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nm23H1基因被认为是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此基因的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抗人nm23H1单克隆抗体,采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m23H1蛋白在5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原发癌中nm23H1表达阳性率(365%)明显高于转移癌(12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及浆膜累及者,nm23H1表达的阳性率(667%,6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及浆膜累及者(275%,270%,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m23H1蛋白在抑制胃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肿瘤抑制基因p53及p16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和p16异常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8例原发性胃癌(男38例,女20例,年龄37岁~76岁),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变化.所有组织均新鲜取材,并迅速用850ml/L酒精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结果受检组织中p53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0/58)和483%(28/58).P53蛋白在低分化胃癌(700%)、进展期胃癌(569%)、淋巴结阳性胃癌(741%)中的表达率高于相应的高分化、早期、淋巴结阴性胃癌的表达率(273%,143%,323%)(P<005),且p53高表达多见于弥散型胃癌(同肠型胃癌比)、累及浆膜的胃癌也较局限于粘膜层的胃癌有更高的P53蛋白表达(P<00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关系,但其在淋巴结阳性胃癌中的表达率(333%),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613%);相关性分析显示;p53阳性组织大多伴有P16蛋白阳性表达(P<005).结论P53蛋白异常表达对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广泛影响,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m23和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根治术后再发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胃癌中nm23和cerbB2的表达,并结合内镜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nm23低表达率及cerbB2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及术后3a内有再发癌组明显增高,nm23低表达率及cerbB2阳性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89%(31/45)和422%(19/45);无淋巴结转移组为368%(7/19)和158%(3/19);术后3a内再发癌组为810%(17/21)和524%(11/21);术后3a以上无再发癌组为488%(21/43)和226%(11/43)(P<005).而且nm23低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浸至浆膜及周围脏器组nm23低表达率为786%(22/28);浸至粘膜及粘膜下组者为400%(6/15)(P<005).结论胃癌nm23低表达和cerbB2阳性表达者具有较强的浸润、转移能力,且术后易发生再发癌,二者的表达变化对判断胃癌术后再发癌的发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抗转移癌基因nm23_H1mRNA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nm23_H1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程度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胃癌组织112例(男84例,女28例,年龄29岁~70岁)中nm23_H1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肿瘤区、移行区及癌旁区nm23_H1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276%和18%,阳性表达呈梯度下降趋势;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nm23_H1mRNA表达阳性为872%(41/47),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为108%(7/65);随访88例中,≥3年生存者中686%(24/35)nm23_H1mRNA表达阳性,<3年生存者中379%(11/29)nm23_H1mRNA表达阳性,故nm23_H1mRNA阳性表达在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非转移中差异显著(P<001).结论nm23_H1mRNA表达率的升高与淋巴结的转移呈负相关性,与胃癌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正常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08%(16/77),明显低于癌旁粘膜组织597%(46/77)和胃正常组织905%(19/21,P<005);P53蛋白与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5%(62/77)和922%(71/77),明显高于癌旁粘膜组织416%(32/77),649%(50/77)和胃正常组织00%(0/21,P<005).P16,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P>001).结论P16,P53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p53及nm23-H1 mRNA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目的探讨p53,nm23H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49例HCC中p53和nm23H1基因mR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53mRNA杂交阳性23例,占469%;p53mRNA过表达与肿瘤的肝内转移.包膜侵犯及Edmondson分级相关(P<005);nm23H1mRNA阳性表达27例,占551%;nm23H1mRNA表达与肿瘤肝内转移及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同时发现p53mRNA过表达和nm23H1mRNA低表达在HCC肝内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结论p53和nm23H1参与HCC的发生发展,p53过表达及nm23H1低表达提示HCC肝内转移.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P53蛋白PCNA和CE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E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观察44例大肠癌P53,PCNA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型式.结果大肠癌P53阳性率为523%;大肠癌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大肠癌P53阳性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阴性者高(14/23,609%vs6/21,286%,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P53阴性表达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559±17vs379±14,P<005;562±15vs396±17,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CEA表型均以胞质型和间质型为主(21/23,913%vs13/21,619%,P<005;19/20,950%vs15/24,625%,P<005).结论检测P53和PCNA表达及CEA表型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P16蛋白表达的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癌肿瘤区及癌旁区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和8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无转移的肝癌中为605%,有转移组为200%;高、中和低分化的肝癌分别为500%,278%和222%.故P16蛋白阳性表达在肝癌患者高分化与中和低分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16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增殖、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级化方法检测了27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结果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59.26%。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患者血清AFP阳性有关(P〉0.05),与存在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提示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检测P^53和nm23基因可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_erbB_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cerbB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erbB2癌基因蛋白(P185)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9)、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0,中度n=6,重度n=7)、早期胃癌(n=18)及进展期胃癌(n=30)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为阴性,仅在腺体颈部偶见P18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在异型增生病变中则有较高的表达率,并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渐升高,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50%,833%,857%.P185蛋白在早期及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2%和567%.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593%vs238%,P<005),但P185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癌基因有可能参与正常胃粘膜的增殖、修复及癌变过程,P185蛋白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胆囊癌p53原位杂交和nm23蛋白表达与淋巴组织增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胆囊癌 p5 3原位杂交和nm2 3蛋白表达淋巴组织增生的关系。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 5 9例胆囊癌。 5 9例胆囊癌p5 3蛋白表达 44 1% ,p5 3原位杂交 6 4 4% ,二者的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 ,但均与胆囊癌的分期有关 ,晚期胆囊癌高于早期胆囊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比淋巴结伴有癌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nm2 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 76 3 %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比淋巴结伴有癌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果显示 ,p5 3基因与nm2 3蛋白表达在胆囊癌的分期中呈负相关。p5 3基因和nm2 3蛋白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与淋巴组织增生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中KAI1、nm23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癌组织中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22例正常胃黏膜,6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4N胃癌组织中的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和nm23阳性率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0.885, P<0.001;x2=29.133,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增加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1.954,P<0.001).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在胃癌组中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组内KAI1、nm23及 P53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 =20.885,P<0.001;x2=29.133,P<0.05;x2= 21.954,P<0.001);而在年龄、性别组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KAI1与nm23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5); KAI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59,P<0.05), nm23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74,P<0.05) 结论:抑癌基因KAI1与nm23的缺失以及P53 蛋白的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胃癌活组织c—erb—B2过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胃癌活检组织c-erb-B2过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3例胃癌胃镜活检组织及术后151个转移淋巴结c-erb-B2表达。结果:18.4%胃癌活检组织出现阳性表达,进展期胃癌、乳头状腺癌及伴淋巴与肝转移者阳性率增高(P均<0.05);阳性表达更多见于高中分化胃癌(但P>0.05);转移淋巴结表达阳性率高于胃癌原发病灶(P<0.05)。高中分化胃癌c-erb-B2过度表达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1)。以上结果提示c-erb-B2过度表达与否有助于胃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癌、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p53、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内在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病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术中取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各2块,石蜡包埋,切片分别作HE染色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53、p16、bcl-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p53、p16和bcl-2表达与胃癌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关系(P〉0.05),但bcl-2与  相似文献   

15.
METHODSCerbB2oncogeneamplificationwasexaminedbyusingdiferentialpolymerasechainreaction(dPCR)insurgicalandendoscopicspecim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KAI 1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生物学的关系,探讨KAI 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兔抗人KAI 1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nm23-H1 单克隆抗体对87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以PV-9000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染色,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KAI 1蛋白表达阳性率(60%,39/6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95%,21/22,P<0.05),早中期胃癌组织中KAI 1蛋白表达阳性率(94%,16/17)显著高于晚期胃癌组织(63%, 44/70,P<0.05),KAI 1蛋白高表达者其生存期亦较长 (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18% vs 77%,P<0.05),早中期胃癌组织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晚期胃癌组织(65%vs26%,P<0.05).结论:KAI 1和nm23-H1蛋白均与胃癌侵袭转移有关, 且KAI 1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将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正确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nm23与ras在原发性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通过对80例原发性胃癌的研究表明nm23低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90%)比nm23正常表达者高(40%,P<0.05).同时发现p21 ras阳性为65%,p21 ras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21 ras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78.5%对57.1%,p<0.05).肿瘤组织如同时具有nm23低表达和ras过表达则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94.12%),而nm23高表达和ras低表达者则淋巴结转移率更低(25%),ras-mRNA半定量分析说明ra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nm23低表达和ras过表达在原发性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的联合作用.它们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研究P73和mP5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03-2004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大附属一院104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标本构建两个组织芯片蜡块,组织样品直径为1 mm.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73和mP53蛋白的表达,观察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P7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远癌正常胃黏膜(90.1%,44.0%,80.0%vs 17.9%,P<0.01).Borrman Ⅲ/Ⅳ型胃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92.9%/100%)显著高于BorrmanⅡ型胃癌(57.1%)(P<0.05).伴转移胃癌组P73蛋白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94.4%,肝转移组100%,卵巢转移10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76.2%)(P<0.05).胃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与m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χ2=9.6736,P<0.01).结论:P73蛋白表达与胃癌恶性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虽与抑癌基因P53同源,但与m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作为P53的一种模拟突变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