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47侧经福尔马林液防腐固定后的成人膝部标本,冷冻后用断层带锯作厚5 mm的横、矢和冠状连续断层,对各断层面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进行观察.结果半月板后角高度明显高于前角,内侧半月板前窄后宽,而外侧半月板宽度前、后角基本一致.正中矢状面显示交叉韧带全长的出现率为79.5%,前交叉韧带与矢状面的夹角较后交叉韧带小.结论膝关节断层形态学研究提示半月板的后角容易损伤;外侧半月板较内侧更易损伤.影像诊断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应以矢状面为重点,辅以冠状面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关节镜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25例患者进行MRI图像分析,对冠状位半月板测量。结果:均为外侧半月板,矢状扫描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均超过3个层面.形成上下面平直或略凹的条状结构。冠状位半月板的宽度均〉15mm。结论:MRI矢、冠状位可准确诊断盘状半月板。  相似文献   

3.
余修贵  曹小明 《九江医学》2001,16(4):190-191,195
目的:研究膝部断层结构,为CT、MRT诊断膝部病变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用成年男尸右下肢标本11例,经防腐固定冰冻后,切制成膝部断层标本,其中横断面4例、冠状面3例、矢状面4例。结果:观察膝部在各种断面上膝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半月板、交叉韧带、翼状襞和膝关工周围结构的形态结构及变化规律。结论:膝关节结构在经胫骨粗隆后方2.5cm处的冠状断面、膝部的正中矢状面和经髌骨尖下方横断面上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诊断标准、分型及损伤特点,以提高对盘状半月板及其损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0例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对照。病例纳入标准为符合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标准。结果:30例盘状半月板中,板型17例、楔型10例、肥角型3例,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24例,损伤率达80%。冠状位MRI上半月板最小的横径与胫骨平台最大横径的比例超过20%,矢状位连续3层或3层以上盘状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蝴蝶结"样改变,为盘状半月板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常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MRI冠状位及矢状位可准确诊断盘状半月板及其变性或撕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央前沟在MRI横、矢状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头颅连续MRI数据,应用e-film 2.1工作站和Adobe Photoshop CS8.0软件包,研究中央前沟在横、矢状断层面上的形态特征规律及其形态学类型。结果:中央前沟主要分为3种类型:一段型,横断面上为一形态欠规则的略曲线型,矢状断面上表现为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略呈"S"的单一线形,显示率为16.67%;二段型,由额中回与中央前回之间的连接部分隔所致,横断面显示为前后2条形态各异的短沟,矢状断面上为2条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的"S"线形,显示率为63.33%;三段型,由中央前回中下部外侧面向前发出的一舌样小回将下中央前沟局部挤压变形所致,横断面为3条呈上下、前后关系的短沟,而矢状断面,下中央前沟则为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略似斜纵形的"Ω"形,显示率为20.00%。结论:中央前沟在MRI横、矢状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可为额叶后部病变的定位诊断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培  郑卓肇  袁亮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29-2232
目的:明确5种MRI征象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32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I图像,其中包括43例盘状半月板及其不同程度损伤的MRI图像。在不告知关节镜结果的条件下,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诊断盘状半月板的5个征象及其不同程度损伤进行评价,差异协商解决。分别计算出每种征象的敏感性。结果:冠状面上外侧半月板中部最窄处〉15 mm或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比值〉50%;矢状面上(层厚4 mm)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达四层或四层以上。此两种征象的敏感性分别为86.0%和74.1%,诊断率最具可靠性。盘状半月板常合并变性、撕裂,且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影响盘状半月板征象的准确判断。结论:盘状半月板在MRI有多种征象,各种征象对诊断的能力有所不同。当合并不同程度损伤时亦会影响其征象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盘状半月板MRI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36例行MRI检查并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病人,对MRI冠状位、矢状位半月板进行测量分析,记录半月板后角厚度、板/面比率等数据,统计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及合并损伤率,MRI与手术或关节镜诊断符合率,盘状半月板各型发生率等。结果:36例盘状半月板,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未发现内侧盘状半月板,其中25例合并盘状半月板损伤,损伤发生率为89.29%(25/36);其中板型21例、楔形12例、肥角型3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47%(19/21)、75.00%(9/12)、66.67%(2/3);板/面比率范围为38%--92%。结论: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盘状半月板特征性的MR表现是盘状半月板明显较正常半月板厚、大, MRI检查易于诊断;盘状半月板常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盘状半月板及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50例盘状半月板的MRI图像表现.结果 本组50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39例为厚板型,11例为楔型,44例合并不同程度损伤,损伤率达88%.冠状位MRI上外侧半月板体部宽度与同层面外侧胫骨平台的比率超过50%,矢状位连续3层或3层以上盘状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蝴蝶结"样改变,为盘状半月板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 MRI是检查盘状半月板的首选方法,冠、矢状位可准确诊断盘状半月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核磁共振(MRI)表现以及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标准.方法:对46例经关节镜证实的盘状半月板与30例非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MRI作对比研究.结果:在通过胫骨髁间隆起的冠状面上测量半月板的宽度及同一层面的胫骨平台的宽度的比率,盘状半月板超过50%.矢状面上,连续3层或3层以上显示盘状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而非盘状半月板只有2层有此表现.结论:MRI诊断盘状半月板及其继发病变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简便、可靠的半月板匹配性测量方法。方法选取新鲜人右膝关节标本6具,随机编号,分别行X线、MRI检查,采用UniSight系统进行半月板相关间接指标测量。随后去除软组织,离断膝关节,进行半月板相关间接指标解剖学测量。间接测量指标5项:胫骨平台冠状径(CWTP)、内侧胫骨平台冠状径(CWMTP)、内侧胫骨平台矢状径(SWMTP)、外侧胫骨平台冠状径(CWLTP)、外侧胫骨平台矢状径(SWLT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骨平台冠状径、内/外侧胫骨平台矢状径等间接测量指标变异系数小,内/外侧胫骨平台冠状径等指标变异系数大。MRI测量值与解剖学测量值相同或相近,优于X线测量。结论胫骨平台冠状径、内/外侧胫骨平台矢状径的MRI测量可作为半月板移植的匹配性测量指标,内/外侧胫骨平台冠状径等指标可作为半月板匹配性测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50例足月胎儿膝半月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膝半月板的损伤仍是临床比较多见的疾患。究竟膝半月板的损伤与先天性膝半月板发育差异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尚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陈尔瑜氏和山内吉雄氏曾对此进行过研究,但有助于说明此问题的国人膝半月板的年龄解剖学资料尚感不足,有进一步积累的必要。为此,我们对足月胎儿膝半月板、膝横韧带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丘脑与毗邻结构形态学变化规律和意义,为与丘脑形态改变相关的疾病提供线性测量指标方法:利用成人活体头部MRI扫描资料,观测丘脑及其毗邻结构,分析各线性指标与丘脑面积、丘脑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在断层标本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丘脑矢径、丘脑宽、丘脑面积性差和侧差未见显著性差异;丘脑横径、丘脑长侧差未见显著性差异,但其性差差异性显著(P<0.05)。方差齐性检验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丘脑长与壳横径、壳矢径、壳面积、尾状核头矢径成正相关,丘脑宽与尾状核头矢径负相关,丘脑矢径、丘脑长与侧脑室前角间距成负相关。在体积测量中标准化后各组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丘脑体积、尾状核头横径、尾状核头矢径及壳矢径左、右侧差异显著(左侧>右侧,P<0.05),其余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标准化后与丘脑体积相关程度最为密切的线性指标分别是丘脑横径、丘脑矢径、丘脑长、丘脑宽(正相关)。结论:丘脑毗邻结构参数与丘脑参数存在线性关系,其毗邻结构的形态变化可作为研究丘脑形态变化的参考指标,丘脑横径、丘脑矢径、丘脑长、丘脑宽可作为丘脑形态变化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量儿童脊柱椎弓根解剖学数据,为儿童脊柱侧凸内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12例儿童脊柱标本进行CT扫描后分离成单个椎骨,测量各节段椎体椎弓根横径、高度、椎弓根与水平面、矢状面的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方法对颈椎、胸椎及腰椎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椎、胸椎及腰椎的椎弓根的椎弓根横径、高度、水平面夹角、矢状面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文献中报道的成人脊柱椎弓根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 此研究可为儿童新型脊柱侧内固定器械的定型提供基本的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颈椎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量了重庆地区成年人干燥颈椎100套(男性58套、女性42套)椎体上面的最大横径和矢径,椎孔的横径和矢径,C_3~7侧隐窝的横径和矢径,且观察了侧隐窝的出现率。同时还测量了82套(男性44套、女性38套)C_3~7颈椎椎间管的长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下颌神经管的CT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高华 《右江医学》2003,31(5):433-434
目的 研究高分辨CT扫描对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方法 应用高分辨CT对 3 0例正常下颌骨作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连续扫描。结果 根据下颌神经管的走向将全段分为纵向段和横向段两部分 ,矢状位扫描显示纵向段和横向段效果均好 ,以显示纵向段效果最佳 ;冠状位扫描显示横向段效果好 ;轴位扫描作用不大。结论 矢状位和冠状位高分辨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 ,对诊断下颌神经管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诊断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48例(单侧)CTS患者,用高频超声测量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所有病例均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术中直视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评价高频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其测定腕横韧带厚度的诊断阈值,计算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超声检测CTS患者腕横韧带于豌豆骨及钩状骨位置的厚度与神经传导检测的相关性。结果:在钩骨钩采用超声和术中测量CTS患者的腕横韧带,分别为(0.42±0.08) cm和(0.41±0.06) 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 P>0.05),表明超声可准确测量腕横韧带。钩状骨水平腕横韧带厚度与神经传导取最佳截点0.385 cm,灵敏度为0.775,特异度为0.788。豌豆骨水平腕横韧带厚度的最佳截点为0.315 cm,灵敏度为0.950,特异度1.000。豌豆骨及钩状骨位置处腕横韧带的厚度与腕-示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腕-中指SCV均呈负相关性。结论:高频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协助诊断腕管综合征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椎黄韧带肥厚的特征及超低场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颈椎黄韧带肥厚的病人进行矢状面,横断面的快速小角度梯度回波T1加权和矢状面自旋回波T2加权磁共振扫描。结果;矢状面表现为节段性或局灶性的结节型病灶自椎管后缘突向柱管内,横断面呈结节型或V字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