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8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以30例下沉人作为对照,以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血压高、年龄大、病程较长、合并左这致者均是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上述危险因素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与心脏负荷过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高儿茶酚胺状态及心电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3.
4.
QT离散度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同步性,而心室复极不均一程度又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有无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及警告性定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分析,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危险性进行探讨。1监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2~14年的患者196例,其中94例有左室肥厚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天左室肥厚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3岁,平均病程5.15年;对照组男69例,女33例;平均年龄59.7岁,平均病程4.91年。所有病例均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收集我院1996年收治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高血压病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6岁(35~64岁),均符合1978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经询问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已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舒张压≥95mmHg、≤114mmHg,无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于治疗前行UCG及Holter检查: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 T离散度 (Q Td)的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 12 0例扩张型心肌病按合并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分为两组 :Ⅰ组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Ⅱ组无或偶发室性心律失常 ;健康体检者为Ⅲ组。结果 :Ⅰ、Ⅱ、Ⅲ组Q Td分别为 (6 5 8± 11 5 )ms,(46 2± 9 5 3)ms,(2 0 9± 11 2 )ms ,校正心率的QT离散度 (Q Tcd)分别为 (6 8 9± 12 7)ms,(48 8± 10 9)ms,(2 1 2± 9 0 7)ms,显示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组Q Td ,Q Tcd值最大 ,健康体检组Q Td ,Q Tcd值最小 ,三组间相比 ,均P <0 0 1。结论 :Q T离散度可间接反映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 ,也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超及24h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对98例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EH患者左室心肌肥厚(LVH)组VA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心肌肥厚组(P<0.01)。且重度LVH组较轻度LVH组VA发生率高(P<0.001)。结论LVH可导致VA的发生,VA的发生可能是LVH出现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分析高血压病各期病人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有左室肥厚的Ⅱ,Ⅲ期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组(Ⅰ期)显著增加;合并充血性心衰的Ⅲ期高血压病人高级别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Ⅰ,Ⅱ期病人显著增加(P<0.05~0.005)。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缺血(MI)与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0例EH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MI及VA发生的情况并探讨心肌缺血表现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EH患者中24 h动态心电图上有MI表现组室早总数明显高于无MI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且有MI表现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MI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在EH患者中24h心电图上有MI表现时更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EH患者的治疗,除正规降压治疗外,应积极检测和改善MI,对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左房、室构型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室构型情况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95例高血压病患者(EH组)依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两亚组。全组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室重量指数(LVMI);经动态心电图(Holter)判定心律失常,并将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H组中检出左房扩大(LAE)63例(66.3%),左室肥顾(LVH)45例(47.4%),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单纯左房扩大37例,单纯左室肥厚19例,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LEH)26例,与对照组比较P<0.01。EH组中≥60岁单纯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发生率与<60岁亚组比较P<0.05。EH组检出室性心率失常(VA)54例(56.8%),房性心律失常(AA)71例(74.7%),两才有显著性差异(P<0.05)。EH组年龄≥60岁各种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60岁比较P<0。05。结论 高血压病除存在LVH外,还存在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其发生率高于左室肥厚。高血压病左房、室构型与心律失常有关,房性心律失常高于室性心律失常;老年高血压病者比中年人更易发生左房、室内型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12.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HCVH )是增加心律失常、猝死、心肌梗死、心衰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HCVH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其病死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高[1] 。作者对本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12 4例高血压患者中有超声心动图和 2 4h动态心电图资料的 88例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88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 57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8~ 84岁 ,平均 (6 2 .4±11.8)岁。其中老年组 52例 ,男性 3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6 0~ 84岁 ,平均 (6…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房增大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武 《临床荟萃》2001,16(15):698-698
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左心室肥厚和心肌重构,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因而累及左心房。在此过程中可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造成猝死。如何提高这些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是临床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现分析我院24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E-ChO)结果,以探讨高血压左心房增大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7例,其中男136例,女111 例,年龄32~76岁,平均(58±6)岁,均符合 WHO高血压诊…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二尖瓣脱垂 (简称二脱 )较易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但室性心律失常与脱垂部位、有无瓣膜返流以及 QT间期延长的关系在国内少有报道。为进一步弄清这种关系 ,本文对临床确诊为二脱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心律失常患者。其中二脱组 94例 ,男 37例 ,女 5 7例 ;平均年龄 ( 38± 1.43)岁。病程 1个月~ 15年。临床上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踏车运动试验检查 ,除外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全部受检者心功能正常 ,心脏无明显扩大。对照组 70…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血压病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分析了72例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2例高血压病患者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28~74岁,均符合1978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根据WHO/ISH1993年分期标准,高血压1期28例,Ⅱ期40例,Ⅲ期4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瓣膜性疾病。检查前1周伸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方法:用美国MDS型动态心电图仪检测24h心电图。为了解早搏发生的时间规律,将昼夜时间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时间段,即分别为6AM~2PM、2PM~10PM、10PM~6AM。统计方法为x2检验。结果:72例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收缩压≥ 14 0mmHg、舒张压≤ 90mmHg的老年患者 14 6例 (分为合并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两组 ) ,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推荐方法 ,取胸骨左缘心脏的胸骨旁长轴切面 ,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心室间隔厚度 ,连续取 3个心动周期 ,求各项指标平均值。结果 :合并左室肥厚组LⅢ级以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 67 4% ,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的 3 8 3 %。结论 :表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类型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对高血压病患者夜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研究对象,根据测血压和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轻度和中重度0SAS组,比较各组基本资料和夜间睡眠期室性期前收缩(PVC)的发生情况。结果 夜间PVC发生总次数及发生率在高血压病组高于对照组,而在高血压病合并0SAS组又较单纯高血压病组高,且随着0SAS病情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OSAS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PVC发生总次数及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特点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274例和132例健康人对照组壬24h动态心电图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高血压老年组为75%,非老年组为51.1%,对照组为48.6%和4.8%,其中Lown‘s分级≥3析室性心律失常在高血压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别为32.1%和21.1%,对照组2.9%和0%,在高血压老年组中60例伴左室肥厚,其总室性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左室心肌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8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重量(LVM)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晚电位,以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左室心肌肥厚与心律失常的相关关系。结果复杂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在高血压伴左室心肌肥厚组为70.8%(n=96)显著高于无左室心肌肥厚组13.6%(n=162)(P<0.005);伴心肌缺血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显著高于未检出心肌缺血者,分别为57.8%(n=118)和22.9%(n=140)(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以6:00~12:00发生最多。结论认为高血压伴左室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是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严格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重构和心肌缺血对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老年患者146例(分为合并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推荐方法,取胸骨左缘心脏的胸骨旁长轴切面,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心室间隔厚度,连续取3个心动周期,求各项指标平均值。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LⅢ级以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67.4%,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的38.3%。结论:表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类型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