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突发性聋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18耳)年龄在14岁以下突发性聋患儿的发病年龄分布、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听力损害程度与治疗转归间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本组12例突发性聋患儿,发病时平均年龄8.18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12天,能在发病1周内及时就诊者仅4例(33.33%),均通过影像学排除耳部及颅内畸形;②本组突发性聋患儿可能的发病诱因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4例(33.33%),有高热、外伤、游泳史者各1例,无明显诱因者5例(41.67%);③在完成全部治疗疗程的8例(14耳)患儿中,4例(6耳)主观听觉(自诉和/或家长主诉)和客观听力(ABR)有改善,ABR波Ⅴ反应阈值下降幅度在15~35dB之间。结论 学龄期儿童突发性聋的诊断相对于学龄前期儿童在临床上较易获得;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突发性聋发病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小儿比成人突发性聋发现和接受治疗较迟,这可能是小儿突发性聋患者听觉恢复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治愈小儿突发性聋二例段丽华例1女,9岁;右耳鸣、耳聋1个月。半年前曾患流行性腮腺炎。耳部检查:两侧外耳及中耳正常;纯音听阈检测在耳各频率气骨导阈值均<25dB,右耳气骨导阈值均提高,0.25~1kHz平均为60dB,2~4kHz平均为85dB,8kH...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青少年突发性聋患者住院资料,总结儿童青少年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7月住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5~18岁的突发性聋患者46例(48耳),按年龄及体重给予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评价治疗后第7天、14天及30天效果;按听力损失程度、年龄、性别、就诊时间、伴发症状(眩晕/耳鸣)等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并对组间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46例(48耳)患者中,男21例(22耳),女25例(26耳),年龄5~18岁,单耳发病44例,双耳发病2例,4耳(8.3%)例为轻度听力损失,9耳(18.8%)为中度听力损失,15耳(31.3%)为重度听力损失,20耳(41.7%)为极重度听力损失,伴发眩晕症状1例(29.2%),伴发耳鸣症状21耳(43.8%);综合治疗后痊愈5耳(10.4%),总有效率(37.5%);就诊时间小于1周、年龄小于12岁、听力损失程度轻、伴有耳鸣症状者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突发性聋多为一侧重度以上听力损失,及早给予系统综合的治疗能提高该病的近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突发性聋 )的发病特点 ,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2 1例 14岁以下突发性聋患儿 (儿童组 )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等 ,并与 6 7例成年突发性聋 (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儿童组中 11例 (5 2 .4 % )查到可能的病因 ,其中腮腺炎 4例 (19% )、上呼吸道感染 3例 (14 .3% )、耳毒性药物中毒 2例 (9.5 % )、声损伤和代谢性脑病各 1例 ;对照组 19.4 %找到可疑的病因。入院时儿童组听力受损平均88.6dB ,对照组 80 .2d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儿童组听力平均提高 14 .3dB ,对照组提高37.8d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儿童突发性聋的特点多有明确病因 ,其中以病毒感染多见 ,其耳聋程度重 ,预后较成人差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聋合并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合并眩晕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确诊的26例伴有眩晕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扩血管、溶栓、神经营养药物、中医中药及高压氧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纯音测听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病人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根据突发性聋疗效分级标准,痊愈6例(23.1%),显效12例(46.2%),有效4例(15.4%),总有效率84.6%。结论:突发性聋合并眩晕患者,其病因可能以内耳微循环障碍为主,采用以扩管、扩容、溶栓及中医中药、高压氧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14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90例(90耳)、对照组50例(50耳)。高压氧组在0.20~0.255MPa压力下吸纯氧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日一次,同时配合复方丹参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维生素B、能量合剂、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均以3个疗程为限。结果高压氧组治愈率为64.4%,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愈率为36.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和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的关系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行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2006年收治突聋患者332例的临床资料:对1980年至2006年我院耳鼻喉科突聋住院人数和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332例突聋中,男164例,占49.3%;女168例,占50.6%。发病年龄以41-50岁最多(89例)。右耳患病144例,左耳患病157例,双耳间隔50天至5年相继发生突聋者31例。听力下降前后出现耳鸣者295例,占88.9%,以低调、持续性耳鸣为主。有耳闷者111例,占33.4%。按职业分类:白领127例,蓝领101例,退休或无业居家者80例,学生22例,儿童2例。发病诱因:无明显诱因者78.3%,有感冒病史者10.5%,有劳累、压力大、情绪波动因素者9.3%,有其他因素者1.8%。根据突聋是否伴有头晕或眩晕将其分为三类: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者179例(占53.9%),伴发头晕者59例(占17.8%),伴有眩晕者94例(占28.3%)。332例中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或糖尿病者62人(占18.7%);其中160例检查了血脂,查出血脂异常者92人(占57.5%),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分析我院1980年至2006年突聋患者住院人数占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的构成比发现:80年代构成比为1.69%,90年代为3.31%,2000年后为4.6%,三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332例突聋中男女发病构成和左右耳患病构成基本相同。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男性患病与职业有明显相关性,即白领比蓝领和居家者更易患突聋;女性患病与职业无明显相关性。精神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员易患突聋。突聋中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的病人数多于伴有眩晕者,伴有眩晕者又多于伴有头昏者。其最常见的伴发病症为血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近26年来我院突聋住院人数逐渐增多,提示突聋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96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对照组使用静脉注射甲强龙、倍他斯汀、银杏达莫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测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霉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聋发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378例突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加病历分析形式进行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发病时平均年龄42.0±10.2岁,男女发病为59%和41%;3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所占比例为31%;发病前有过度疲劳史占51.6%;心里压力因素占27.8%;精神刺激因素占18.3%;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占9.5%;有前次发病史者占4.8%;有家族史者占2.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40.5%;无明显季节性因素;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占34.1%.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大多有发病的相关因素,过度疲劳、心里压力、精神刺激、全身疾病等是其发病的明显诱发因素,年轻人发病有上升趋势,男性及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聋 (suddendeafness,SD)的治疗方法很多 ,用药物改善耳蜗微循环状况和治疗微循环障碍已证明有效 ,也有同时辅以高压氧治疗的方法。但有人认为吸入纯氧会引起微血管一定程度的收缩 ,可能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而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 (CO2 ) ,具有扩张微血管及增加血流速度的作用〔1〕。笔者在治疗SD患者时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吸入卡波金 (为 95 %的氧气和 5 %的CO2 混合气体 ,Carbogen)治疗 ,以探讨卡波金在治疗SD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我科诊断为SD收入院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聋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老年人多发。近年来临床接诊40例(44耳)60岁以上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并与40例(48耳)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单纯西药,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165例。[178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1]。听阈分级平均值也高于西医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中烟酸在改善外周血流量的同时,中药丹参能增加耳蜗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绸度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突发性聋患者依据住院时实际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64例64耳,其中单纯突聋组21例,突聋伴合并症组43例)和对照组(年龄<60岁,62例62耳),治疗前老年组平均听阈54.34±15.88 dB HL,对照组平均听阈53.81±14.43 dB HL,两组患者均采用金纳多30 ml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10天后复查听力,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老年组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组为7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老年组中单纯突聋组总有效率80.95%,突聋伴合并症组总有效率为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较差,与老年人血粘度增加及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280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同一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量化指标,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发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均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与疗效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12例(124耳)突发性聋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应用SAS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伴有眩晕、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类型、疗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将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均显示仅眩晕(P=0.0454)、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15)及听力图类型(P=0.0006)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患者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相比明显提高(P<0.0001)。结论突聋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听力图类型为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者疗效好于其他类型。对第一疗程未能痊愈的患者,继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计算机对81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突聋听力恢复的五个主要因素:①病后至听力开始恢复时间,②是否测得8kHz听阈,③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病,④发病时间,⑤患者性别。建立了判断预后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估计突聋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2月用降纤酶治疗突发性聋患者 46例 ( 4 8耳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按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 1 996年 1 0月上海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 91例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降纤酶组 46例 ( 4 8耳 ) ,男 2 0例 ,女 2 6例 ;年龄 1 3~ 73岁 ,平均 5 2岁。病程 4h~ 2个月 ,平均 8.5d。左耳 2 7例 ,右耳 1 7例 ,双耳 2例。对照组 :45例 ( 4 6耳 ) ,男 2 4例 ,女2 1例 ;年龄 1 4~ 69岁 ,平均 5 1岁。病程 3h~ 1 .5个月 ,平均 7.5d。左耳 2 4例 ,右耳 2…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聋在临床很常见,其发病原因不明,个别有自愈倾向,但许多患者因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而听力始终得不到恢复。2001年2月至2005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无棣医院收治76例80耳突发性聋患者,给予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180例病因不明的突发性聋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丹参 激素组(对照组),丹参 激素 巴曲酶组,丹参 巴曲酶组(激素治疗禁忌)开展平行对照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除去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差等病例,将剩下的164例进行最终统计,分别为巴曲酶 激素组 丹参58例,巴曲酶 丹参组53例,丹参 激素组53例。结果显示,初始听力表现为下坡型、平坦型、极重度型和全聋型的患者,治疗方式对前三种听力曲线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而全聋组的病例巴曲酶治疗的两组与激素组之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巴曲酶 丹参 激素组、巴曲酶 丹参组显效率分别为75%、62.5%,丹参 激素组为28.6%,P<0.005);而巴曲酶治疗的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聋型的突发性聋治疗中早期进行巴曲酶降纤治疗,可能会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