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CT扫描问世以来,腔隙性脑梗塞文献报道较多,在脑血管疾病中约占17.5%但酷似前庭神经元炎的腔隙性脑梗塞尚未见报导.现将我院经CT证实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研究其大小、位置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80例临床疑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行颅脑CT平扫,对感兴趣区采用局部放大或薄层扫描技术,CT检查阴性者两天后进行CT复查。结果:初次CT检查阳性者52例;阴性者两天后CT复查发现腔隙性脑梗塞者13例。结论:CT对腔隙性脑梗塞的确诊有极大帮助,正确认识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和CT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平县人民医院疑似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CT、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真阳性22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真阳性32例。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较CT高,漏诊率、误诊率较CT低(均P<0.05)。结论与CT相比,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较高,可减少漏诊及误诊,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4.
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T)、磁共振成像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对 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在 48h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结果 :MRI检查T2 W及T2 W IR水压抑扫描发现病灶 2 5 4个 ,CT扫描发现病灶 37个。MRI检出率为 10 0 % ,而CT为 14 % (P <0 .0 0 5 )。MRI对微小的病变 ,早期的病变及颅底、颅顶部的病变的显示均较CT优越。结论 :MRI应作为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CT在神经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脑卒中的确诊率,也增加了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我院于1985年至1992年共收治住院并经脑CT检查证实的脑梗塞75例,其中腔隙性脑梗塞48例(占64%)。现将腔隙性脑梗塞4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CT扫描应用于临床后,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不断提高。本文对我院1987年元月至12月共收治84例脑梗塞患者,其中诊断腔隙性脑梗塞57例(67.85%)现就其临床和病因学方面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发病年龄为16-80岁,平均61.64岁,其中55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颅脑C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现将我院近年来腔隙性脑梗塞120例临床表现与CT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是指脑部深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性软化,形成豌豆或粟粒大小的腔隙,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塞的直接原因。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给诊断带来困难;目前,MRI和CT是显示腔隙性脑梗塞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MRI检查。笔者通过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和CT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塞为颅脑损伤的少见并发症 ,单纯外伤性脑梗塞较少见 ,作者在工作中遇到 2例后倒训练所致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 ,均系新入伍武警战士 ,经颅脑 CT检查确诊 ,临床对症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1 8岁 ,后倒训练后头晕 5d,查体未见异常。颅脑 CT检查见左外囊区一 1 2 mm× 8mm大小的稍低密度灶 ,CT值 1 8Hu,边界欠清 ,CT诊断左外囊腔隙性脑梗塞。例 2 ,男 ,1 8岁 ,后倒训练后头晕 1 5d,查体无异常。颅脑 CT检查左颞叶一 9mm× 7mm大小的低密度灶 ,CT值 8Hu,边界清楚 ,CT诊断左颞叶腔隙性脑梗塞。2 讨 论…  相似文献   

10.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价值。方法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452个,CT扫描发现病灶72个。结论MRI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形成的机理、CT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 对 10例有明确颅外伤史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偏瘫、癫痫等症状的小儿作头颅CT平扫。结果  10例均为单发腔隙性脑梗塞 ,其中 3例双侧基底节区有小钙化灶。结论 CT扫描对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检查中,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在进修中,收集本院2009年2月~ 2010年2月间共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患者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检查,采用T2WI/TSE及T2WI/IR水压抑扫描后均发现病灶213个;所有患者行CT检查后发现病灶38个,CT检出率为MRI的18%.MRI检查对患者早期病变及微小病灶显示情况优于CT.结论: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检查,MRI优于CT,且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塞发生较多,但以眩晕为主的脑干腔隙性脑梗塞报道较少。现将我院经CT 扫描证实的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s)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的白质和脑干的小动脉缺血性微梗塞,国内报道例数不多。现将我院近一年多来经CT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塞(以下简称腔隙梗塞)37例临床与CT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腔隙性脑梗塞又谓腔隙卒中或脑深穿支(动脉)梗塞,症状多轻微或不典型,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我院自1984年7,月1日至1985年年底共收治脑梗塞124例,其中经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塞者40例,占脑梗塞的32%。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CT的广泛应用,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日渐深化。我院自1990~1994年间收治经头颅CT诊断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46例,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SWAN序列检测CMBs,观察CMBs在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危险性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实验共选取79名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平均年龄69.2岁,参与者在1.5T磁共振均接受常规T2WI以及高分辨SWAN序列两次扫描,记录血管疾病危险性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及腔隙性脑梗塞等,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及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出现CMBs的几率较高。随访观察,在SWAN检查确认有CMBs的组别中较未发现CMBs的组别中,腔隙性脑梗塞严重程度加重,新发CMBs几率较高(25.8%对8.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病人中,CMBs的出现提示小血管病变风险显著增加,再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并比较新发和陈旧腔隙性脑梗塞的定量CT特点.方法 对18个新发腔隙性脑梗塞灶和28个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灶实施平扫CT和MRI检查.分别测量病灶CT值、大小和噪声值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新发腔隙性脑梗塞灶的CT值与陈旧性梗塞灶CT值平均值分别是(22.56±0.72)HU和(12.27±0.67)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T值可以对新发及陈旧腔隙性梗塞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老年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与磁共振63例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30021)赵珩张国成吉林省老年病研究所徐萍长春市南关区医院任洪林程晓波张承俊【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磁共振(MRI)自1994年以来,我们收集了在我科诊治的老年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赵辉  董兆虎 《新疆医学》1994,24(2):88-89
腔隙性脑梗塞(以下简称腔梗)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全部脑梗塞病例中,腔梗约占29.7%~60%。CT和磁共振(MR)均是诊断腔梗的先进手段,而现有资料表明,对腔梗的诊断MR优于CT。国产超低磁场MR的诊断价值如何,是一个有待评估的课题。现将我院60例临床表现明显、拟诊为腔梗患者(其中45例曾先做CT检查)的MR诊断浅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