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周与末次随访时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与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角度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籽骨位置变化,结果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患者AOF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0.03分提高到术后的87.18分,放射学检查:患者HVA由术前的平均29.43°减低到术后6周的12.79°,维持在末次随访的平均13.51°。第1、2跖骨间夹角由术前的平均15.29°减低到术后6周的5.74°,维持在末次随访的平均7.81°;籽骨位置与术前比较,显著改变(P0.05),具有明确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后6周影像学比较,HVA角度未见统计学改变,IMA增大约2.07°,但是患者未见临床复发症状。结论采用Scarf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足外翻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研究第1跖骨基底长斜行闭合截骨治疗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08年11月间行第1`跖骨基底长斜形截骨结合远端软组织松解内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治疗外翻共21例24足,均属中重度外翻,第1、2跖间角均大于15°,行第1跖骨基底斜行闭合截骨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7.6个月,术前平均HVA、IM1-2角分别为31.30°±6.68°和16.62°±2.65°,术后平均HVA、IM1-2角分别为12.96°±7.15°和9.80°±2.43°,平均矫正HAV角19.6°、IM角8.2°,术前、术后平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第1跖骨长度与第2跖骨长度比术前、术后分别为(89±6.7)%、(84±5.6)%,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第1跖骨基底长斜形闭合截骨手术方法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矫正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Austin手术治疗外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改良Austin手术治疗外翻患者34例62足,男13例22足,女21例40足;年龄32~67岁,平均43岁。术前、术后2周、随访时分别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并观察其变化和测量角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和测量角度个体化选择Austin手术改良式即chevron-gerbert或chevron-youngswick截骨术。[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6年;患者外翻角(HVA)术前为33.50°±1.02°,术后为13.6°±0.826°;第1、2跖骨间角(IMA)术前为16.0°±0.837°,术后为8.6°±1.078°;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制定的足趾功能评分标准评价。AOFAS评分术前为(44.8±5.7)分,术后为(87.6±4.2)分。优46足,良10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0.3%。[结论]改良Austin手术是治疗外翻畸形的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更适合矫正PA-SA增大的重度外翻。对年龄较轻的轻、中度外翻患者手术应尽量不必干扰内收肌和籽骨也可达到矫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跖骨颈截骨应用T型阶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足外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T型阶梯接骨板治疗的50例足外翻畸形患者(88足);年龄26~65岁,平均43.6岁,比较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愈后。[结果]有45例(76足)患者获随访,其中男性5例(8足),女性40例(68足);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15~27个月),HVA由术前平均(35.1±2.7)°减小至术后平均(17.7±2.0)°(P0.05);IMA由术前平均(13.5±2.5)°减小至术后平均(8.7±0.7)°(P0.05),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45.7±8.6)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1.2±4.3)分(P0.05);无感染、骨不愈合和转移性跖骨痛发生,有4例6足(7.9%)出现趾僵硬,2例3足(3.9%)出现足外翻复发。功能评级:优51足,良16足,差9足,优良率为88.2%。[结论]足外翻第1跖骨颈截骨应用T型阶梯接骨板内固定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外翻86例(110足)。根据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中度):共36例(48足),男2例,女34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4°~36°,平均30°,第1、2跖骨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2°~16°,平均14°;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头颈部楔形截骨术。B组(重度):共40例(51足),男3例,女37例;年龄38~62岁,平均50岁;HVA 28°~44°,平均36°,IMA 14°~18°,平均16°;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术。C组(极重度):共10例(11足),男1例,女9例;年龄64~82岁,平均73岁;HVA 45°~75°,平均60°,IMA 18°~20°,平均19°;手术方法采用B组(重度)术式+Akin手术。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land评分系统评分,A组优30足,良16足,可2足,优良率95.8%;HVA平均矫正18°,IMA平均矫正7°。B组优36足,良12足,可1足,优良率94.1%;HVA平均矫正21°,IMA平均矫正8°。C组优7足,良3足,可1足,优良率90.9%;HVA平均矫正42°,IMA平均矫正8°。结论 外翻的病理基础主要为第1跖骨内翻的骨性畸形与足母收肌高度紧张挛缩的软组织畸形,手术应针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手术设计应重点解除骨与软组织的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跖骨截骨联合收肌、跖横韧带切断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月,收治41例45足轻中度外翻。男9例10足,女32例35足;年龄23~71岁,平均45.3岁。左足22例,右足15例,双足4例。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为(33.1±1.4)°,第1、2跖间角为(20.4±1.1)°。患足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47.2±3.7)分。于第1趾跖关节内侧作纵形切口,同时完成Austin跖骨截骨及收肌、跖横韧带等外侧软组织松解术。结果术中1足腓浅神经足背支损伤,行显微缝合修复。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 d 2足出现前足内侧麻木,6周内自行缓解。X线片检查示截骨处均于8周内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HVA为(10.7±1.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P=0.00);第1、2跖间角为(12.1±1.7)°,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1.17,P=0.03)。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4.9±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P=0.01)。随访期间无内翻、外翻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单一内侧切口Austin跖骨截骨联合收肌、跖横韧带等外侧软组织松解能有效矫正轻中度外翻,手术创伤小,避免了外侧切口瘢痕及腓深神经分支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结合其它手术治疗严重外翻患者56例(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严重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4足加行Reverdin截骨,3足加行Akin截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与目前临床常用截骨方法进行比较,对改良Ludloff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1足(65%),80~89分者17足(27%),70~79分者5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跖骨短缩少、愈合快、纠正畸形能力强、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2年5月本科分别采用软组织松解结合改良Chevron截骨或改良Reverdin截骨术(必要时加用Akin截骨术),治疗以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为特点的外翻患者84例141足。所有患者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系统中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经过6个月~2年,平均1.5年的随访,随访率69.5%,优77足(78.6%),良21足(21.4%),优良率100%;术后无内翻、切口感染、跖骨头坏死、转移性跖骨痛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外翻畸形疗效肯定,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动力矫正外翻畸形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长伸肌腱移位矫治外翻畸形25例38足。其中男2例3足,女23例35足;年龄22~60岁,平均46.3岁。术前外翻角21~45°,平均31.30°;跖间角7~21°,平均12.52°。手术将第1跖骨骨赘凿除,内侧关节囊修复,收肌横头切断,长伸肌腱向内侧移位、止点再造。结果术后外翻角7.30±2.62°,跖间角6.50±2.4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优25足,良7足,差6足,优良率84.2%。获随访6~24个月。2足于术后2个月出现内翻,2足术后3个月出现第1跖趾关节活动受限。无外翻畸形复发。结论通过口止母长伸肌腱内移等软组织平衡恢复了第1跖趾关节内、外侧应力,手术操作简便,畸形矫正效果好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kin截骨联合第1跖骨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采用Akin截骨联合第1跖骨截骨治疗27例拇外翻患者(27足):Akin截骨联合Chevron截骨19例,Akin截骨联合Scarf截骨6例,Akin截骨联合Juvara截骨2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第1、2跖骨间夹角(IMA)与拇外翻角(HVA)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僵硬是第1跖趾关节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背伸活动受限。僵硬的治疗常采用关节唇切除术与趾骨截骨术,但是对于第一跖骨是否存在抬高,跖骨截骨下沉和短缩是否可有效治疗僵硬,现有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目的:分析僵硬患者是否存在第1跖骨抬高和过长,评价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13例15足。记录术前侧位第1、2跖骨间夹角(IMA)、术后骨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患者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跖趾关节间隙、第1跖骨突出度(MPD)。结果:术前X线片示4足存在跖骨抬高(侧位IMA为4.8°~8.7°),8足存在第1跖骨过长(MPD为2.2~6.9 mm)。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平均(16.7±4.7)个月。术后4周均达到骨愈合。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9.7°±10.4°(4°~40°)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57.9°±12.2°(36°~72°)。至末次随访时,AOFAS趾功能评分、VAS评分,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的第1跖趾关节间隙、MPD,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无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僵硬患者存在第1跖骨过长与上抬,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可有效治疗僵硬,明显改善跖趾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性外翻越来越多见。老年性外翻一般畸形严重,很难依靠单一截骨术矫正足部的全部畸形。目的:观察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患者138例(253足),男31例(45足),女107例(208足);年龄65~92岁,平均(77.8±2.3)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定。术前、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拍摄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和记录HVA角、IMA角、DMAA角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评定。结果:13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0.5)年。无一例出现截骨处迟延愈合和不愈合,无跖骨头坏死。所有患者术后7 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次随访时更显著(P<0.01)。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功能评定,总优良率为96.8%。HVA角、IMA角、DMAA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发现各角度均较术后6周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亦无临床症状。结论:运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在单一切口下即可完成,操作相对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武长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1138-1140
目的探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骨赘撑开、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5例(56足),均采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足母收肌松解手术治疗。测量患足负重正位X线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35例(56足),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感染发生。跖骨间夹角由术前的23.6°改善至术后的1 1.4°。AOFAS术前评分47.6分,术后评分84.0分。结论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一种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hevron截骨治疗足拇外翻术中切断拇收肌和保留拇收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hevron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31例39足,术中拇收肌切断组15例20足(A组),保留拇收肌组1 6例19足(B组).结果: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闻夹角分别改善(16.7±2.0)°、(5.1±0.7)°,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4.4±4.4),术后1足拇趾背内侧出现麻木,2足拇趾外侧麻木,1足出现跖骨头坏死,1足出现截骨端延迟愈合;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7.1±1.5)°、(5.6±0.8)°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4.0±3.9,1足拇趾背内侧出现麻木.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vron截骨治疗中度足拇外翻术中切断拇收肌和保留拇收肌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是术中切断拇收肌存在并发症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4年4月共治疗32例(35足),男8例8足,女24例27足,年龄48~73岁,平均58岁,单侧29例,双侧3例,中度外翻19例(22足),重度外翻13例(13足)。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术前、术后12周及末次随访时均拍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籽骨位置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外翻相关的各X线片测量值以及AOFA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2周时HVA由(39.83±4.58)°,改善至(11.67±1.22)°,IMA由(14.27±0.84)°改善至(7.85±0.83)°,籽骨位置由(8.35±1.82)mm改善至(3.26±0.84)mm,末次随访时HVA为(13.81±1.66)°,IMA为(9.27±0.62)°,籽骨位置为(4.14±0.57)mm,AOFAS评分由术前的(62.54±5.3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92.35±6.73)分。[结论]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重度外翻,术后临床疗效良好,外翻复发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